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通常被合稱為“康乾盛世”。這一時期不僅是封建王朝的盛世,更是瓷器歷史上的一個盛世,因為這一時期不僅開創了新的瓷器種類,也將青花、五彩、鬥彩等瓷器種類發展到頂峰,青花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雖然同樣是燒製青花瓷,但三個朝代之間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總的來說,康熙朝厚重古樸、雍正朝精緻清雅、乾隆朝新穎豐富。

康熙時期的瓷器特點:

康熙朝的瓷器胎體密度大、分量重;釉面相對較薄,玻璃化程度高,胎釉結合緊密;而器形則相對厚重、古樸,有度明朝遺風,沒有雍正時期俊秀;就彩繪而言,此時彩繪材料的提煉沒那麼精緻,所以彩繪效果沒雍正、乾隆時期細膩,沒那麼清秀的感覺。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總體來說有以下四點:

1、從製作工藝上看,有粗、細之分。這主要是指旋胎及底足的處理。康熙時期的瓷器旋胎比較規整,器壁外處理平整,器物的內部少有精細的處理,常見手拉胎的痕跡。器物的底足大多很規矩,底足處理圓潤、光滑。而光緒朝的瓷器在旋胎上胎體較康瓷輕薄一些,特別是器物底足的處理,稜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帶水的感覺。在胎質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的胎質可以用細密、潔白、堅實來形容。光緒朝瓷器的胎質比較粗松,呈灰黃色。

2、畫工方面,康熙朝的瓷器線條流暢,特別注意起筆落筆的頓挫,線條猶如鋼條,直線和彎曲都剛勁有韌性。繪畫造型準確,詩書畫印,完美結合。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等詩文常整文搬上畫面。書法多楷書,字體秀美、工整。繪畫的內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龍鳳等題材。光緒朝瓷器的線條柔軟、較細,力度不強,雖也有起落筆的提頓,但相比之下則顯得無力。在繪畫的內容上也少有創新。

3、另外釉質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朝的瓷器多表面平整光滑,釉質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光緒朝瓷器釉質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

4、康熙時期獨創的冰梅青花。冰梅紋,又稱冰裂梅花紋,是清代康熙時期獨創的一種青花紋飾。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雍正瓷器造型特點是:

雍正時期的瓷器可以說是這三代中的頂尖之作,精緻、秀巧著稱知於世。此時的瓷器胎體潔白、精緻,且胎薄,沒康熙時厚重;施釉厚薄適中,釉面更加柔和、潤澤,猶如玉的感覺:而彩繪也更加精緻,構圖留白多,柔和、疏朗;器形多小巧、精緻。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總體來說有以下七點:

1、雋秀爾雅,小巧玲瓏,以盤、碗、杯、碟和小件器物為主。器型比例協調,有所謂的“曲線美”。

2、胎薄體輕,大器規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種繁多,釉面有桔皮紋,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點。

4、窯變紅釉,由這時開始出現,是由紅和蘭兩種顏色交織一起,蘭色多於紅色。

5、爐鈞釉,也是從這時開始的,是由高梁紅和松石綠兩種顏色交錯在一起。

6、青花色調為青白和粉白。青花顏色層次不如康熙時多,一般的只有2一3個深淺顏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豔。粉彩、五彩、琺琅彩所繪人物、景物,都明顯縮小,畫面聚收。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白釉地襯托處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乾隆年間瓷器特點有:

到了乾隆年間道,瓷器胎體相對變粗;釉面因與胎結合得不夠緊密,有波浪釉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瓷器表面不夠光滑,釉面細看呈波浪狀;同時乾隆追求滿工,瓷器的圖案多繁縟、豔專麗,有的用金較多,感覺金碧輝煌。描繪的圖案西洋風景、西洋人物等亦較多出現;乾隆朝的器形比前兩代明顯屬增多,開發了轉心瓶等很多新式器形。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總體來說有以下五點:

1、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此後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守乾隆l日樣夕長餘者皆 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後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琺琅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鑑定技巧

筆者通過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瓷器整理和研究,綜合歸納出以下鑑定技巧:

康熙青花瓷胎質潔白,質地細膩,所罩之釉的色調呈淺藍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層薄,一些盤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乾枯狀態,或有縮釉點,這是鑑定的一個特徵。藏品想要送拍諮詢可聯絡筆者:一三零四,九八八,四八八三。由於這種類似玻璃釉的釉層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青花容易被襯托的色真鮮美。康熙中期,青花髮色掌握得很準,往往呈現出純藍色,明亮爽目,鮮豔濃翠,成為康熙最為出名的青花色。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康熙青花是繼明永樂、宣德、成化青花之後又一個青花瓷的輝煌時期。康熙青花青分五色,畫山水都可以顯出層次,這自然是受到國畫的影響。國畫歷來有墨分五色之說,僅僅以含水多少,就可描繪出層次豐富、具有立體感的山水人物。將國畫這種技法運用到瓷器上來,康熙朝功不可沒。正因為有如此特點,康熙青花才得以"獨步本朝".

康熙青花瓷製作時常留有手指印的紋樣,這是康熙青花鑑定的又一個特徵。在紋飾上,盛行冰梅紋,山水畫習慣用"斧批皴"技法。

這時期出現了一些用象徵手法和紋章圖案來代替書寫的款式,成了一個時代標誌,常見的有玉兔子、半月形、靈芝、喬葉、梅花,雖然大部分出自民窯,但相當部分質量甚高。

雖說康熙青花成就高於雍正、乾隆時期,但雍正、乾隆青花同樣名貴,只是與康青比較,沒有康青那麼容易辨識罷了。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雍正青花瓷青花髮色比康青更純正一些,畫意也更精細,常常不像手工描繪,而像印刷所致;但細看,卻能見手工這種描繪的筆觸,這種似是而非的效果,極具欣賞價值。清三代官窯特別是雍正、乾隆兩朝,畫意通常在細節上做文章。比如一片葉子,有深淺變化,層次感強,陰陽不同,顯出動感,而仿品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有時只要對比細節,就能立判真贗。放大鏡下氣泡有大小,但澤躁刺眼。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再看清乾隆青花瓷器,造型十分工整,花紋精細極致,對稱極致,技法老練,一看便知是宮廷大手筆所為。白釉底色略含青,為乾隆的典型色,純正厚實,沉鬱幽靚。放大鏡下見氣泡疏朗,大小不一,釉面玉質感強。可見一件藝術品的形成,光有金錢的投入、較高的機械化程度,是不行的,更需要藝術家的修養以及責任心。

雍正、乾隆青花瓷較難區別。雍正青花采用的浙江上等青料,加工精細,因而呈色純真幽靜,淡雅勻稱,有暈散現象。紋飾上已少見康熙時的人物故事,而多見傳統紋飾,如花卉、花鳥、龍鳳。乾隆初期的青花瓷與雍正沒有多少區別,之後乾隆青花暈散現象漸漸不見了,青花髮色也顯得更為亮麗一些。從器形上說,前者可能略顯輕盈,後者在裝飾上更為繁複一些。雍正、乾隆瓷器的表面大都有橘皮紋,底部圈足皆呈糯米粉感的泥鰍背狀。

淺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特點及青花鑑定技巧(乾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