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讀者:晚點一週年,他們的留言讓我們熱淚盈眶

對話讀者:晚點一週年,他們的留言讓我們熱淚盈眶

題圖:電影《西伯利亞理髮師》

《晚點LatePost》的讀者們,你們好:

2019年的4月1日,晚點成立了。我們在小獵犬、熊耳朵、白輪船、牽牛花、小夜曲、三文魚等等名字中,最終選擇了「晚點」作為我們的品牌名,希望可以帶給讀者「晚一點,好一點」的商業報道。

比起那些已經有著百年曆史的媒體前輩來說,晚點還很幼小。如果給過去一年做個總結的話,我們在給讀者提供及時、重要、優質的信息方面,做得還算不錯;而對於如何持續寫出有故事、有洞見,能夠穿越時間的深度報道,我們還需努力。而作為一個商業媒體,我們承載了什麼樣的使命、應該倡導怎樣的價值觀,晚點也一直在摸索和思考。

對於一家羽翼未豐的小公司來說,第一年一定不會是最艱難的一年,但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們打磨了作品、建立了團隊,更重要地是,形成了屬於晚點的 DNA。從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希望迴歸新聞的準確、真實與獨立性,做讀者最信任的商業新聞媒體。這個原則我們會一直堅守下去。

為了紀念成立一週年,我們發起了一個小小的慶祝儀式——邀請讀者們來給我們留言,寫下他們對晚點的感受和建議。這些人中有巨頭公司 CEO、創業明星、投資界大佬,也有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產品經理和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

感謝晚點所有的讀者,感謝我們的採訪對象與合作伙伴,感謝團隊曾經和現在的每一個成員。希望在未來的很多年裡,都可以有你們的支持和陪伴。


————請圍觀大型留言現場————

沈南鵬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

恭喜小晚和《晚點LatePost》團隊,一週歲生日快樂!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在《晚點LatePost》上讀到了不少高質量的商業報道。從創業的角度來說,一家企業的DNA幾乎都是在創立第一年裡形成的。我很高興地看到小晚和她的團隊在一直忠實地踐行著創刊時的初心—為讀者提供準確、及時和有深度的商業新聞與故事。

一年多以前,我曾經接受過小晚的採訪。她對互聯網行業和投資領域的觀察細緻,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令人印象深刻。現在,《晚點LatePost》整個團隊都對通過新聞記錄探求商業本質抱有孜孜不倦的執著和進取精神,值得點贊。

期待這家年輕的媒體越辦越出色!成為大家瞭解中國商業社會的窗口,創造出更廣闊的新天地。


徐新 今日資本創始人


讀“晚點”的報道,時常有喜出望外的感覺,因為總能看到,一些商業的真相!疫情期間,看小晚的朋友圈,更感受到,一個媒體人為追求真相而拼命的精神。


一個偉大的公司,通常從一個好名字開始。當人人都在追求信息的“時效性”,有一家媒體上來給自己起名叫“晚點”,我猜想,這背後應該是一群頗有原則與追求的小夥伴。

祝“晚點”一週年生日快樂!希望“晚點”繼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知最佳版本的真實”。


俞軍

好媒體是艱難時代的逆行者,勇氣和智慧,一個都不能少。


王慧文

一個有理想有專業的媒體。


黃俊杰

印象最深的是疫情相關報道,特別是消失的統計數字那篇。不論平時關注商業還是其它什麼內容,好的媒體首先是媒體——能在危機下抓住重點、快速響應。


王興 美團創始人、CEO

這次疫情除了凸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性和醫護人員是多麼值得尊敬,也讓我更進一步認識到媒體的價值。現在網上完全不缺信息,相反,可以說信息已經氾濫;缺的是高質量的信息。

我對媒體的期望值已經低到令我自己也驚訝的地步了。最基本的要求是至少「有核實」,不要不負責任的轉發一些自己也不知道真假的信息。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幫讀者節省不少時間精力了。不然每個人都不得不自己去篩選與核實信息,整個社會效率很低。

更高一些的要求是「有采訪」。找到值得采訪的人和事,並設法採訪到他們,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是值得做。這方面晚點一向做得比較好。晚點有不少文章我讀了覺得蠻有收穫,有些是有用,有些不但有用而且有趣。


陳達飛 漢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除了及時、重要的財經資訊,晚點的人物對話也趣味盎然。問題專業且富挑戰性,更兼備人文色彩,通過受訪者工作之餘的點滴,描繪他們作為“人”的靈魂影像。竊以為,堅實的三觀是媒體的生命力之源泉。願晚點觸動更多人心。


陳睿 bilibili董事長兼CEO

晚點是我最喜愛的科技媒體之一,首先它有很多獨家消息,其次是它對行業有獨立的思考和觀點。所以我每期必讀。祝晚點一週歲生日快樂,希望晚點越做越好!對了,還很建議你們在b站發視頻。


