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諫言的尹壯圖:議罪銀何以成為督撫腐敗的根源

在乾隆時期,議罪銀作為一個隱秘的制度一直悄無聲息的進行著,由於這是皇帝欽定的制度,所以在整個清庭並未有什麼反對聲音發出。

勇於諫言的尹壯圖:議罪銀何以成為督撫腐敗的根源

一、直言的大學士

直到乾隆五十五年內閣學士尹壯圖上疏。尹壯圖,字萬起一字楚珍,籍貫為雲南。自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年,尹中進士,後殿試面聖,改庶吉士;三十九年甲午年,任禮部主事;同年五月,晉為郎中;十一月,考選後為江南道監察御史;四十二年丁酉年,轉為京畿道御史;後三年皆晉升,升三次四十五年庚子年,入任內閣,兼任禮部侍郎,進入清庭中樞。進入清庭中樞,得以瞭解此時大行其道的議罪銀製度。乾隆五十二年尹壯圖丁憂回家,五十五年其回京,回京途中,他親眼目睹各地百姓無不訴說當地官員如何貪汙腐敗,一路看到的景象,並非京城朝堂上皇帝聽到的一樣各地富庶、發展趨勢良好,而地方政府每年上報的錢糧庫存,也大多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尹壯圖一番分析,認為地方之亂根源在地方管理者督撫等官員,督撫腐敗的根源,是議罪銀製度。因此曾做過御史的尹壯圖回京之後向乾隆皇帝上疏建議取消議罪銀。

尹壯圖在其奏疏中直言其所觀所查,一片赤忱熱血、憂國憂民,言說為:各省的督撫大臣因過錯而導致失職後,只因為皇恩浩蕩,才沒有將他們革除官職,只是處罰將若干銀兩納入國庫,也有督撫自己認罪而自罰銀兩若干的。官員行為不軌,在法理之外,而這樣的懲罰無異於為他們繼續貪腐提供理由藉口,肆無忌憚,中飽私囊;而另外即便是清正廉潔的官員,也不得不迎合這樣的制度,刻意討好下屬,以便確保自己出事後能夠得到資助金額,以後出現庫存虧空,為了不被革查,也要千方百計保住他們所以,即便對於許多人來說,懲罰銀兩很嚴苛,但並不能讓他們感到羞恥慚愧和恐懼,反而更容易滋生養不軌之徒。臣請求皇上永遠廢除這樣的制度。而被處罰的那些人,如果才識平平、功績平平,那麼請將他們就地革查或者從京城調任值得信賴的官員,取代他們在地方的重要職位。奏疏中尹壯圖清楚指出議罪銀是對督撫的縱容和包庇,其甚至導致地方貪腐嚴重的弊端,因此建議乾隆皇帝停止議罪銀製度,對於“才具平常”的官員不適宜外派督撫,繼續治理地方。

勇於諫言的尹壯圖:議罪銀何以成為督撫腐敗的根源

二、聰明的乾隆皇帝

對於這份奏疏,乾隆十分生氣,但其並未直接申斥尹壯圖,他不想落下庇護貪官、冤屈直臣的昏君名聲,他有更高明的做法。當年十一月,乾隆以一道諭旨暫且結束了這一話題:尹壯圖請求停止議罪銀這一項制度,不是沒有見地的。只是乾隆認為,督撫這個職位暫時沒辦法找到其他繼任者,放棄好的官員不去錄用,乾隆只能斟酌著輕微懲罰的程度。但是督撫等人同樣昧著良心、忘恩負義,利用措辦官項的藉口,對下屬勒索;而下屬也藉此機會收斂錢財、曲意逢迎,這不能保證它一定沒有。尹壯圖因為這件事奏疏,一定是自己對此有些看法,等尹壯圖指出實際發生的東西,這件事再另行復議。

在乾隆看來,尹壯圖的上疏,建議確實具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他生性自大狂妄,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又對罪銀一事多番辯解。同時,乾隆自辯其對貪汙從不手軟“如富勒渾、雅德、閔鶚元、諸人,一經罷斥,即不能復邀起。甚至法營私。貪婪敗檢。有若王亶望、陳輝祖、國泰、郝碩等。無不按律懲治。”他承認督撫中可能有人存在問題,只是要求尹壯圖,既然上疏奏摺,告各府督撫官官相護、滋生各類不良風氣,那麼必定已經對事實情況掌握清楚,既然如此,需再行上疏,如實上報各地各官中有哪些為貪官汙吏。

然而尹壯圖一路進京,這些只是見聞,其並未實地詳細考察,涉及督撫這些大員的案件,若無皇帝授權,他也很難蒐集證據。於是尹壯圖復奏中對皇帝實言以告“臣經過地方,商民半皆蹙額興嘆,而各省風氣大抵皆然。”同時他還若問勒派逢迎之人。彼上司屬員授受時。外人豈能得見。徒以道路風聞漫形奏牘。斷不敢作此孟浪之行等語。在復奏的最後,尹壯圖表示,如果皇上不信臣所說的句句屬實,那麼請安排滿洲大員與臣一起,前往各省府會,進行明察暗訪,調查錢糧庫存的虧損,一定可以迅速取得確鑿證據。

