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江湖·第二篇 蔡邕:全能跨界的官场小学生

宗白华曾经说过:“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史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候,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①

艺术精神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艺术家上。东汉末年的的蔡邕蔡大侠,因为《熹平石经》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蔡大侠是一个技能多样的艺术家。


书法江湖·第二篇 蔡邕:全能跨界的官场小学生

一 不懂政治的官场小学生

蔡大侠从小就接受正规的儒学教育。《后汉书》里面说:“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②这个胡广是谁呢?胡广是汉末名臣,而且是博学多才。长大后在太学学习,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大清华,学了几年之后,去间隔年了,全国各地转悠了一圈。直到三十八岁的时候才从政。但是蔡大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太适合当官,倒是有点纯文人的那种气质,就是非常正直,浑身傲骨。蔡大侠这样的性格其实更适合搞学术和搞艺术,缺少政治智慧。

从三十八岁到四十六岁,是蔡邕仕途中顺利的九年,这几年中,蔡大侠写写文章,搞搞书法,把自己的建议奏议朝廷。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后来出了个“金商门之祸”。这个“金商门之祸”简单来说就是东汉末年灾害频发,皇帝召见蔡邕来问问情况和应对之策,然后蔡邕写了两本奏折,皇帝看完之后,叹息不已,然后去更衣,谁知道让小太监给看到了,就把奏折内容泄露出去了。这下那些记恨蔡邕的人就抓住机会了,他们上奏折诬告蔡邕,后来蔡邕被审理之后定的罪名是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这是要杀头的罪过啊。于是很多正直的大臣向灵帝求情,最后灵帝醒悟,就免了蔡邕的死罪,但是把他流放了。

当然,说蔡邕没有政治智慧是一个方面,其实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东汉末年的朝廷也确实够乱的。东汉末年啥情况呢?外戚不老实,朝廷内的宦官争斗凶狠,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动不动就挑起事端。在这样的朝廷里做官,没点政治智慧自保都成问题。

“金商门之祸”之后,蔡邕的政治生涯基本结束,为啥说基本呢?因为后来蔡邕还遇到了一个伯乐,风光了一段时间,然后只是一段时间,紧跟而来的就是更加无情的迫害。


书法江湖·第二篇 蔡邕:全能跨界的官场小学生

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趁着朝廷内部争斗之际举兵攻入京城,结束了汉朝的中央政权,但是没过多久就兵败了。要说这个董卓吧,搞军事还行,政治或者管理政权可能还真是差点。董卓当政的时候可是把蔡邕拉过去了,还给了他一个不小的官做。可是,后来董卓被杀的时候,蔡邕在司徒王允旁边坐着,听说董卓被杀,可能是表现出了一些惋惜或者遗憾,毕竟董卓还是比较器重自己。这一切被王允看到了,说蔡邕“媚卓轻汉”。其实这个王允也不是什么好人,这哥们平时和蔡邕也不对付,开会的时候经常被蔡邕怼,所以这次可能是借刀杀人。没办法,当时“媚卓轻汉”是立场错误,于是蔡邕被抓并且关进大狱。没过多久,蔡邕就死在了狱里。

着实可惜。

二 全能跨界的一代全才

别看蔡大侠在官场混得不怎么样,但是人家在文艺界可是顶顶有名的,而且成绩卓著。

咱先来看看蔡大侠的文学成就。《后汉书·蔡邕传》里面说,蔡大侠可是各种文体都能写,什么诗、赋、碑、銘、箴、吊、议、《独断》、《劝学》、《释僚》、《叙乐》、《女谢》、《蒙势》、祝文、章表、书记,太多太多了。当然,据说还有很多已经遗失了。

蔡邕除了搞搞文学,他还酷爱音乐。据说我们现在的竹笛就是蔡大侠发明的,这都能发明乐器,音乐水平肯定不一般。另外,蔡大侠还写了一些音乐专著,《叙乐》《瞽师赋》《琴赋》《琴操》。


书法江湖·第二篇 蔡邕:全能跨界的官场小学生

你不能想象,蔡大侠还对天文历法有研究。他曾在奏章里面用天文历法来阐述自己对于当时很多事情的看法。

除此之外,蔡邕书画搞的都不错。绘画方面,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将蔡邕与张衡、刘歧、刘裒并称为汉代重要的四大画家,只可惜蔡邕的真迹均失传。至于书法,蔡邕更是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 让钟繇呕血、掘墓也要得到的书法秘籍

书法江湖上的蔡大侠之所以能有一席之地,不是浪得虚名。蔡邕书写的石径,立于太学门前,观者若市,竞相学习。后来蔡邕观察粉刷匠刷墙,还创立的飞白书。当然,真正诡异的是书法江湖上有一个传说。


书法江湖·第二篇 蔡邕:全能跨界的官场小学生

据说,蔡邕书法为世人所称道,很多人都想习得蔡邕的笔法秘籍。这个蔡大侠的笔法秘籍后来到了韦诞手里,有一次钟繇看到韦诞拿着蔡大侠的笔法秘籍,想要拿来看,韦诞没有给他。钟繇非常苦恼。后来韦诞死了,蔡大侠的笔法秘籍被随葬进了韦诞的坟墓。钟繇就令人把墓掘开,然后取走了笔法秘籍。现在想来,这干的是缺德的事儿啊!怎么能去掘开人家的坟墓呢?