周源 知乎創始人、CEO

問題問得好,文章寫得好,知乎更新不及時……其實不光是不及時,都不更新全文,你說給微信公眾號導流有啥用(問號臉……咳,感謝過去一年晚點LatePost給我們帶來了高水準的提問和精彩深度的文章。祝福晚點,子彈犀利,多飛一會。


羅永浩

多數人都會在火焰變成火苗的時候,不再相信它還是火了。很難想象到了2019年,還會有人去創辦像晚點這樣追求品質和深度的媒體。但正是這種讓人欣慰的存在,使我們明白,傳說中的新聞理想和專業理念,在從業人員當中從未熄滅。

我創業前可是腰封小王子啊……這個還不難,真正困難的是,我是一個真誠的腰封小王子。

“所以創業就是那件——只有你才會去做的事,即使你比所有人或許都更不適合做這件事。” 看到你的這段話感同身受。著實難過了一小會兒。祝一切順利。


沙燁 Sha Ye 成為資本管理合夥人

報道可以晚點,但永遠驚豔。看晚點,感受創業江湖的金戈鐵馬、愛恨情仇。


xklxkl

一年前投票選名字,我說特別喜歡「晚點」的意象,只是新聞媒體用「晚」作為字眼很需要勇氣。一年後,團隊不僅有一如既往的豐富犀利的深入報道,還有又快有料的獨家大新聞。

Enynos

都挺好的,除了你們的LOGO做得有點像中年雜誌。

瞿芳 小紅書創始人

翻了翻記錄,2019年2月小晚說在想一個做深度商業報道和訪談的公眾號,然後發了我幾個名字,問我喜歡哪一個,我直覺就選了晚點。(耶!)4月1日,它上線了。

時間很快來到6月底,我和小晚相約去一家名叫“新新”的(土味)湘菜館。我們在夏天的戶外汗流浹背地等了半小時,終於一邊喝上了北冰洋和啤酒一邊吃著一大桌的辣椒,談論晚點的各種。依稀記得深夜她發了一條即刻,大概意思是見到了互聯網最能吃的CEO……(不知xixidong能幫我找到這條記錄嗎?)

晚點的每篇文章都看了,包括疫情期間的那些,很多時候都是在朋友圈先看到。常常被這樣帶有理想主義的創作者和他們的內容所打動。生日快樂!感謝過去一年帶給我們的回憶和記錄!永遠Day One,永遠讓我們熱淚盈眶和掩卷長思!

xixidong 即刻創始人、CEO

365天裡最適合發佈產品的日子就是愚人節,晚點團隊生日快樂。剛才看了下晚點的公眾號,居然有229位朋友關注,考慮到我有清理微信通訊錄的強迫症(事實證明非常不建議這麼做),這個巨大且可怕的公共關注本身就是讚美了,所以我就只兩個建議吧。

1.晚點對我來說是中文的The Information,覆蓋大公司新聞的能力很強。但是有的時候會希望有更多不同規模的互聯網公司的內容,因為大公司的故事裡難免會弱化「運氣」。

2.希望有晚點製作的播客內容。播客暫時還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內容形式,但是聲音是一個兼具親切和權威的媒介,覺得非常適合晚點團隊。英語環境裡現在已經有非常多優秀的科技播客,私心希望中文世界也能有一個。

即使兩個建議都沒有被採納,還會是晚點的讀者。


郭傑

晚點能否分一點點的力量關注一下還活著的小創業者,就是那些可能沒有太多融資,也不知名,但是有收入有利潤,還活著,幫社會解決就業問題的互聯網小公司。


康康要變得越來越強

晚點的文章感覺都很不錯,理性但不薄情。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2019年7月關於競業的一篇文章,那時我正準備簽下人生第一份工作合同,因為看了晚點的推送,仔細閱讀了每個條款。當然我沒辦法改變什麼,但起碼我知道我正在簽下的是什麼。


張震 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

過去一年,晚點團隊寫了很多位優秀企業家的商業故事,讓我們領略了商業戰場上"千面英雄"的真性情和深度思考。這些故事不止關注他們是否一桿進洞,也關注揮杆的姿勢,和決定他們上場背後的源動力。

商業世界裡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新的競爭格局下,最主動的變量或許就是人,以及其投入事業中的定力和耐心,還有在谷底時的樂觀和堅毅。感謝晚點團隊能夠還原和記錄這個時代的企業家精神。

曹毅 源碼資本創始合夥人

晚點的更新基本上每條都看,內容有的速度最快,有的理解最準確,有的分析最深入。尤其喜歡人物專訪,經常看不止一遍,像是一個高水平的訪談紀錄片真實生動,又有晚點文字獨有的凝鍊犀利和留白。

Yusen 真格基金合夥人

有深度:對行業,對企業,對人物的報道剖析,都力透紙背,發人深省;有溫度:既有商戰無情的刀光劍影,也有在疫情肆虐之時的大愛無疆;有速度:雖然名字叫晚點,然而頭條新聞上總是先人一步。祝福晚點團隊未來生產更多深刻且獨到的報道!

