清華博士傳授:研究生如何有效閱讀文獻?

在提交論文送審至答辯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顯得無所事事,每天便花上很多時間來讀文獻。提及文獻閱讀,博士五年下來,讀過的文獻應該數以千計了,並且堅持了一有空閒時間就讀文獻,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就讀文獻,事實證明讀文獻的收穫的非常大的。


讀文獻的順序


這裡提到的順序,不是指閱讀一篇文獻的順序,而是指在整個博士期間閱讀不同文獻的順序。


1


確切地來講,我是從本科四年級上學期開始接觸科研,那個時候我的本科畢業設計課題已經確定了,導師叮囑我寒假要讀一些文獻。我首先選擇的是國內的學位論文作為起點,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那時候,我對整個領域缺乏基本的認識,期刊文章往往針對一個點,無法給出宏觀的視角,而英文文章更沒有辦法讀下去,大量的生詞,包括最基本的一些名詞概念。當時在我研究的領域,國內有大量的學位論文,但是讀起來也是非常費力的,因為一篇學位論文大概是一百多頁,有一些甚至超過了兩百頁,讀起來也要花一天多的時間,和讀一本書是差不多。


讀得多了,對整個領域的基礎知識漸漸有一些積累,再看到類似的論文頭腦中也有一些概念,還有一個好處是瞭解了國內同方向的主要研究單位。


在剛開始讀博士的時候,讀一些專業書籍也有很大幫助。書籍通常是比學位論文更加系統和廣泛的,可以更快地對整個領域進行了解,很多書籍的內容重複度比較高,所以同一個主題的只讀一兩本就可以了。我讀過一本生物質能源化利用的小書,頁數也不多,可讀性很強,對我的幫助是比較大的。


2

國內期刊文章


有了學位論文的基礎,再讀國內期刊文章就顯得非常輕鬆了,因為作者都是同一群人,很多期刊文章的結果在讀學位論文的時候已經瞭解到了。期刊文章通常只給出一個點,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分辨哪些是更有價值的文章。


同時,掌握專業英語的一個好的方法是同時讀中文文章的中文英摘要,因為中英文摘要是一一對應的,可以幫助自己快速地掌握專業詞彙,讀得多了,積累的詞彙也就多了。


3

英文期刊文章


有了積累,就可以嘗試閱讀英文文章了,剛開始應該還是很費力的,但我仍然覺得剛開始的精讀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候,精讀一篇研究論文可能要一天的時間,精讀一篇綜述性論文便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剛開始我基本很少讀英文綜述的,讀也只挑其中的一部分,好在綜述性論文都非常注重文章的結構和條理。


博士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選修了姚強老師的《燃燒學(II)》課程,基本上每堂課都會留大量的文獻閱讀的作業,每篇文獻大概是三四十頁,應該是以綜述為主的。我仍然記得當時讀的還是非常吃力的,文獻的內容是與我後來博士課題的研究內容不相關的,因此具體內容我都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但對自己的文獻閱讀能力卻是一個很好的鍛鍊。


大概從博士三年級以後,我便很少再讀中文文獻了,一方面自己寫英文論文時引用中文文獻多有不便,同時,現在國內好的成果也基本都會爭取發表到SCI期刊中,因此整體上英文文獻的水平更高一些。


寫作源於模仿,因此,讀英文文獻的過程也是給自己積累寫作資料的過程,模仿結構,模仿表達,甚至模仿格式。


帶著目的讀文獻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讀文獻也是如此。這種目的不僅僅包括積累數據、積累方法,開闊視野也是一種目的,甚至消遣也是一種目的,就我自己而言,讀文獻無非以下幾個目的:


1

尋找研究主題


對於很多博士生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很多博士生入學後課題沒有確定,導師只給一個大方向,然後需要自己去讀文獻,尋找研究課題。不乏有很多同學,找了兩三年的方向,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我的情況要稍好一些,入學時課題就基本確定了,需要讀文獻來確定的只是一些細枝末節的部分。


