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素雅精致的瓷器,

追求尚意的书法,

涌现一批批的文人墨客,

缥缈空灵的山水画,

宋代不论从情感或是

生活方式上来看,

离现代人的生活更接近,

比我们现代人更懂生活,

对于宋人来说,收获幸福很简单。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可以说宋朝是我国的古代最接近现代主义制度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


女性生活的地位高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女孝经图》


宋人画的《女孝经图》中所描绘的《女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女性教育经典,图中描绘了宋朝女性平时生活、交谈的情节和织布缝衣的生活场景,让人看到当时女性的生活相对和谐自在。李清照就是一个代表,虽然经历过改嫁,但不影响当时在人们的地位。


再忙,也要偷闲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春游晚归图》

《春游晚归图》描绘了一幅宋朝士大夫春日出游晚归的场景。经常在奔波与官场,遇到上级可能就要站半天,只能在路上的空余时间偷懒一下,从画中可以看到,随行的侍从里,有一位扛了一把折叠交椅在肩,可以安静地躺下。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春游晚归图》局部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一笔,一书,一桌,一亭,一眠,生活真好!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槐荫消夏图》

在《槐荫消夏图》中,有位正在熟睡的文人,脑后枕的是一个软枕。由于出土的宋代瓷枕比较多见,很多人都误以为宋人用的都是硬枕。硬邦邦的枕头,能舒服吗?只能说宋人最懂生活了。他们只是在炎热的夏天用瓷枕,这样不会热呀。

再看画里,半袒着上身的文人,双脚还搭在一个架子上,看起来十分悠闲自在。这个架子叫凭几,但宋人习惯地称它为“懒架儿”,一个“懒”字道尽了宋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宋代文人来说,身处名利场,即便俗务缠身,也要在细节处,享受真正的生活。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宋人为了钓鱼优雅,一不小心就发明了渔轮,古人想尽一切方面,在生活上过得更精致。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宋朝没有宵禁,你可以和朋友喝酒喝到天亮也没人管,也有很多店铺是通宵经营的。这一天的生活从出门一直到第二天回家,或者还可以让点外卖送到你家里,这就是宋朝,是不是觉得比现代人的生活更惬意?


給生活的仪式感— —插花

宋代插花以清、疏风格,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的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被称做“理念花”,对后世的花艺风格影响颇大。后来传到日本,插花的技术至今还被日本保留和发扬。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插花


点茶作戏


宋人认为最美的茶味在于平淡,但不寡淡,要淡而有味,要能满口茶香,回味无穷。苏轼十分爱品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点茶是唐朝和宋朝时一种煮茶方法,点茶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给人带来身心享受和无穷的回味。

宋人点茶,美在茶中有画,画中有茶。在茶汤上“作画”,是宋人对精致生活执着的追求。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然后以茶为墨,在茶汤里画画,称“茶百戏”。宋人把心中的山水,刻在画里,也在茶里,这是宋人的品味。


文人墨客的高峰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唐宋八大家

在宋朝对士大夫太好了,赵匡胤立下士大夫不可杀的国规,重文抑武,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在诗词上更是人才辈,如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周敦颐、张载并称为“北宋五子”。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甚至宋代中不少帝王都深深着迷于诗词歌赋。书法上有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追踪中国的文脉,

过当下的雅致生活。

我想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

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

当我们强调工资、房价时,

每个人却是灰头土脸,每天奔波,

我们再次回望宋朝的生活和美学。

当我们被互联网信息刷屏时,

不妨试着放下手中的忙碌。

去试一下,

读书画画、品茶抚琴。

焚香点茶、插花出游。

此乃人生之乐事。


为什么说宋朝更懂生活

关注牧心印社


篆刻|艺 术|生 活

未看完的艺术 述不尽的情怀

我们与你分享

往期精彩 ,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