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生活 感謝上蒼給予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70年代初期,身處農村的父親不堪食不裹腹的生活,攜一家老小流浪新疆,在一個農場的破瓦房“安家落戶”。那是一個室徒四壁的老屋,老鼠此起彼伏,洞穴比螃蟹窩還多。

感謝生活   感謝上蒼給予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從此後,父母整日櫛風沐雨勞作于田間地頭,用汗水換取微薄薪水,在惶惑中打發歲月。每年中秋節,全家老少在異地他鄉,望著悠悠明月,懷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分享著僅有的一塊生硬艱澀的月餅,儘管當時的月餅沒有現在酥軟、香甜和營養,但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一份豐盛而別緻的晚餐了。

記得那一年,農場在遠離北疆的荒山開闢出一大片田地,種植了大量土豆。到了成熟季節,欲派遣人去看守。儘管待遇優厚,對於野獸時常出沒的山谷是沒有人願意去的。為了改善拮据的生活,父親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主動請纓攬下這苦差使。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們一家老少懷著複雜的心情來到荒山野地的“大本營”──那是一座臨時用土坯和木棍搭就的房子,並不怎麼堅固和寬敞,勉強可以遮風避雨。每當深夜,狼嚎不絕於耳,甚是駭人。白天我們不敢遠走,傍晚夕陽未落便早早掩門。八月十五臨近,在山上能看到月餅簡直是妄想,我們沒有了過中秋佳節的喜悅,舉家賞月的雅興蕩然無存。我們兄妹常常被恐怖的獸吼嚇得嚶嚶啼哭,在惡夢中熬到黎明……終於,在提心吊膽中期盼到土豆成熟、豐收。

感謝生活   感謝上蒼給予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翌年,中蘇邊界形勢緊張。軍隊駐紮邊疆,日夜不停地操練。不堪壓抑的氣氛,我們決定返回老家許昌。母親連夜烙了半麻袋饃餅,供路途食用。父親決定獨自留下來,待把所謂的“家產”變賣後再返鄉。臨行那天恰好是中秋節,烏魯木齊的天空並不怎麼晴朗,我們無暇顧及這個特別日子的特殊意義,父母明知道八月十五是個舉家團聚的日子,卻不得不選擇分離。我們打消了吃月餅的奢望,每一個人的心情都是溼漉漉的。由於都急著往內地趕,車站摩肩接踵擁擠不堪。儘管火車超負荷運行,還是要等候兩天才能買到站票,踏上歸途。那一夜,下起了濛濛細雨,我們惟恐被擠散,在候車室手拉著手待到黎明,彼此無話。第二天雨過天晴,我們在人頭攢動的車站巴望著列車到來,既盼望立即坐上火車投入故鄉的懷抱,又害怕坐上火車遭遇離別之苦。終於,我們應乘的那趟列車緩緩駛來了。我們手拉著手,擠著、擁著、扛著,憋得滿臉通紅挨近檢票口。父親依依不捨,揮淚把我們推上火車,母親泣不成聲,而我們兄妹三人已經哭成了淚人。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誰能預料充滿火藥味的邊界,戰爭會不會一觸即發……

一路顛簸,一路思念,我們順利地回到老家許昌,暫居姥姥家,日夜思盼父親趕快歸來,日子在煎熬中度過。眨眼間,又一年過去了。不久,邊疆傳來好消息,中蘇關係緩和,我們歡呼雀躍。興奮的父親選擇在中秋節前夕從新疆搭乘火車,風塵僕僕歸來,我們全家團聚,哭抱成一團,甚是興奮。

感謝生活   感謝上蒼給予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吹來,父親抓住機遇靈活經營,先後跑運輸、批發布匹、經營五交化、做桐木深加工,家境日漸殷實,室徒四壁的破瓦房被夷為平地,漂亮的二層樓拔地而起,電視機、冰箱、電腦、空調、摩托車等現代電器和交通工具成為我們生活的“伴侶”。每年中秋節,全家人齊聚一堂,欣賞著熠熠生輝的明月,盡享天倫之樂。舉家不再因為貧窮而四海漂泊,從此告別居無定所的日子。

光陰荏苒,日月輪迴。屈指算來,這些經歷已經近數二十多年了,每每思憶,舊時的一切歷歷在目,一件件刻骨銘心的往事在眼前“放映”。如今,在奢靡之風盛行之時,我從不敢大肆奢侈浪費。儘管已過上了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生活,卻依然勤儉節約。我由衷地感謝上蒼給予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讓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良好的品質與信念。

感謝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