勇於諫言的尹壯圖:議罪銀何以成為督撫腐敗的根源

乾隆震怒質問尹壯圖:“此聞自何人,見於何處?”尹壯圖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終於明瞭乾隆在虛心納諫的面具下藏著的心思,即刻寫下認罪書,表明自己措詞不當,證據不足,請求聖上治他失職之罪對於尹壯圖提出的簡派官員調查地方,乾隆指出朝廷並沒有如此政體,而且每個省的吏治情況也是不同的。“庫項充盈者無藉盤查。即或偶有虧缺之處。一聞欽差起程信息。早已設法彌補。名曰盤查。仍屬有名無實。合計天下州縣。不下千餘。即使經歷數年。尚不能盤查周遍。”乾隆還就此懷疑尹壯圖動機和其人品,他認為尹壯圖也知道結果會這樣,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因為尹壯圖自才具平庸,在中央當不了侍郎,在地方也當不了學政,更談不上督撫之任,藉此希望得到重用,希得可以名利兼收。

三、一場必敗的交鋒:一己之力對抗包括皇帝在內的貪汙勢力

儘管與政體不合,但乾隆皇帝還是派戶部侍郎慶成與尹壯圖盤查山西,但嚴令不必給予尹壯圖“廩給”,同時,發出通諭給全國官員做出通知:尹壯圖憑空想象、妄下斷言,上疏奏摺表述不實,我問他實際情況,他自己也沒辦法說清。現在我已經任命侍郎慶成,帶尹壯圖前往書麟管制的山西省,從實仔細地進行盤問調查,如果確實有所虧損,那麼從嚴處罰當地管轄的官員;如果並沒有虧損,那麼就是尹壯圖上疏都是他道聽途說的不實言論,這個舉動是他為贏得功名利祿的作為。試問尹壯圖夜夜捫心自問,為什麼忍心做出這樣的舉動?於是將尹壯圖的胡言亂語和擾亂政治的行為,昭告天下並將尹壯圖、慶成一行五百里傳諭山西巡撫書麟、及延行的直隸總督梁肯堂。

勇於諫言的尹壯圖:議罪銀何以成為督撫腐敗的根源


看到皇帝上諭之後,地方官員心領神會,查詢自然虧空全無。此時尹壯圖已知皇帝用意,再次上奏,只是這次的奏疏用來請罪。乾隆乘勝追擊,又下了一道聖諭,指明尹壯圖表面認罪,但內心深處依然存在牴觸心理,命令他們從山西查到直隸,再查到山東等地,同樣無功而返,查無所獲。尹壯圖再次向乾隆請罪,乾隆依然不依不饒,要求他與官員一路盤查。此後多次傳諭中,乾隆還曾表示過對於尹壯圖所奏不實,公開表示尹壯圖去過許多地方,但那些平民百姓有沒有頭疼嘆息的狀況,都要仔細體察詢問,根據當地百姓的實際情況再具體說明。尹壯圖只好再上奏說:“言目見商民樂業,絕無蹙額興嘆情事。”又命令“複查蘇州布政使庫,亦無虧。”

此後乾隆終於同意尹壯圖回京,尹壯圖被治罪判斬刑。此時,乾隆覺得目的已經達成,為了更加彰顯他的仁君形象,“上謂壯圖臆妄言,亦不妨以謗為規,不必遽加重罪,命左授內閣侍讀。”

四、結語

乾隆與尹壯圖的交鋒的結果可想而知,在封建社會尤其中央集權到達頂點的清代,尹壯圖自然灰頭土臉,其能保全性命已屬難得。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真的只有尹壯圖反對議罪銀製度嗎,在可考的資料中的確只有尹壯圖上疏被記錄了下來。為何如此?在筆者看來,正如前文所述議罪銀製度只在乾隆帝的核心執政圈公開,下級官員不知情也議不上,地方官的代表督撫,他們巴不得議罪,這是他們討好皇帝的大好機會,軍機處的官員作為議罪銀製度的直接執行者自然也不會發表不同意見。因此,尹壯圖上疏便成了現今可見的唯一記錄。

勇於諫言的尹壯圖:議罪銀何以成為督撫腐敗的根源

同樣值得思考的還有,乾隆皇帝到底是怎樣的皇帝,乾隆時期是否是對貪腐較為容忍的帝王,為何晚年的乾隆如此在意議罪銀製度,不允許朝臣質疑議罪銀製度,以至於演出這場讓尹壯圖去各地調研,同時告知地方早做準備的鬧劇。爭議地議罪銀製度映射出執政前後矛盾的乾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