李梓楠

1.希望晚點能採到卡洛斯戈恩。

2.陳晶加油,這年頭有才華還美麗的女孩子都是寶藏!


張亮 知乎聯合創始人

非常諷刺,在中國商業實踐空前發達且複雜的今天,客觀而有深度的商業報道卻已瀕危。我們會迎來成功學和算法推薦哺育出的下一代任正非與馬雲嗎?

這讓LatePost的存在既重要又有些悲壯。一支小新聞團隊憑什麼對抗時代?我想答案只有兩個:作者的心,與讀者的心。新聞記者求真求實,不諂媚於成功者,堅持獨立思考與提問,是作者之心不死。讀者尊重理性與趣味,不將閱讀變為娛樂,是讀者之心復生。

這都是美好的祝願,至少LatePost讓我們看到堅持的可能。


潘大叔

晚點來的太晚了,寫的太少了點兒,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好文章。


曹曦 紅杉中國合夥人

聽說晚點的意思是“晚一點,好一點”,其實一點也不晚,而且好了不止一點。她們一直對人對事保持著求真、好奇的態度。很多年前《生活空間》的製片人陳虻談到紀錄人物時,應該用“平視”的角度,不是仰視也不是俯視,我覺得小晚和她的團隊做到了這點。

晚點還有著一些特別的提問方式,例如“你當時在想什麼?”,讓商業背後的角色躍然紙上,於是報道在深度之外又變得有趣。


袁野 晨興資本合夥人


現今信息的生產與傳播更碎片、更瞬間。真正稀缺的不是更多更快,而是慢下來、靜下來,像穿越時間的好設計與建築一樣,需要獨特的perspective和長遠的purpose。願晚點保持純粹,讓時間慢下來。


汪瑩 悅刻創始人、CEO

一年時間,119篇原創內容。小晚和團隊在第一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晚點的誕生,給讀者了一個高質量、可信的渠道,及時、準確地瞭解互聯網大廠動向。期待晚點的第二年,預祝晚點在有好料、有洞察、有啟發、文筆好方面繼續精進、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Chris餘海洋

在這個充斥著標題黨吸睛的時代,能夠堅持做有深度、挖掘真相、客觀報道商業新聞是一件很難得也很有價值的事情。希望晚點越辦越好,獨家就是新聞的生命力。


徐正 每日優鮮創始人、CEO

你們做得真的非常棒啊!提個小建議:你們可以考慮搞一個高額的會員訂閱付費。這樣,才對得起你們堅持高質量的文章。


王晗wanghan Access Technology Ventures

一般的媒體對投資者挺可愛的,信息嘛;但晚點有點可怕了,已經成了變相的財報。一般的媒體對企業家挺可怕的,監督嘛;但晚點可能會挺可愛的,企業家辛苦經營了半天只輸出個漂亮的數字。而他們身上的精神寶藏、對文明的歷史性貢獻,有懂他們的人來悉心挖掘、論定、沉澱、傳揚,那是對他們心靈最根本的慰藉。


brian ru 小年糕創始人、CEO

晚點的文章常常把重大新聞和商業故事用易讀的方式娓娓道來,為讀者提供了很多“細微的商業真相”,在還原事實的基礎上又能引發思考,內容兼具豐富性和時效性,有深度、有溫度、有人性,是不可多得的優質內容渠道。世界需要更多的真實,期望晚點能堅持初心。加油!


沈鵬 水滴公司創始人、CEO

最早關注小晚還是因為她寫的王興比其他人真實的很多。後來,小晚開始內部創業做《晚點LatePost》,我印象中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關注了,也成了忠實VIP訂閱用戶。優秀的創業者都是用實力說話,靠譜的媒體絕對是靠實力圈粉。獨家、新鮮、簡短、有料,確實沒的說。


姚軍紅 大搜車創始人、CEO

首先要祝賀晚點,1週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從此就能自己蹣跚著獨立行走,一個壯闊波瀾的世界正在她的眼前徐徐展開。

晚點的文章,真實、有趣、有溫度,每篇報道都好似在樓下咖啡館的桌子對面,一位熟悉的朋友與你敘說著昨夜發生的趣事。總共看過多少篇晚點,沒有統計過,但每次讀晚點,我都是認真的。

世上最難寫的就是一個好故事,尤其是商業故事。我認為,晚點做到了。


周恆星 英文媒體Pandaily創始人

作為同行,我是晚點的忠實讀者。每當看晚點的文章,都會讓我想起美國科技媒體theInformation, 兩家媒體都是以獨家和深度文章見長。我也有幸跟兩家媒體的創始人相識,小晚和Jessica Lessin都是最優秀的女性媒體人,在各自國家的科技領域擁有廣泛的人脈影響力和深厚的行業積累,以犀利的文字和採訪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遊刃有餘。隨著中國科技公司越來越國際化,相信未來晚點在海外也會收穫越來越多的讀者。


郭凡


1. 按照時間線瀏覽所有的文章,第八篇《夢想家與獨裁者...》篇尾提到“每一期文章的封面圖片都來自一部電影,代表晚點團隊對文章主題的認識”,發現這一點執著已經堅持了一年。2. 最喜歡的Creators這個系列,特別是《一個設計師和硅谷的故事》,期待未來一年能繼續看到兩三篇以離創造力最近的人為主題的文章。3. 還有個問題,第二篇《黃崢的100種偏執》篇尾的《小獵犬號》是什麼?後來沒有見到?感謝晚點一年來的創作和分享!祝福優秀的你們!


