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慾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控制慾過強是很多父母的通病,而且從來沒有真正認識到這樣的做法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在很多“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們甚至以“愛”之名,捆綁著孩子,逼迫孩子變成父母想要的模樣。可事實上,以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後只能讓孩子受到傷害而選擇逃離。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則新聞,當下的感受就是,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給孩子造成這樣的創傷。

不想孩子離開自己,母親竟藏女兒畢業證

已經工作多年的30歲的姑娘辛迪加做了這樣一個決定:選擇辭職參加高考。但事實證明,她並非沒有讀過大學,她早在2010年就從中南政法大學畢業了。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可是由於辛迪加的媽媽是個控制慾極強的母親,她不想讓孩子遠離自己去千里之外的外地工作,於是辛加迪的媽媽居然將辛迪加的畢業證藏起來了,並且至今都沒有還給辛迪加。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在採訪過程中,辛迪加無奈地說,從小媽媽就比較強勢,自己所有事情都是媽媽做決定。即使自己表達了不同的想法,媽媽都未放在心上。這些年她一直覺得自己活得沒有自我,如同傀儡一樣,雖然現在已經30歲了,但她還是想努力一番。因為她想擺脫媽媽極強的控制慾,選擇自己的人生,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無法忍受母親宋倩無孔不入的控制慾,在高三的時候抑鬱了,絕望的她去到海邊,想通過跳海的方式逃離媽媽的控制。她在跳海時哭著對媽媽說:“你從來都是憑著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逃離你。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這是教育嗎?這其實是畸形的,不正常的愛。在現實中,辛迪加的媽媽並不是個例,像這樣有極度控制慾的父母並不在少數。像這種過度的控制教育,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時間難以癒合的。

1、負面情緒無處宣洩,衍生各種不良問題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孩子在父母的控制下,產生的負面情緒無處表達和宣洩,只能發洩到自己或者其他人身上,從而產生各種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甚至藉由暴力或犯罪行為。

2、強烈自卑,更加脆弱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當父母採取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往往會為孩子定製過高的標準,這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巨大的壓力,更因無法達成目標而自我否定,造成強烈的自卑心理。當然也更加的脆弱。

3、喪失決斷力,很難對自己和讓人負責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長期受到父母控制的孩子,一直遵從父母的要求,按照父母的規劃,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如同機械一般聽從指令。他們很難擁有決斷力,當面臨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也讓他們很難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4、讓孩子喪失個性、失去自我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在長期處於高壓控制下,孩子因為一直被強迫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所以內心長期得不到自由,缺乏活力和情感,日積月累就會漸漸地喪失個性和自我。

為了控制孩子母親竟私藏女兒畢業證,女兒:這些年一直過得很壓抑

父母過度的控制慾,會讓孩子失去自己的生活;父母過多的控制慾,會讓孩子產生心理疾病。與其過度控制孩子,不如選擇適當放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是誰的附屬品,讓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

我是黑媽,談育兒,聽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