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濤:昔日貧困戶 如今年純收入10多萬

順慶全媒體記者 趙效泉

“老李,我的巢礎該換了,你得幫幫我。”

“客氣啥?我下午就給你弄。”

4月1日,記者來到李國濤家時,他正在與同村的養蜂人閒聊養蜂技巧。70後的李國濤,是順慶區共興鎮七溝村人,如今,他已是村中響噹噹的名人。

艱辛摸索 成為養蜂能人

“養蜂技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我差不多鑽研了10年時間才上道。”李國濤說,他原來在外務工,由於家中變故,從浙江返回順慶老家後便再也沒有外出。由於沒有一技之長,李國濤返家後,日子越過越差,加之後來要供兩個孩子上學,不知不覺中,就成了貧困戶。“人窮志氣短,見人矮三分。”李國濤回憶當初的情景,一臉漲得通紅。“既然搞農業不行,我就學個技術,我又不比別人笨,憑啥比別人家過得差?”李國濤不服氣,並暗暗下定決心。

接下來一段時間,李國濤便細心留意著村上的幾位手藝人。“篩來選去,我為自己選好了路——養蜜蜂。”有了想法,李國濤很快行動起來。每天干完農活,他便到溝對面的唐文全家串門。“他算得上是村裡養蜂技術最好的。”李國濤說,他去串門,一般會先遞上支菸,然後擺龍門陣,遇到唐文全侍弄蜜蜂會主動幫忙。“那時剛接觸蜜蜂,也不知道怎麼防蟄,經常被蜇得全身浮腫,進醫院也是常事。”李國濤回憶道。

李國濤:昔日貧困戶 如今年純收入10多萬

時間一長,唐文全感受到了李國濤的誠意,便將自己的養蜂技術傾囊相授,後來還分了一箱蜜蜂讓李國濤養。李國濤回憶說,他的養蜂之路並非坦途,頭幾年,幾乎沒有任何成效,經過五六年的艱辛摸索,才慢慢上了道。“最開始打算學習養蜜蜂就是覺得投入少,回報高,現在才知道自己當時的想法有多可笑。”李國濤表示,本土的中蜂要“賤”一些,好養活,但產量低,外來的意蜂產量確實高,還有蜂王漿的意外收穫,但有病蟲害,而且,意蜂的蜂皇會不停產卵,必須人為干涉,否則第二年初蜂皇就會因為過度產卵而早衰,整箱意蜂也因此而死亡殆盡。這對於任何養蜂人而言都是不忍看到的,也不能承受。

分享甜蜜 免費傳授技術

經過10年摸索,李國濤終於熟練掌握各種養蜂竅門,唐文全過世後,他成了全村的養蜂能手,上門買蜜、分蜂,甚至取養蜂經的人也絡繹不絕。“目前我養蜜蜂23箱,其中意蜂8箱,中蜂15箱,年出售蜜蜂10多箱,年產蜜600多斤。”李國濤說,他還為同村養蜂人提供免費的技術指導和支持。

陳禮國就是受李國濤幫助較大的養蜂人之一。他告訴記者,幾年前從李國濤家購買了一箱蜜蜂,但由於不會管理侍弄,半年時間蜜蜂幾乎死了一半。“把老李請過來把脈後才知道,自己為蜂箱消毒時兌的消毒液濃度過高,把蜜蜂也傷到了。”陳禮國說,這兩年從李國濤那裡學到了不少養蜂竅門,自己也從起初的一箱蜜蜂發展為10箱蜜蜂。“不管你的蜜蜂是不是從他那裡買的,只要一個電話,他都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而且是不收費的那種,只幫幹忙。”陳禮國眼中流出對李國濤的認可和敬佩。

李國濤:昔日貧困戶 如今年純收入10多萬

“這方面我最有發言權。”一旁的楊樹林搶過話頭,他說,自己養的蜜蜂是去年偶然在野外發現的,請李國濤幫忙從野外收回來,自己什麼也不會,到現在也還是請李國濤幫忙割蜜、給蜂箱消毒等。“這不,今天又請老李幫我鋪設巢礎。”只見楊樹林拿出煙盒,給李、陳二人各遞一支,自己也點上一支,吐出一團雲霧,他繼續道,“每年花期,蜜蜂最忙,也是老李最忙的時候,全村的蜜蜂幾乎靠他一人把脈,村道上每天都瀰漫著他的摩托車跑過留下的尾氣味道。”楊樹林說完,三人笑成一片。

做大產業 致富路越走越寬

笑聲過後,三人迴歸嚴肅。李國濤說,經過10多年的發展,他的養蜂規模始終沒有突破30箱,雖然已經摘帽脫貧,腰也直起來了,但要說奔康確實還有差距。“村子的自然條件受限,我也不能向省外的養蜂大戶那樣逐花而居,想要增收奔康就得另尋蹊徑。”李國濤撓了撓頭道,2016年他開始發展庭院經濟。

李國濤:昔日貧困戶 如今年純收入10多萬

“修好圈舍,我便開始養雞、養鴨,白天放養,它們自己到周邊山坡、地裡找吃,效益也還可以。”李國濤說,他最多時養了100多隻雞,100多隻鴨,賣禽賣蛋,年收入淨增加了兩萬多。雞鴨都是放養,李國濤覺得圈舍修出來有點浪費,於是又尋思著發展養豬。“2017年買回一頭母豬,產仔後賣一部分豬仔,自己留著養一部分,到現在已經發展成6頭母豬、30頭育肥豬的規模了。”李國濤兩眼放光。

李國濤:昔日貧困戶 如今年純收入10多萬

李國濤告訴記者,近兩年受非洲豬瘟影響,毛豬價格上漲幅度大,他家的豬養得好,為家庭增收不少。“去年我出欄40頭肥豬,本就已經挺直的腰桿也更加硬了。”李國濤神采飛揚,他掰著指頭給記者算收入賬,去年養豬淨賺8萬多,養雞淨賺6千多,養蜂淨賺4萬多,養鴨賺得少可以不提,這樣算下來,年純收入差不多就有13萬。“此外,老婆也在外務工,包吃包住,每月工資近3000,農民的小康生活也就差不多這樣的水平吧。”李國濤看著家門前飛馳而過的白色SUV,用手扇了扇灰塵樂呵呵地說:“也許到了明年,我也可以買一輛小車,今後出門給大家服務,就不騎那輛摩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