黃海均 Zhiren.CN

我想了想,可以寫一下很多時候我看到晚點文章的一種感覺。在眾多 TMT 行業文章裡,晚點 LatePost 的文章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很多文章不像是業外記者所寫,而更像是出自業內產品經理之手,親切自然接地氣,給人以力量。


Julie Zhu

因為一場旅行,見證了全程都在改稿的宋編輯的工作日常,也真切感受到了這位新聞人對於《晚點》每篇報道的費神和上心。品牌推出一年來,團隊高頻地發表了數篇有意思且有行業影響力的報道,特別是疫情期間的統計數據一文,報道選題果敢、內容紮實,文章令人印象深刻。

在新的一年,希望《晚點》的各位朋友,可以愈發自由、疏朗地生活和寫作,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趙鵬 BOSS直聘創始人

晚點有好記者,而且過一段時間能發現新名字,後來甚至對團隊出現新名字有了期待。一個建議,千方百計保有一個70萬年薪的精銳記者組,堅信許多人會因此受益的。希望晚點可以獨闢蹊徑,以牛逼媒體作為唯一追求。團隊體面而獨立地活著。


肇輝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如川投資創始人

這兩年裡,少數會打開並且讀完的長文,來自值得尊重的團隊——“晚點”。首先,“晚點”裡是幾位專業記者的存在,讀得到財經視角里的專業判斷;第二,“晚點”裡聚集著筆觸獨到的女記者,增添了一分細膩;第三,在這個紙媒面臨互聯網競爭和淘汰的時代,還能堅守的團隊之一——“晚點”。


rosicky311(明浩) 經緯資本副總裁

首先感謝晚點 最喜歡的還是你們獨有的“對話體”文案 還有不知道為什麼對於晚點有不一樣的感覺 會把晚點的內容作為自己看行業的“基” 也一次次感嘆你們怎麼會拿到那麼多“一線”的信息 希望新的一年晚點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多更深度的思考 以及私心就是認識全你們團隊的每一個人(貌似還差兩個)。

匿名人士

作為一個新聞同行,我覺得晚點做的沒什麼特別的,無非是經典新聞學裡說的那一套:獨家和獨立的新聞、深度和踏實的對話,生動和幽默的人物,有堅守的價值觀,有點酷的配圖……說她沒什麼特別,是因為看看世界上歷史上,每一個好媒體幾乎也都做到了這些。但她又確實特別,因為在中國的今天,能做到這些很基礎的東西的媒體團隊寥寥可數,晚點這群記者是其中之一。祝賀晚點一週年,守護初心,前途無量,價值無限。


四代啦


神奇你們才一週年,感覺對互聯網新經濟同學們的影響已經遠超過一年的能量。希望你們能把求知求真的堅持帶到更多領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並受到你們的啟發。


劉霄 光源資本執行董事

從創業公司到進入風險投資行業做基金的投後,我們常常說,近代商業史幾乎約等於近代創業史。而我們就是這以每十年一個週期的近代創業創投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晚點LatePost每篇深度報道背後,不僅僅是記錄我們這些親歷者看到的聽到的事實,更多的是激發思考、覆盤過去、推演未來,探索未來商業更多可能性。

祝賀一週年快樂,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做穿越週期的好朋友。


陳悅天 辰海資本合夥人

很巧,我剛翻通訊錄,幾個我比較聊得來的記者都到了晚點團隊,看來真是人以群分。晚點的朋友們總是追著最熱門最有趣的話題來報道,我每次也都會追著看,經常會忍不住留言。工場、B站、孫正義、阿里大文娛、頭條抖音,這些都是我關心的話題。晚點的文章總是內容詳實,娓娓道來,角度犀利,當然,每一篇也經常會配個電影的插圖當題圖,想必小編們真的非常喜歡電影,和我也一樣。總之,是感覺有些氣味相投,很希望能夠長期看到你們的文章。以後如果能辦一個線上討論會或者留言板就更好了,微信裡的留言回覆實在有些單薄。


秦天一 真格基金投資人

“晚點”團隊以人為本,讓我們更真實地看到這些偉大冒險故事的主角,以及他們在開疆拓土和探索價值上邁出的每一步。早期投資的判斷的核心同樣是人,我在晚點的故事裡得到了大量啟發和參考。在未來,希望“晚點”團隊能更多關注同樣精彩的出海浪潮,屬於中國互聯網的艦隊早已拔錨遠航,共同見證更大的未來。