但是这个事一方面说明钟繇确实对于书法的痴迷,另一方面也表明蔡大侠的书法水平确实不是一般的厉害。

四 蔡邕自以为绝学的书法秘籍

现在能看到的蔡邕的书法论文只有两篇,一个是《笔论》,一个是《九势》。钟繇掘墓得到的笔法秘籍是不是这两篇我们没法确定,但是这两篇关于书法的论文还是挺有价值的。

咱们先来看看《笔论》。字书不多,全文如下: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第一段呢,主要是说写书法时候的状态。这里面蔡大侠其实说了一个后来很多人讨论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书写状态是最好的。蔡大侠认为轻松自然的状态是最佳的。写书法你得放松心情和身体,如果你心里有事或者身体疲惫,给你再好的笔墨纸你也写不出好的书法作品。

我为什么说这个观点很重要的,因为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我相信只有有过书写体验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就是说你如果心情烦躁或者身心俱疲,这个时候别说写字这个以后技术含量的事情,就是让你在这个状态下吃饭看电影你都觉得没啥兴趣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只有当你不为外物所累,心智集中,好像佛家所谓的“入定”一样,你得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第二段主要是说的字体结构之法。其实这里也隐含着蔡大侠对于书法的终极认识,就是说书法和自然的关系。这一点在蔡大侠的另外一篇文章《九势》里面被着重强调过。这里蔡大侠强调的是字的结体要有多种形态,这个多种形态强调的就是变化。写出来的字不能是一个形状,你要因势赋形。当然,蔡大侠这里做了一些比喻,有的字要走有的字要像飞翔,有的字呢要愁苦喜笑,还有的要激情燃烧之类。这种用变化来说明结字规律其实是非常科学的。我们知道蔡邕是全能艺术家,他对艺术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艺术和自然是紧密联系的,为什么呢?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顺其天然的变化,我们看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都是因为变化而多样,因为多样而丰富,因为丰富而精彩吗?对于艺术,对于书法也是这样。


书法江湖·第二篇 蔡邕:全能跨界的官场小学生

我们再来看一下蔡大侠的另外一篇书法秘籍《九势》,全文如下: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这篇《九势》更像是一个笔法秘籍,上一篇《笔论》更像是一种武功心法。这个九势中所说的这些结转笔藏锋之类,都涉及到具体的笔画的书写以及注意事项。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个落笔结字,这个地方主要是说一个字内的笔画要有关系,有连贯。我们知道很多书法初学者在写一个字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多个偏旁部首的字,经常写完之后发现这个字好像是散掉的,因为每个笔画和偏旁之间没啥关系。这就是没有连贯和映带,单纯的书写笔画或者偏旁部首本身,而不是在写字。

第二个转笔之法,这个转笔学术界没有定论,我的理解是书法的转折处的处理方式,不管是哪种书体,既然转折说明行笔方向有变化,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转折前和转折后的关系以及呈现出来的笔画样貌,不能只照顾一端,既要看转折前的笔画又要看转折后的笔画。

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其实说的就是藏头护尾,这个是篆隶笔法中比较典型,当然其他书体中也有。藏头护尾不是写成一个黑色的木棍,而是要体现出力度,力度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笔画的中段,中段要用中锋,力不外泄,笔画才能力度饱满。

第六个疾势,说的是下笔要果断,不是一味的快,果断需要快,但不能浮夸,不能流于表面,不能为了追求快而快,要能吃住纸稳住笔,要快中有涩。

第七个是掠笔,蔡大侠这个地方说的掠可能事笔画连带中的调峰动作。

第八个涩势,这个涩势和疾势是相对的,就是写字时候笔不能浮于纸面,要压在纸上,就像耕地一样,力度要体现出来。当然,这个压不是使劲搓纸,而是一种有控制的力度,是笔和纸在一个力度范围内的摩擦。

第九个横鳞,蔡大侠说横鳞是竖和横的规则,其实还是说的写竖和横画的时候要力透纸背,不能轻浮,要有力度感。

蔡大侠说完自己的笔法秘籍之后还说了一句大话:谁要是弄明白了我这个九势,就算没有名师指点,只要多加练习,就能达到妙境。

看着像大话,其实我觉得倒是说了一句无用的废话,好像是再说:小伙子,你要多读书,多交朋友,多学习技能,增加你的能力,然后还要非常勤奋,有一天你肯定能成功。

引用:

①《美学与意境・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荚》宗白华,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②《后汉书》宋·范晔 中华书局 2000年

③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年

④《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