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中的“無為”使用起來有多厲害?

Zafery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一直推崇老子道德經,他是樸素的道學,是可以學以致用的好經。他不是玄乎其玄,神乎其神的道家秘術。老子道德經是東方智慧的頂峰之作。其中就有無為思想。被歷朝歷代所推崇。今天的百姓也是無為,無為,無為的……整天在唸叨,那無為到底是有多厲害呀。我們大眾應該怎麼做才會是無為呢。



我之前在,問答的系列文章裡面已經很清楚的闡述過了,並且依據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建立起了一套研究道德經的數字模型。道德經中的無。開始時是屬於一的範疇。那麼就是說,無為是一,有為是二。那麼聖人為什麼老提說無為呢?這裡邊很明顯是一個道的秘密。今天在這裡幫大家解析並分享。

說到這個秘密可是萬分金貴,任何人得此秘。都可安身立命。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秘密呢?依據道生出了一,此時我們是無為,經過打創拼搏,我們開始有為,此時二已生出。有為時,是不經意間的甚至是你沒有覺察到,你已經建功立業了。建功立業後開始有所得。此時,三已生出。都說了小得是德。道德經的秘密就在於德。,道就是為了德。有德之人路長久,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逢三則止。逢三則止。逢三則止。小民小眾安身立業的秘密就在於此。


所謂守道,我之前一直在重點的重申,道是守出來的。其實重點就是在等待三的出現。因為二是看不見的。道中所有的陰都是看不見的!無為。是起點,也是出發點。那麼又如何能夠快速的回到無為的狀態呢?道中需要無為的數字都是哪些呢!如果把數字模型打開的話。道是螺旋式上升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需要無為的數字就是一,四六八十……在整個道的運行過程中其實重點就是在三過後,開始無為,躲避過四的兇險,六和八都要弱一些。有貪婪者,有不知者。更有無畏者。也是好事者。迷戀於四的繁華。最後也就到不了五了。更莫談有以後的六七八九。四就是一道坎。一般個人的際遇,逢三則止。就會福德長久。亦會安身立命。還能保住自己所建功業,小有作為。至於如何大有作為,成就天下大業。這篇兒不想過多的展開,我們以後有機會再繼續深談。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無為是有多麼厲害的呀。無為就是為了避其兇險。再說之前的損之又損。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要想無為,你就得損之又損。減少自己的不必要的投入,減少不必要的行為,守好守住自己目前所有的根基,道是螺旋式上升的。你無為的及時,你守得恰到好處!你就會看見人生的頂峰。無為之後就是為了有德。完。


在海前面說注意


老子的無為是修為 。有兩層境界。

第一層就是思維的無為,就是無思無慮,就是致虛極,守靜篤。

達到後,就會出現覺知。

也叫內明。

覺知具有很高的能力。

第二層。覺知的無為。

達到後,就會出現大智若愚境界。

就是反樸歸真境界。

此時就會出現無所不為的情況。


雲崗山人


道家思想一言蔽之——順天。即遵循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無為,就是不要做違背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的事情。

道家認為,人類萬物,日月星辰,都是相對的,皆循道而生,循道而終。人之生死,如四季更替一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

漢文帝死前,下遺詔曰:朕聞,死者,萬物之自然也,豈可哀哉。並叮囑,喪事要簡辦,卿大夫,士農工商只服三日之喪即可。不能耽擱婚喪嫁娶,不能耽擱農事。不能因死者害生者。

漢文帝之為,就是遵循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坦然面對生死。漢文帝因此被儒家譽為漢代堯舜。

而秦皇漢武恰恰相反,為尋仙求長生,不惜動用全國資源和力量。秦皇漢武之行,就違背了道家的無為思想。違背了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


楊朱學派


直接說答案。

《史記·七十列傳·商君列傳》:

“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無為”的治國之道可以使一個國家國祚長久,建立一個堪比夏、商、周那樣綿延數百年的盛世。


平凡2850


無為而治是老子在春秋末年針對禮崩樂壞、人治、尚賢而引起的諸侯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因慾望而爭伐不斷,而引起的社會動盪、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開出的治國藥方。其中心意思是讓人們去私慾(無為),讓人民自發的去管理解決需求,我認為這是比較先進的治理理念,是市場經濟的萌牙思維,和當今的市場經濟管理方式相吻合。

無為而不是不作為,也不是不去管。而是無私慾的有為,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人們經常犯的錯誤是把無為理解為不管不理,如果不管不理要這個人、這個崗位幹什麼?怎麼能夠達到治?

無為而治的精髓是不要有私慾,不要和老百姓搶功勞、搶資源,讓老百姓有自發管理的動力,從而過到社會治理和國家和諧。


宸175863


《道德經》中的“無為”是一種思想嗎?

非也!

“無為”在字裡行間中嗎?

非也!

“無為”使用起來有多厲害?

“無為”有用嗎?