阿禪

特別討厭小晚她們的公眾號,每次在電腦上看到公眾號推送,都忍不住點開,一看,我塞,文章那麼長,只好把文章放到收藏夾裡,晚上睡覺前仔細看。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因為每次看完都已經到深夜了,睡眠時間減少會導致脫髮,我頭頂頭髮越來越少可能就是晚點新聞這個公眾號造成的。

作為一個也有的沒的寫了 10 多年的中年人,有時候吧,覺得公眾號們的風氣不太好,有什麼熱點就迅速跟。寫個震驚的標題、搞個 10w+ 似乎已經成為媒體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但保守的我覺得,媒體工作者最核心的能力是:挖掘、思考、整理、輸出。讀一篇文章,除了讀文章講的故事,還在讀作者的靈魂、讀她的思考,一篇只有 10w+ 但不帶來思考的文章,就如快銷品一樣 — 爽完就扔。而晚點新聞,每一篇文章都能讓我讀到這個團隊對一個事件、一個對象的深入挖掘和思考,這種文章不是快銷品,是你的初戀情人。讀完,有感覺,再想想,更有感覺,過了一段時間,還會想起,甚至,還能給你帶來反思,思考自己,思考別人,思考這個世界的規律。

初戀真美好,脫髮不太好,晚點新聞做得真是好。


Pxstar@BlockBeats

嚴肅媒體的價值會越來越高,未來優秀的採訪報道是奢侈品,科技媒體和財經媒體紛紛轉向勢頭更好的房產,消費等領域,我們要珍惜這種奢侈品,真的不捨得提什麼意見。

希望未來能夠看到平常不被媒體“照顧”的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的專題和專訪,比如最近半年我最喜歡的晚點專訪其實是汪華老師那篇。第二個是多做一些能給大家幫助的內容,其實現在整個科技互聯網領域的創業,還有大家的就業都挺迷茫的。大公司的戰略、方向,有些比如高管調整,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就是看個熱鬧,也有一些戰略就能增加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晚點之前的報道可能更偏向前者,如果以後能夠挖掘一些後者就更好了。


@我拍的


房宮同志德藝顏三馨。


Anthony


請好看的高老師多發一些照片,視頻直播也行。

Sheryl Kuo


在看大文娛產業新聞的時候總能關注到高洪浩老師的文章,前陣子關於疫情期間停靠在日本的郵輪報道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想請問高老師是如何做到能夠深度挖掘出這些文娛產業的大公司新聞的,以及未來會更加專注文娛產業的哪些發展趨勢報道呢?


nonono


祝賀晚點成立一週年。


當然最喜歡長文報道,人物有人味,可以想象採訪對象的表情和說話時語氣。報道的封面常常是電影、劇集的海報或者畫作,帶著情緒,想知道挑選封面背後的故事


印象裡晚點對幾家公司寫過多篇報道,這些公司猛烈進化,是不是可以如紀錄片7Up一樣每隔幾年有一份快照存檔,即使無法在當️公開發布。


想繼續看陳睿,李學凌的報道,他倆有趣!期待Shirley的新作。


行業上,期待更多消費領域的觀察,接棒移動互聯網,接下來10年消費領域會出現激盪的商業故事和明星創業者,這麼說當然跟我工作的行業有關,我在盒馬,市場部、運營團隊招人 郵箱和JD我寫到評論中。


鍾天傑 Jack 真格基金投資人

晚點是國內難得的值得信任的一手信源媒體,單就「一手信源」本身就足已令人尊敬了。希望晚點能持續給大家帶來更多的事實和真相,尤其是最愛的「對話體採訪」。


張不會

晚點是怎麼拿到那麼多獨家,如公司高層的職位變動,堪稱TMT圈人力部。

李金龍 嘀嗒出行聯合創始人

在信息碎片化和重點模糊化的時代,晚點一直堅持用深度的見解去講述商業社會,採訪功力深厚,文章紮實有力,經常以獨家信息為讀者帶來不同的觀點與視角,帶給人深刻的思考與啟發,是我必看的財經公眾號之一。

希望晚點LatePost在未來繼續堅持自我,同時也能再多一些國際公司的報道,講述更多的商業故事,挖掘行業企業更多可能性。


褚自航 風險投資人

“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衝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於事實,是謂盲爭”這是報界宗師《大公報》創始人張季鸞在上個世紀對於大時代中的中國記者的期望:秉持公心與誠意。

晚一點,好一點。希望晚點團隊繼續秉持認真踏實做新聞的精神,為我們這些獨立思考的理性個體,提供優質的信息來源。


李立勳

晚點的文章,不黑不吹,生動客觀,人美文美!晚點的文章,不是“互聯網分析師”的指點江山,不刻意宏大敘事騙小白,會關注公司業務背後的經歷,關注創始人的思考路徑,關注團隊的組織調整,人員調整,是鑽到公司裡面看完了給大家講出來,像是聽朋友在分享。

