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融危機中活下來,原來需要這樣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市場崩潰,包括雷曼兄弟在內的幾家主要銀行倒閉。

隨之而來的是恐慌,人們認為如果不出售證券,他們將蒙受更多損失。伴隨著不計成本的大量拋售,證券市場同樣岌岌可危。同時,時代也造就了一批英雄。一些投資者認為大規模拋售恰好是一個以較大折扣增加其在市場中的頭寸的機會。

沃倫·巴菲特

從金融危機中活下來,原來需要這樣

2008年10月,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中發表了一篇文章,宣稱他在信貸危機造成的股票下跌期間購買了美國股票。他的推論是“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而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巴菲特在信貸危機期間尤其熟練。他購買包括高盛五十億美元的優先股,利息率10%,並且還包括認股權證購買額外的高盛股票。這些優先股規定每年支付10%的固定股息,摺合為每年5億美元。另外,在贖回時,高盛要額外支付10%的溢價,就是5億美元。贖回之後,巴菲特獲得高盛的期權,可以在2013年10月1日之前以115美元/股購買4350萬股高盛股票。按照4月18日高盛收盤價154美元/股計算,如果巴菲特在當天就行使這些期權,他可穩賺約16.5億美元,加上股息和溢價,巴菲特兩年半的投資回報大約為34億美元,投資回報率68%。而同一時期,道瓊斯指數回報率約為10.1%,標準普爾500強指數回報率則只有7.7%。最終,2011年高盛將這些有些股贖回。

另外,巴菲特向通用電氣公司也做了同樣的事情,以10%的利率購買了30億美元的優先股,並在10年內以10%的溢價贖回。他還購買了瑞士再保險和陶氏化學(DOW)數十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這些公司都需要外部資金來解決流動性的問題,才能使它們度過動盪的信貸危機。結果,巴菲特為自己賺了數十億美元,但也幫助這些公司和其他美國公司度過了極其困難的時期。

約翰·保爾森

從金融危機中活下來,原來需要這樣

對沖基金經理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在信貸危機期間因對美國住房市場的一次賭注而聲名鵲起。這場及時的賭注使他的公司保爾森公司(Paulson&Co.)在危機期間的估值約為25億美元。他在2009年迅速下注用來賭復甦,並在美國銀行(BAC)建立了數十億美元的頭寸,同樣在高盛建立了約1億美元的頭寸。最後這些都為他在信貸危機期間贏得了名聲還幫助他和他的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額外資產和可觀的投資管理費用。

傑米·戴蒙(Jamie Dimon)

從金融危機中活下來,原來需要這樣

傑米·戴蒙(Jamie Dimon)雖然不是真正的個人投資者,但在信貸危機期間利用恐懼使自己佔了上風,為摩根大通(JP Morgan)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戴蒙利用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實力收購了貝爾斯登和華盛頓互惠銀行,這兩家金融機構因對美國住房的鉅額押注而破產。自2008年3月初以來,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貝爾斯登,約佔其價值的15%。同年9月,它還收購了WaMu。購買價格也僅相當於09年初WaMu價值的一小部分。自2009年3月低點以來,摩根大通的股價幾乎翻了三倍,使股東及其首席執行官變得非常富有。

本·伯南克

從金融危機中活下來,原來需要這樣

像傑米·戴蒙一樣, 本·伯南克也不是個人投資者。但作為美聯儲(Fed)的負責人,他掌控著對美聯儲至關重要的時期。美聯儲採取了保護美國和全球金融體系免於崩潰的行動,但是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敢行動對美聯儲和潛在的納稅人來說效果很好。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2010年的利潤為820億美元。其中包括購買貝爾斯登,美國國際集團資產的約35億美元,450億美元的1萬億美元抵押支持證券(MBS)的購買回報,以及持有政府債務產生的260億美元。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從2007年的8000億美元增至三倍,以緩解金融體系的蕭條,但由於情況已恢復正常,因此在利潤方面表現良好。

卡爾·伊坎

從金融危機中活下來,原來需要這樣

卡爾·伊坎(Carl Icahn)是另一位傳奇的基金投資者,在經濟低迷時期曾有過不良資產和資產投資的輝煌記錄。他的專長是購買公司,尤其是賭博公司。過去,他在財務困難時期收購了三座拉斯維加斯博彩物業,並在行業狀況改善時以鉅額利潤出售了它們。

為了證明自己能夠把握市場的高潮和低谷,他在2007年以大約1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這三處房產,是其原始投資的許多倍。在信貸危機期間,他再次開始談判,並以約1.55億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拉斯維加斯破產的楓丹白露財產的擔保,約佔建造該財產估計成本的4%。伊坎最終在2017年以近6億美元的價格將未完成的物業出售給兩家投資公司,是其原始投資的四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