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短暂而匆忙地过去,迎来了四月荼蘼,春日更加熠熠生辉。


进入了四月,便开始有所期待,一盼花开春暖,吹开冷却一冬的心;二盼清明假期,可以吃上心心念念的清明果。


清明,喜欢这个带着水汽的词,充满古意又明朗,音节好听,读完之后,心中郁积的郁郁寡欢之气也消失殆尽。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有着珍贵的时令气息,这一天似乎是一个分水岭,把人们从料峭的春寒拉到了仲春,从此各种花草轮翻登场,榆钱,槐花,香飘十里万人迷。


清明真好,每年春天,把色彩斑斓再刷一遍,年年岁岁花相似,周而复始,却并非简单重复。因为花木一直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每过一年,就粗壮一轮,其枝愈粗,其花也愈香。


花树尚且知道汲取营养充实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应该拓阔胸襟,增加内涵。


看到有关清明的一句释义:清生命之惑,明生活之理。顿时如醍醐灌顶。


大自然有它的精明之处,看似简单的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却蕴含哲理。不是么?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从古至今,有很多有关清明的诗词。


“垂杨旖旎傍门开,时向风前舞一回。黄犬也知春色好,套圈细柳尾摇来。”


清代《岁时百问》里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是为春天而来,它将蓬勃的生机暗自酝酿。从这一天起,阴气衰退,阳气生发,万物吐故纳新,天地明净清和。


在古代,清规戒律严明,大户人家的女儿久居深闺,不能轻易外出,只有到了清明这一天,才能穿上漂亮的衣衫,踏春出游。如若碰到喜欢的男子,便可芳心暗许,眉目传情以示爱意。如果男子也有意,就会请人上门提亲。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诗经》中很早就有关于清明的描写。在战国时期的郑国,春和景明,桃红柳绿,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河畔踏春嬉戏、互赠香草。可见,清明是古时男女交往的好时机。


阳春时节,“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清明不仅有深绿浅绿,还有新雨洗春天。每年这天,像是约定俗成,多少会有点零星小雨,出门一般无需打伞,空气湿润而不冷。


更加诗意朦胧,恍若太虚幻境。


徜徉在温柔的风里,脚步越来越轻盈,心越来越敞亮,眼里越来越美好,桃花红,樱花粉,梨花白,菜花黄,绿树新芽,青石板巷,流水人家,江南的春意盈盈而出。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今人的清明,虽没有古时盛大,却也隆重。扫墓祭祖,折柳插柳,踏春出游,炸馓子,蒸青团……


早在半月前,清明节的食品就已上市,青团,清明螺,新笋……各大小超市都摆满了货架。每个清明节,似乎总在商家的促销中提前到来。节日本身有它的仪式感,但商家赋予了隆重。


如果没有这些节日,生活定然会失去很多新鲜感和期盼。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寻常的生活中,重复简单的快乐,发掘生活的小确幸么?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就是把一冬的浊气和慵懒统统丢掉,给生活赋予理想,让青春活得尽心尽力。


不知不觉,我来江南已有数年,从客居到常住,越待越迷恋。逛古镇,赏樱花,听昆曲,吃青团……乐此不疲。


当生活浸染了美景美食,寻常日子也会过得活色生香。


喜欢这里的晨与暮,喜欢这里的寻常烟火。喜欢这里的光影,风清,日和,更喜欢这里的新笋,青团和清明螺!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作者:柳兮。当地作协会员,期刊作者。作品散见《知识窗》《农民日报》《金陵晚报》《新蕾》《厦门晚报》《自学考试报》《大众文化休闲》《黄石日报》等刊物。新媒体文散见各大自媒体平台。曾获今日头条“青云奖”。新书《阳光暖暖,流年珊珊》即将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