如果有建議的話,能不能搞人物視頻或者音頻訪談呀,信息的傳遞效率更高,也能讓我們這些讀者,更生動的去理解。然後我特別想聽聽 2020 年,王興、王慧文、王莆中,他們想要怎麼打阿里,還有他們對阿里真實的看法。


星空下的宇航員

關注晚點也有大半年時間。晚點的報道,犀利有溫度;晚點的記者,專業又個性。在推崇數據驅動的互聯網行業裡,晚點執筆為燈,以細膩的筆觸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商業事件背後的人性;在年初全國疫情蔓延的陰霾下,晚點也以詳實的報道和實際的行動,彰顯出媒體人的理想與熱血、責任與擔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的讀者,真心感謝晚點團隊各位老師、同學的激勵,讓我再次意識到文字的力量,也讓我有更多勇氣和信心去關注、記錄和改變。衷心祝願晚點越辦越好!


文中序


文章很贊,一直在看晚點,但是文章可以多一些人物之間的關聯性嗎,比如張一鳴和王興,傅盛和周鴻煒,類似於一張複雜的人際關係網,我相信這些大佬之間是存在某種聯繫的,只是我們沒有察覺到而已。


南山

希望晚點在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中平衡,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暴劍光 IPO早知道/財經塗鴉創始人

過去一年,晚點一直在我的常讀訂閱號列表裡。我猜想,這個團隊中的大多數成員都有一個“大片”夢,比如說,拍出李安導演那種對人性、細節、技術的極致探索的那種大片。晚點交給市場的可能是一個好故事,可能是一個獨家新聞,好內容的生產過程中一定伴隨著焦慮、疲憊,堅持不易,但珍貴的東西一定會閃閃發亮,祝福晚點團隊。


realJasonGao

我應該是晚點的第一批讀者和死忠粉,從第一次推送到現在的每篇更新都第一時間看完,內容詳實立場公正,如今的簡體中文世界有這樣的媒體實在太不容易了,趕緊做一些商業模式上的探索吧,迫不及待想給你們付費!也好奇媒體在商業上的可能性哈哈。


Jenny Bian

晚點是一家有敏感嗅覺且文字細膩的深度媒體,能通過企業領導人的專訪展現其背後企業的“人格與人性魅力”,比如B站陳睿的專訪,當時差點看哭

對話讀者:晚點一週年,他們的留言讓我們熱淚盈眶

人物專訪內容是否精彩,除了撰寫功力,“問問題”與“追問”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能挖出更多的料才有更多的新聞素材。因為工作原因和晚點幾位記者老師有過接觸,對小晚老師的採訪功力印象深刻,而被採訪人也在私下裡對小晚老師的專業水平有很高的評價~這背後是從業多年的資深記者的豐富經驗以及深厚功力,相信晚點的新人記者們能在厲害師父的帶領下快速成長起來~希望晚點團隊能繼續保持一貫的高質量水準,期待更多優秀作品,加油!

Raymond Wang


作為一個長期給科技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提供服務的律師,親歷了不少交易或事件,我在讀這個領域的媒體報道時經常會感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媒體有意無意間留下了很多局外人的揣測。但“晚點”在這點上給人很多驚喜,甚至會讓業內人有秘密被發現的感覺。報道可以“晚點”再看,但總是值得看——這是我個人的理解,也算是讀者的美好祝願。

bryan


才成立一週年麼,感覺已經很多年了。越來越不像話了,小晚也不親自寫文章了,雖然其他妹子的文章也很不錯吧。已經足夠優秀了,沒啥建議。我個人更喜歡從財務角度看企業基本面,你們要不要朝這個方向摸索一下。

孫杰


祝晚點一週年快樂。作為一名研發,在晚點看到了精彩的故事,還能瞭解自己所在公司的情況。希望能看到更多創業公司的報道和巨頭的深度文章。

挪威的牧歌


想看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的文章,晚點寫的都愛看。


段滿福


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創業公司的報道。儘管互聯網巨頭很吸人眼球,但創業公司的創新和各種打法也許更有借鑑意義。

焦思揚


期待晚點多寫寫京東啊,感覺這兩年京東在很多新業務條線都勢頭不錯,比拼多多更有看頭。


每因稚趣消濃夏


能不能採訪到張一鳴,看你們兩年多了吧,頭條關注的也比較多,你們採訪的CEO們,很多時候都會問到:張一鳴是個什麼樣的人,回覆也都很統一:很厲害的一個人…………好想你們去採訪到他本人,和他本人聊一聊,聽一聽他的心聲。

Yangli

期待採訪滴滴的程維。原因是滴滴前兩年發展迅猛,眼見已經成為行業一超中的那個超,但感覺近一年動作不大,尤其是出了順風車以後。很好奇以程維為核心的滴滴決策層們是怎麼考慮戰略規劃的。


lin


期待晚點採訪一些女企業家、女創業者,寫她們的故事。

Dong


感謝晚點團隊一年來的精彩特稿(和各種小道消息!一個小建議是,感覺封面圖可以統一一下視覺設計,OIL固定一種形式,把文章打造成品牌矩陣哈哈。期待下一個週年!