當然有用,但“道可,道非,常道”,“無為”之名“名可,名非,常名”!

“無為”是一種智慧的展現,也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無為”是人體的一種特殊的“穴位”,這個“穴位”少有人知道,更極少有人打開,若能量積累不夠,機緣不合,該“無為”之穴是很難被打開的,就像手機電池若沒電了,屏幕就是黑屏,系統也不會啟動一樣。

“無為”之穴在哪裡?知道的人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仍然在那裡長篇大論!千年如此,長夜漫漫。

當人體的能量達到那個特定閥值時,“無為”穴就會自然展開,智慧泉湧,厲害非常,有如你的手機電池電量充足,一開機啟動系統,如果聯上網絡,想看什麼就有什麼,無窮無盡的知識海洋,厲害嗎?但是這些凡人的網絡海洋中存在大量的偽知識和垃圾碎片,而“無為”之穴“道”一旦開通,那是宇宙的網絡,是非凡的世界,是智慧的海洋,人間多少奇蹟可因此而被創造。


靈智學君


如果用另一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來解釋(無為)的效果就會顯而易見了。水本身沒有任何的意念,水所能夠做的事情都是無意而為之。那麼水的沒有意念恰恰就可以為我們人類所利用。水除了可以用來澆灌田地,還可以發電。最主要的我們人體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水。

我們再來說一說人如果做到了無為會怎麼樣呢?例如軍隊,軍隊本身沒有任何意念,可是如果接到了領導的命令,那就必須把任務完成,一旦任務完成了,就立了大功。這就是無為帶來的好處。

相反,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集體,要是有了自己的意念,那就達不到無所不為了。因為他們各有各的想法了,所以不是什麼事情都能夠成功的。肯定會有反對意見。

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是因為我們有了好的領路人,大家沒有自己個別的意念,集體的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而前進。這樣我們的無為必然會達到無所不為,必然會達到社會主義全面復興的偉大目標。





神學老羅怡康齋


什麼是無為?

“無為”是修行到了終極的那個境界與狀態。

用佛家的詞,叫“空”。

也就是“天人合一”。

用基督教的話,就是“與主(GOD)同在”。

也就是六祖所說的:

何期自性,本自清靜。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我用一個比喻來解釋這個狀態:

我們就像是一滴水,

道、般若、上帝……總之就是那個終極的存在,就好像是大海。

當我們這滴水融入了道的大海中時,

我們就是道,道就是我們。

我們無法分別。

我們是一不是二。

我們擁有和大海一樣的那無窮無盡的智慧、境界、能量……

我們走路,就是道在走路;

我們說話,就是道在說話,每句話都是合乎道,都是神的語言,都是般若智慧的體現……

所以,無為而無不為,就是這個意思。


無知先生


【無為】無為不是字面的不為,而是收斂過分的慾望,見得天道規律,因為人道畢竟是天道的一小部分。

小到什麼程度?在無邊無垠的宇宙中有一顆小行星,上面某一天恰好繁衍出一種智慧生物,如細菌般散佈表面,就是人類。人類的道,就是那麼小。

這麼說,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明確的說明一個事實,人可以有所作為,可以大有作為,但不能離了大道,否則很容易被抹去。

要有為,就需要知道什麼不可為,什麼不能觸碰,什麼是過分的慾望和不切實際的幻想,遵天道無為,才能行人道有為。此即為無為。

再小一點,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統治者,也不能隨心所欲、私心氾濫、肆意妄為,不遵從歷史規律,不知敬畏而為所當為,為所不能為,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就會踏上歷史週期律的老路。

再小一點,對於一個人來說,在為之前、為之中、為之後,更要有所警、有所畏、有所足、有所止,這樣才能有成無咎、趨利避害、以德配位、長長久久。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無為不是不作為,是順勢而為,勢就是道,是規律,是法則。

比如水往低處流是法則,利用連通器原理和增壓泵讓水短途內往高處流也是法則。

扔到現實管理中,勞有所得是道,多勞多得是道,解放初生產隊集體所有制是背道,改成分田到戶後,勞動人民還是那批勞動人民,生產力卻瞬間爆炸,這就是無為。

水力發電站也是無為。

打工要錢是道,多勞多得是道,流水線上,計時制8小時生產800個產品的工人,改為計件制,6小時能生產1200個同樣品質的產品,很正常。

我有個興趣班,老師起初領固定工資,所帶班學生維持在5-8人,後來只給她1000底薪,加抽成,我二她一,保底是原來的固定工資,兩個月後,她的學生暴增,她每天兼職2小時的收入是原來的三倍,教學用心,電話回訪家長反饋學生情況都不用我吩咐,做得細細緻致,根本不用我過問,是我每個月多給了她幾千還是她每個月多給我幾千還省心?

無為就是用心去領悟規律和人性,然後順勢而為,事半功倍。工作、待人、教育子女都可以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