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爭霸:越代吳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國


吳越爭霸:越代吳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國

吳、越二國地處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在北而越處南。二國的居民都主要出自東南越族,但其王族卻來自中原。
  吳為姬姓,其先君出自西 周初期分封於今江蘇丹徒地區的周太王之子虞仲的後代,越為姒姓,其先君據史書記載出自夏少康之庶子無餘。此雖系傳說,然顯示了越與夏后氏之間的同根關係。 學者考證,夏代夏后氏曾大規模殖民於今山東地區,越國王室應在日後從今山東遷來。因距中原地區絕遠,久不通音問,致與中原文化產生隔膜,史書亦少見吳越二 國早期歷史記載。《左傳》宣公八年記楚滅舒蓼,“及滑汭,盟吳、越而還”,是吳、越二國見於《左傳》之始。《左傳》成公七年“吳伐郯,郯成”,記吳用兵始 及於中原華夏之屬國。傳文同時引魯國季文子對這件事的評論說:“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吊者也夫!”是表明吳國(實際亦包括越國)因其發展 水平落後於中原,至被中原各國視之為“蠻夷”。
  促使吳、越與中原各國增加往來並得以增強其軍事實力的外部原因,是晉、楚兩霸對它們的誘導與利用。如前所述,首先是晉國為了牽制楚國,派遣巫臣使吳,“教吳乘車,教之戰陣,教之叛楚”,並安置其子狐庸為吳之行人(通使之官),於是“吳始伐 楚”,以至“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當吳強大起來以後,楚為對付吳國,又採用晉人故伎,聯絡越人以制吳。《左傳》昭公五年“楚 子以諸侯及東夷伐吳……越大夫長壽過帥師會楚子於瑣”,是越助楚伐吳之始。魯昭公二十四年,《左傳》復又記載越公子及大夫帥師從楚伐吳,可見越之始興實亦 伴隨著與楚聯合伐吳的軍事行動。


  吳之始興在吳王壽夢時期,自壽夢,歷諸樊、餘祭、餘昧,至王僚,前後數十年間,吳一面與晉等中原華夏 國家通友好,一面堅持與楚為敵,奪取了原屬於楚的州來(今安徽鳳台)、鍾離(今安徽鳳陽北)及巢(今安徽壽縣南),擴地至今淮水中游。至吳王闔閭之時,遷 都姑蘇(今江蘇蘇州),又滅掉了徐國(今江蘇泗洪一帶)與鍾吾(今江蘇宿遷東北),據有今整個江蘇省。徐為群舒之首,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其被滅於吳,給各 國以很大震動。時值楚國發生內亂,楚臣伍員逃亡至吳,向闔閭建議分派三師軍隊,襲擾楚人,致使楚境“無歲不有吳師”,楚人疲於奔命。公元前506年(魯定 公四年),闔閭按照事先計劃,出動大軍溯淮而上,聯絡蔡、唐二國之師,與楚軍大戰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楚師大敗,吳軍乘勝追擊,歷經五戰,攻入楚郢 都(今湖北江陵)。楚昭王亡入雲夢澤(今洞庭湖),直到第二年楚大夫申包胥從秦國借來救兵,與楚殘卒合力擊退吳師,才得以回到楚都。經此一戰,楚元氣大 傷,不復有力量參與中原爭霸了。
  弭兵之會後,由於中原各主要國家及南方楚國多捲入內部公室與卿大夫,或卿大夫之間的權力鬥爭,已無暇外顧,這給了東南方興起的吳、越二國展示其武力,進而插足中原,爭奪霸權的機會。吳、越的武力擴張及其圖霸鬥爭,構成了春秋後期國際政治鬥爭的又一道主要的風景線。

吳越爭霸:越代吳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國

  闔閭因破楚入郢而聲威大震,被後人視為春秋一大。但闔閭實際上並沒有取得盟主的地位,真正北上中原圖謀霸業是他的兒子夫差。
   當吳闔閭率領大軍破楚入郢之時,越王允常乘吳後方空虛曾起兵攻入吳國。魯定公十四年,允常去世,子勾踐繼位,吳乘機伐越,雙方戰於榜李(今浙江嘉興西 南),不料為越所敗,闔閭傷腳拇指而死。夫差繼位,立志報仇。於公元前494年(魯哀公元年)再率師伐越,敗之於夫椒(今浙江紹興北),勾踐僅以甲士 5000退保於會稽(即越都,今浙江紹興)山上,卑辭請和。夫差以為越從此不足為吳患,竟然允許越國請和,轉而北上謀取霸權。於是伐陳,服魯,服宋,築邗 城(今江蘇揚州北)而溝通江淮,率師北進,敗齊師於艾陵(今山東泰安南),然後於魯哀公十三年會晉定公於黃池(今河南開封南),與晉爭做盟主,一時間大有 取諸霸主地位而代之之勢。
  吳勝越以後,自以為從此沒有後顧之憂了,於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齊試比高下。公元前486年,吳人在邗(今 江蘇揚州附近)築城,又開鑿河道,將長江、淮水接連起來,開闢出一條通向宋、魯的水道,進逼中原,在其壓力下,魯、邾等國紛紛臣服。公元前485年,吳派 舟師從海上伐齊;次年,又興兵伐齊,大敗齊師於艾陵(今山東萊蕪),齊軍主帥國書戰死,吳俘獲齊兵車八百乘。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與晉、魯、周等國會 於黃池(今河南封丘)。在這次會上,晉與吳都爭作霸主,晉由於國內內亂未止,故不敢與吳力爭,使吳奪得了霸主的位置。

吳越爭霸:越代吳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國

  《左傳》說夫差 時,“吳日敝於兵,暴骨如莽”,又說他不恤民力,“視民如讎”。吳在爭霸方面雖得逞,但連年的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越王戰敗以後,不忘會稽之恥,臥薪 嘗膽,“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越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而吳對此並不警惕。吳王為參加黃池之會,竟率精銳而出,使太子和老弱留守。越王勾踐乃乘虛而入,大 敗吳師,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聞訊匆匆趕回與越議和。吳長期的窮兵黷武,民力凋敝,難以和越對抗。公元前473年,越滅吳。


  勾踐滅吳之後,步吳之後塵,以兵北渡淮,會晉、齊諸侯于徐州。越兵橫行於江淮以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墨子》說當時的強國是楚、越、晉、齊,“四分天下而有之”。在春秋末到戰國初,越代吳成為長江下游的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