Tango


希望看到晚點採訪虎撲的程杭和豆瓣的阿北。

老連


對公司的研究,除了各種是關鍵事件和創始人,還有公司的運營方式、文化、技戰術、高層戰略執行力和執行方式,你們需要在行業裡實戰過,上過一線打過仗,又願意做報道的人。期待能有更多公司文化對公司發展影響的文章和研究。另外,還招人嗎?互聯網從業者想轉行招嗎?

Y.


有一段時間微信有高達100個公眾號,後來進行了清理,只留下會持續關注的高品質公眾號,晚點我肯定會一直關注下去的,晚點真是一股清流啊。就是有時候文章真的太長了。


亦久亦舊


請問在這裡可以找到我國糖果行業的發展歷程嗎?

夜空中最亮的星


晚點都是大新聞,長故事,都是關於互聯網公司的事,其實可以加入一些互聯網人的故事,別雞湯,別勵志,就真實點的,公司是由一個個員工組成的,讓我們在晚點看到自己。

weiki


從金字節認識了小晚老師,後來看到了晚點,怎麼說呢,晚點的內容總是最快並且詳細且獨到的,一件事情發生我更願意來看晚點這邊有什麼消息和看法,相比較一些浮躁的東西,晚點的內容讓我感覺有價值的多。現在新聞都在追逐熱點,未來希望看到一些非熱點但是也能思考的東西。希望看到的公司嘛,金山辦公,哈哈哈哈,我覺得有歷史有故事,我就是金山的,希望可以在晚點看到。

程贊 Kenny


一週年快樂!第一天就關注了,想看晚點採訪張小龍和張磊。

樊彬辰


期待採訪老王(王慧文)。

Jerry(Rui).W


一直都在等著小晚“質問”二馬。最好的地方莫過於保持住了財經媒體的客觀立場。

克迪


是因為客觀、公正、有深度才喜歡的,你們互聯網公司採訪我看已經很多啦,不如採訪下製造業裡準備涉足互聯網的大佬,吉利和濰柴老總。

高高


希望多寫美團,可以採訪下王興和王慧文,面對阿里支付寶的新打法,美團打算如何應對。

橘紅色的


採訪即刻App CEO葉錫東。

smooth


更新太少,印象最深的是百度那篇,期待你們採訪馬斯克,有機會加入你們麼?

RanHou


晚點的文章每期必看,尤其愛讀其中犀利的提問,以及被訪者平實中見深刻的回應。今年晚點的人物深度訪談似乎有所減少,希望能看到更多歷經轉型和陣痛期的企業家深度對話,比如用友王文京,京東方王東昇這類低調穩健也在不斷求變的企業家。

Tao


小晚請回到即刻發預告,哈哈哈,謝謝,就這麼一個要求。

郝曉茹


想聽晚點的播客。


蕭偉欽


有機會定期辦些線下分享活動,或者付費精華課程也很好。

劉琳@Alibaba


哇,可以參與你們的活動嗎?

阿特路司


團隊哪位小姐姐單身!


奧特曼@耿鵬


想問下,晚點團隊招人是不是有一條“必須養貓”?


高寧


我是一級市場從業者。所以最先關注到你們也是因為中國許多科技公司的重要新聞。未來幾年對處於準上市的科技獨角獸們一定是很難受的時刻,如滴滴、頭條、螞蟻等,也希望你們能緊密跟蹤他們的發展和調整,繼續輸出深度、及時且可靠的分析,不管是好是壞都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時代與中國未來的一面鏡子,也會是很重要的一段歷史。謝謝!

Em


祝賀晚點成立一週年。我是一名獵頭顧問,專注職能崗位中高端方向的。因為沒有行業限制,所以更要求我們緊跟市場動態,瞭解和預測市場需求。謝謝晚點提供前端的、實時的、有價值的信息。對我個人瞭解市場以及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幫助。希望晚點越做越好。

Lin


只想說,辛苦了,謝謝你們的認真,謝謝你們維護了新聞人的體面。在這樣一個時代,這很重要。

左左


對晚點的認識:專業、文風不拖泥帶水。陳晶小姐姐很漂亮。

phannellee

作為曾經 BAT 公司的一員、現在為創業公司努力搬磚,非常希望晚點未來有機會關注更多全球化的創新企業、女性創業企業家、社會企業組織等。也希望晚點可以舉辦類似的行業小沙龍,尤其是 BAT等一線tech 公司之外,擁抱夢想和別具調性的小創業公司。

Xuezh學舟


感謝晚點對疫情的關注,讓我有機會成為 可能是晚點成立以來首批非大企業要職的採訪對象,定要請房宮先生吃碗熱乾麵。順便希望此生還能被正式採訪一次,長文專訪的那種哈哈哈。期待看到晚點被採訪,週年大吉!