在最近這一年,由於要申請博士後,我也撰寫了幾個不同的proposal,有一些是與我博士課題無關的,那麼撰寫這些proposal主要就是靠讀文獻的。包括最近的幾周,我每天都會拿出兩個小時左右來讀文獻,讀的是與自己並不完全相關的領域,試圖激發一些新的研究靈感和思路。


在尋找研究主題的時候,讀綜述類文章往往是一條捷徑。好的綜述對整個領域有一個系統的總結,總結一些共性的結論,也指出一些有爭議的地方,提出後續的研究方向。


同時,在尋找主題要讀領域內最頂尖的雜誌的文章,比如《Science》、《Nature》,可能幾年才出現一篇該領域的文章,並且很短,所以更值得一讀了。


2

積累研究方法


這個過程往往發生在博士二三年級的時候,無論是實驗還是數值計算,如果沒有師兄師姐現成的東西可以借鑑,便要通過閱讀文獻學習別人的方法。這個過程我是深有體會的,為了搭建實驗臺,我把國內外所有發表過的類似的實驗裝置的文獻全部蒐集到,而後把各個實驗臺的參數和特點彙總到一個文檔中。集百家之長,自己在設計實驗臺的時候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很多細節,都是可以從別人的文章中學習到的,比如數據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如果文章中沒有交代,也可以給通訊作者發郵件進行詢問,為此,我還特地拜訪了國內另外一所高校,實地考察他們的實驗裝置。當然,當我完成自己的實驗臺後,也有一些同行詢問我相關的細節以供借鑑。


我在聯繫利茲大學訪學之前,就讀過Williams教授的許多文章,尤其對於他那裡所有的實驗裝置和分析儀器瞭如指掌,這也是我選擇他那裡進行訪學的重要原因。


3

蒐集數據


這裡面的蒐集數據並不代表蒐集結果,因此並不是要拿自己的結果和別的結果比較,而是機械地蒐集數據。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因為我做過大量數據的統計學分析,因此有過這樣的一個階段。


這是一個非常輕鬆的過程,因為不需要通讀全文,甚至不需要讀摘要,也不太需要動腦。不過,由於數據量是巨大的,這是過程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我一共蒐集了幾百篇文章的數據,從文章的下載,定位數據,手動錄入數據都是一個體力活。


在這個工作中,文獻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軟件我後面會詳細講到,蒐集數據這個過程我採用一個方法,就是在管理軟件裡對每個文獻進行樹狀圖編號,連著者-年份法都不用了,是很方便的。


4

結果討論與分析


結果討論與分析是要發表一篇論文的核心,因此,對於很多同學,這個過程也是最困難的。把自己的研究結果和他人進行對比,對自己的結果進行一些機理解釋,這需要對所讀的文獻有一定的把握。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文獻,我會選擇精讀,如果不太重要,會選擇摘要+結論或者摘要+結論+圖表。同時,要注意是文獻中的實驗條件,在引用時也最好標明。


涉及機理探討是更難的一件事情,可能找了很多文獻,也找不到思路進行相應的機理解釋。不停地追溯文獻也是常有的事情,直到追溯到網上下載不到文獻,有時候需要去圖書館去複印古老的紙版的文獻。


5

綜述


無論寫綜述類文章,還是研究論文的引言部分,都需要文獻綜述。其實綜述需要的文獻在前面四部分都已經涵蓋了,我這裡只想強調一下多使用新文獻。我訂閱了領域內一些SCI期刊的郵件提醒,每當有新一期便會發到我的郵箱。如果其中有能夠引用的,我會盡量引用這裡面的內容。


週會,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2006年至2010年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獲工學學士學位,2010年至2015年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曾獲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綜合一等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等獎、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清華大學林楓輔導員獎等榮譽。


本文來源: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整理自知深公眾平臺


清華博士傳授:研究生如何有效閱讀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