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欲在各國團結抗疫時刻“頂風”再掀芯片制裁?中國手中也有“牌”可打

與非網 4 月 3 日訊,在全球合作抗疫的大背景下,美國對華為極限施壓“連續劇”又傳出最新動向。

據悉,美國白宮正考慮一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限制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製造商對華為供貨。這一舉動如果落實,那將在全球開啟一個惡劣的霸道先例。

簡單說,“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被修改後,哪怕一條外國產線有一顆螺絲釘、一把螺絲刀是多年前從美國採購的,那整條產線都要受到美國限制。

美方欲在各国团结抗疫时刻“顶风”再掀芯片制裁?中国手中也有“牌”可打

去年 11 月,美國方面同樣是通過路透社放料稱,美國商務部及相關機構考慮擴大“最低含量計算準則”的適用範圍。而此前,華為已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眾所周知,美國出口管制實施的“實體清單”管制,是將產品(其覆蓋範圍已從“技術敏感類”產品擴大至個人電子消費品)按照“美國技術最低含量”分為 25%、10%和不設限等幾類。所謂擴大“最低含量計算準則”,即指將制裁觸發門檻從 25%加碼到 10%。

顯然,不管是“最低含量計算準則”還是“外國直接產品規則”,目的都在於扼住華為的喉嚨,但其影響的並非僅僅這一家中國企業。目前已有中外輿論認為,若美國對華為的極限施壓落地,中國將不得不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回應稱,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何中國政府採取反制,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推演下去,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 他表示,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

而且中國手中也有“牌”可打。

例如限制美國 5G 芯片以及含有美國 5G 芯片的終端和設備進入中國市場,僅蘋果和高通兩家公司每年潛在損失就至少超過 700 億美元,相當於 2019 年的波音公司的營收。高通極可能因市場份額急劇縮水,將無法承擔鉅額研發投資,而不得不退出 5G 通信市場。

甚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國可以要求重要領域不得采購“美國技術最低含量”超過某個門檻限度的產品。這樣,壟斷中國桌面電腦和服務器領域的 Wintel 體系軟硬件,以及在移動領域佔據重大份額的蘋果手機等等,都可以成為中國反制的對象。如果這樣做,不但會使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收益大幅縮減,而且也能大大促進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發展。

從實際操作上來說,國產技術在上述領域已經達到“可用”階段。打個比方,現在中國的“北斗三號”已經趕上美國 GPS的水平,而上述領域中國的技術水平大致也已相當於“北斗二號”時的狀況。因此禁用美國軟硬件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的困難。而且反制措施只會限制特定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並不會影響中國的整體營商環境,也不會影響美國廠商投資辦廠。

美國要是在“極限施壓”上再往前一步,事實上,對其自身而言也是一個“自損八百”的舉動。波士頓諮詢集團受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委託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一針見血地指出,“限制對華貿易將終止美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

公平地說,過去、現在和將來,世界上都不可能有哪一家單個企業,能長期地扛住一個世界頭號強國動用其國家資源實施的制裁。華為公司能夠在美國製裁下堅持這麼久,已經是極其不易了。這一方面體現了華為這家中國企業如今實力確實過硬,另一方面也歸功於中國舉國上下對華為的巨大支持。

當中國企業無端地要面對外國政府無理的且空前嚴峻的制裁時,我們的政府和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4 月 2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問題表示,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罪名無端地去打壓特定的中國企業。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看上去美國製裁的矛頭只是對準華為一個企業,但其最終目標是企圖長期壓制中國的發展。其如果執意要在世界各國團結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頂風”再掀芯片制裁,最終必將落得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