東橋也不是橋


晚點給我的感覺一直是一個敢說話發聲的媒體,內容很翔實,足見真功夫!優秀!

GK


如果想說良性建議的話,因為互聯網浪潮的關係,很多東西被放大了,神話了,希望除了風口的思考,還有那些被環境神話或者異化的部分分析出來,或會更加真實,也更容易區分出被採訪人哪些是真實表達,哪些是商業目的的說辭。加油,妹子們。

淺海鯊魚


新聞無謂東西,只願能飛蛾撲火的追求真實。

忘塵寒


想看到小晚採訪我的公司——算了我還是努力搬磚吧。

熊章陽


在我的認知裡,你們是國內最好的商業報道團隊,沒有之一。好在什麼地方呢?好在你們採訪的人物本身好,好在原封不動,當然也好在你們針尖麥芒地問。但你們總是放和內容無關的封面圖讓我懷疑你們的品味。

貌似高手


4月1日是我生日,認真的。每次過生日別人都不信,沒想到你也是!


Khaos du杜昊

期待多報道一些公司發展過程裡深度的思考,少一些公司保密業務的爆料,讓他們在不被關注的環境快速成長;多報道一些影響未來十五年的80後中國互聯網的優秀企業家訪談(宿華、一鳴、黃錚等)。


同時未來期待採訪蔣凡、張楠、這些這個行業的最優秀一批年輕人。還有寫寫逐步走上舞臺的90後,那些不再是小朋友的20-30歲的互聯網人。

對現實感到迷茫和困惑,請去閱讀裡尋找答案。


【下方是最重要的廣告時間】


1、快速增長中的快手期待全球更多最頂尖的高階人才的加入。


聯繫我微信:duhao124347172

mailto:[email protected]


2、當然當你有行業獨家信息值得分享,也歡迎聯繫我還有晚點,哈哈哈哈哈。

張瀟雨

2019 年的一天,小晚老師和我討論起《晚點》的使命應該是什麼。當時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我說:「《晚點》應該引領商業新聞業的文藝復興。」

1455 年,德國人古騰堡利用活字印刷之術印出了紙質版的《聖經》。在此之前,由於技術匱乏,書籍只能靠人力抄寫,成本極高,如同奢侈品一般。人們無法直接獲取信息,於是基督教會藉此壟斷了《聖經》的解釋權。他們藉機不斷宣揚世人的罪惡,樹立不可置疑的權威,甚至售賣「贖罪券」以大肆斂財。而活字印刷的出現,讓《聖經》第一次可以大規模、低成本地傳播,讓普通民眾也可以接觸到最真實的一手經文。自此,「閱讀」不再神聖與專有,人們可以自由地獲得知識、解放思想,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也隨之誕生。

時間來到今日,整個人類社會物質極大豐富、科技空前發展。但這次技術帶來不是思想的啟蒙,而是海量的噪音。在商業領域,求真求實的媒體越來越少,大公司的傳聲筒與代言人越變越多。當技術不再是人們獲取真知的掣肘,不偏不倚、無畏無懼、真正值得被傳播的聲音就顯得彌足珍貴。

在這一點上,《晚點》始終有著自己的堅持。在《晚點》,我看過的每一篇獨家新聞和深度報道,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宣言:相信讀者永遠需要好的內容、相信普通人也應該獲取一手的信息、相信真實的發聲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價值、相信記者是一個終身從事的職業,以及新聞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當然,《晚點》還很年輕,還有很多的問題與不足。也正因為此,無論你是《晚點》的熱心讀者、採訪對象、合作伙伴、潛在的客戶…...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督促《晚點》進步,幫助《晚點》成長。要知道,文藝復興不只屬於但丁、拉斐爾、或者美第奇家族,它也屬於我和你。

2020 年初,一次全球性的疫情突然發生,很多人開始變得悲觀,覺得前景灰暗,但我卻不禁想起文藝復興之前那場席捲歐洲的黑死病來。那一次的災難,讓人們突然意識到真知的重要與生命的寶貴,整個歐洲藉此契機走向了新的光明。而在未來的日子裡,希望《晚點》再接再厲,堅持自己的堅持,成為讀者生命裡的一道亮光。


Mia 晚點實習生兼CTO

我詞典裡的“晚點”:名詞。一家準確而持續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商業媒體,有著粉紅色的logo。由24小時在線的編輯小晚和她生機勃勃、精益求精的夥伴們組成,人均養了0.7只貓和0.07條狗。他/她們對事實與語言心懷敬畏,對人抱以善意。黑格爾不黑,晚點不晚,她是直達事實的高速公路,也是豐饒世界的觀測指南。她是我大學生涯中最幸運的相遇,也是我成為一名記者的慾望之源。


對話讀者:晚點一週年,他們的留言讓我們熱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