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著名的古代殿堂建築物奉先殿,坐落在北京

紫禁城內廷東側,為明清兩朝時期,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廟。該殿分為前後兩殿。前為正殿,後為寢殿。大祭於前殿(正殿)舉行,如萬壽聖節,國家大慶等。而上徽號,冊立、冊封等,只在後殿舉行。

奉先殿外觀莊嚴肅穆,室內陳設講究。前殿內,設有無坐墊和背靠的寶座,供皇帝祭祀後臨時休息。凡是祭祀用到的供桌、供器、祀器等,都一應俱全。器物精緻,極為考究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從上面的插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殿內供桌後面的對景牆前面,設有象徵皇權特有顏色的黃色帷幕。帷幕的下角,都用錢幣裝飾。這種錢幣,就是古代的“宮錢”。顧名思義,“宮錢”,是皇宮裡用的錢。是由中央的錢局,特意精心鑄成,然後精挑“萬選”,呈獻給皇帝,供皇宮在慶典、祭祀時使用。但其它的宮錢,是每年鑄造一次。每年到了十二月份,精鑄萬枚。然後再在這一萬枚之中,遴選出品相最好的一千枚奉上,以供皇宮裡春節、元宵掛燈之用。這就是通常說的“掛燈錢”。成語“青錢萬選”中的“萬選”一詞,即來源於此。“掛燈錢”也是宮錢中的一種。他們都屬於“花錢”。但奉先殿帷幕下角

的宮錢,不是每年都鑄造的。它是每逢一位新皇帝登基,就把先前帷幕上的錢取下來。因為先前的錢,錢文是有皇帝的年號的。先帝既已駕崩,奉先殿的帷幕上,自然不能再有他的年號。因此,當新皇帝登基後,馬上精鑄一批宮錢,以供奉先殿內掛帷幕之用。清代的宮錢,都是宮中的裝飾用品。

現代和當代的不少泉家,對清代的一種宮錢——背文為“天下太平”宮錢,都認為是最早產生於乾隆年間。著名泉家孫仲匯先生等人,都持有這種觀點。但是,後來在民間發現了雍正時期的這種錢幣。而這種錢幣,經錢幣專家鑑定,為雍正時期的官爐所鑄,不是偽幣或後鑄幣。倘若這一鑑定結果無誤,那麼,就把這種宮錢的產生時間,往前推了數十年。

筆者手中,也有這樣一枚錢幣(見下圖)。

參數:徑寬:36.9cm;厚度:0.25cm;重量:12.21克。

形制:闊緣,線條粗壯、劃一,規整。內郭方正,略狹。穿口乾淨,地章平整。

錢文:錢面、錢背書文,皆為楷書,大字。“通”字雙點,起筆方折。“寶”字連輪、接郭;落筆和“正”字的起筆相接。錢背“天下太平”四字,筆劃粗實,“下”字略大,“平”字顯小。背文四字。無論佈局,還是字型,都遜於正面錢文。

包漿:從鏽色看,為傳世品。宮錢不屬於行用錢。因未經流通,只在收藏者之間轉手。故而該枚幣保存完好,品相極美。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奉先殿中祭祀祖先,帷幕角下裝飾宮錢——宮錢“雍正通寶”賞析

筆者從有關資料查得,這種宮錢,徑寬多為2.8cm左右。網上售價為500——1000元。類似這枚徑寬近3.7cm的宮錢,實屬少見,價格自然在1000元之上。雍正通寶錢,本來就是清錢中最少的一種,屬於典型的“缺門錢”。普通的雍正通寶,價格已經上漲到200元左右。類似於這種屬於宮錢類型的花錢,存世量稀少,價格自然遠高於普通的雍正通寶。因此,該類宮錢,價格仍然具有上漲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