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存款考核,带来的资金中介,是害?是利?

随着一季度的结束,意味着商业银行一季度的存款考核告一段落,各项数据也已经定格,资金中介机构也可以消停消停,银行也可以稍喘口气。

一个行业的产生是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同样资金中介的产生壮大也是因为银行需要存款,资方需要利润,领导需要业绩,企业需要贷款,这几个需求加在一起,就催生了资金中介行业,而且从业人员乐此不彼,都希望能轻松的一夜暴富。

那么银行存款资金中介的存在,是利?还是害?个人认为,百害而无一利。(以下的事情都是道听途说的,就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当不得真)。

商业银行存款考核,带来的资金中介,是害?是利?

资金中介的大体操作模式

一般情况下,有些有资源的人会成立一个咨询公司一类的,招聘从业人员,通过各种关系联系资方和银行,银行需要多少资金,是需要个人存款还是企业存款?是季度年末冲量还是几年的定期存款?贴息是多少?银行票面利率是多少?费用支付方式等一一落实后,就开始在银行操作,操作成功,拿钱走人。第二年如果需要,继续开始。

资金中介充当的角色就是牵线搭桥,资方得到的是除了银行利息以外的贴息;银行得到的是存款;贴息方得到的是贷款或者其他;中介得到的当然是中介费。

商业银行存款考核,带来的资金中介,是害?是利?

通过资金中介给银行存款带来的问题

对于资金中介,如果是融资中介,个人认为还是会起到信息互通的作用的,但只是做银行存款的,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

1、造就了一批不切实际的人员。做资金中介,需要各种人员充当各种角色,联系行口,联系资金方,忙的不亦乐乎,如果成功,就拿中间费用,不成功,也没什么损失。但这帮人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点,文化不怎么高,大多想通过几单业务快速发财。一般情况下,做一笔1亿元的单子会有600万元左右的贴息,怎么分都比上班强。据说一个省会城市的一个小区有不下2000个从业人员。

2、增加企业负担。由于银行存款考核力度大,所以企业需要在银行拿到贷款,能不能给银行提供存款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有些银行也会直接要求银行组织存款。可以想象,企业本色需要贷款,何来存款去存,就只有去找中介了。据说一般一年期的个人定期存款市场价在5.0-5.5%之间,企业存款在5.3-6.0%之间,3年期在9%左右。

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你拿到一笔1亿元的资金,需要额外付出5到6个点的资金成本,加上银行利息,不会低于13%,企业的负担会重很多,本身支付700万元的利息,最后需要多付600万元左右,故,对已经不堪重负的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3、腐败的产生。人都是趋利的动物,看到钱存在银行除了银行利息还有其他收入,掌握资金的人都会动心的。

存款从哪里来?动不动就是上亿元的资金,钱从哪里来,除了部分从老百姓沟通让他们自己存外,其他的那么多资金从哪里来?也只有很大的企业才有那么大的量。

贴息从哪里来?贴息是从贴息方来?没问题。但,贴息又到哪里去了?这才是关键,这么大的贴息资金最后到谁的手上了,中介也就是0.5-1个点左右,其他的呢?哈哈。

商业银行存款考核,带来的资金中介,是害?是利?

会消亡吗?

银行存款资金中介会消失吗?不会,短期之内肯定不会,因为一段时间银行的考核肯定是以存款为主,只要银行的考核不变,该行业就不会消失,也许只有银行变了,监管变了,才会有相应的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