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式的轉變

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學習走路,說話、即使摔倒了,說錯了,也不害怕丟臉

後來我們懂得多了,反而怕這怕那,止步不前了

人類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模式和成長型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對自己能力的評估,非黑即白,非好即壞,所以難免會失真,他們對自己的評估結果有些被擴大,有些很模糊。

為什麼很多領導會把他和員工之間的不同意見視作是一種冒犯呢?覺得我有我固定的水平,你有你那個固定的水平,你用你那個固定的水平挑戰我那個固定的水平,這就是大逆不道,這就是在挑戰我的權威,所以就會出現特別多的辦公室的鬥爭,這些東西在背後就是他們相信自己的才能,水平是不變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所以對自己的現有水平,他們能以開放的心態評估統計,同樣由於以學習為目標,他們也需要對自己的現有水平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比如我們經常會參加一些單位的會議,有時候我們的意見會被領導否定,這個時候成長型思維的人就會考慮自己是不是表達的不夠清晰,就會找個時間找領導重新表述清楚。

我是一個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者兼具的人,我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很害怕失敗,失敗後就會變得自卑,同時我也相信我的潛能可以通過鍛鍊來改變 ,我的能力也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

於是我每天早上去鍛鍊身體,堅持按時打卡,堅持學習演講類的課程,在龍兄創立的成長訓練營裡每天堅持視頻打卡,讀書寫作,更新今日頭條、簡書、我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的非常的充實。

因此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表現的特別優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如何區別和分辨出我們到底是固定性思維還是成長性思維呢?

可以從一個人對自身的評判來評價,來評判成長性思維的人,對自身的評價相當準確,他能客觀的看待自己的狀況,他會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水平,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要麼是自視過高,覺得沒有人能夠超越自己,要麼就是另一個極端,總是覺得自己根本就不行,在工作單位,覺得自己完全沒有機會,就完全的放棄自己,固定型思維的人都是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的。

所以我們也就能夠理解孔子所說的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了,中庸之道就屬於美德背後的美德,成長型思維能夠讓我們恰到好處的找到那個中庸的位置,就是我知道我此刻在做什麼,並且我有希望能夠做得更好。

思維模式的轉變

當我們在工作中獲得一個升職的機會的時候,我們腦海當中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有些膽怯,害怕幹不好,但成長型思維的人就會認為這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即使有不懂的也會大膽的去請教,不會害怕丟臉,其核心就是要鍛鍊他的成長型心態,而不是為了面子

我們單位的軟件系統每隔一兩年就會升級更新,就會有許多的新業務產生,需要我們去學習,去適應,單位裡那些固定型思維的人就會顯得很焦慮很煩躁,他們希望的是一成不變,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就會認真的去學,很快就能適應系統內的升級更新。

有許多的領導就會用最差的方法,希望員工能給他最好的結果,佈置任務的時候不會說的清清楚楚,總是讓員工自己去領悟,結果員工領悟錯了就會招來一頓訓斥,這就是固定型心態的領導經常犯的錯。

父母應該為孩子設定努力的目標,擁有先天的才能,並不是一個目標,拓展技能和知識儲備才是,教練不去要求隊員們在比賽中沒有失誤,而去要求他們全力以赴先改變自己,然後再去影響和改變身邊的人,老闆應該給予員工足夠的支持以及能夠促進成長的反饋

通用電後來器的CEO傑克·韋爾奇就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典範,他會經常跑到一線員工那裡和他們聊天,然後從一線員工那裡獲得特別多的管理的靈感,因為大多數時候只有一線的員工才知道有些事情應該怎麼做,他用大量的時間和員工吃早餐與午餐,能夠被傑克維爾去吃早人後來都成了各大公司的CEO,因為傑克·韋爾奇一直都在培養著別人。

思維模式的轉變

有一種成長型思維叫虛假的成長型思維,比如說,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優點就叫做成長型思維,只要自己在生活中發現了自身的一些亮點,他就會認為這就是成長型心態,他沒有抓住成長型心態的核心,他只是心態積極或者只是指關注努力,成長型心態的人努力是很重要,但是努力不是全部,還有其他諸如需要幫助之類,這才是成長型心態所要關注的重點。

一個人想要建立成長型心態的時候是不是很難呢?其實說難也不難,在職場中通過定期的會議溝通,讓大家能放下自我,以解決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如果一個人真的能放下自我,進行開放式溝通,就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並不是那麼難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他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