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自周武王分封諸侯以來,由於周朝無法對所有的諸侯進行管理和約束,從而導致禮崩樂壞,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天下諸侯趁機各自割據一方,積攢實力,強大的諸侯國慢慢將觸角伸向了弱小的諸侯國,將其滅亡或者是兼併,一時間天下烽煙四起,戰火不斷。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古代人通過烽火臺傳遞軍情

這段歷史的主要脈絡是晉楚爭霸,其中晉地處中原腹地,在春秋時期,中原地區土地十分富庶,適合人類居住和農耕,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成為了天下最富饒和人文沉澱最豐厚的地區,天下財富和人才基本都出自中原地區,而中原地區的最強者晉國也憑藉這一優勢成為了當仁不讓的霸者。

南方的楚國卻自稱蠻夷,不服從周王室的統治,拒絕納貢,並且憑藉國土面積十分巨大這一優勢,從而具備了抗衡晉國的實力。兩強相爭必有一傷,晉楚兩國爆發了城濮之戰,這場戰爭最後以楚的慘敗作為告終,晉確立了霸主地位,而楚卻大傷元氣。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楚國位置

此戰時的楚國國君是楚成王,他也算得上是楚的一代明君,但是戰爭這種事物偶然性太大,城濮之戰雖然楚軍竭盡全力,但比起晉軍還是棋差一招,不得不吞下失利的苦果。不過,他的繼任者楚穆王卻通過自身的努力,重新制定了發展策略,先後吞併數個小型國家,進一步鞏固了楚在江淮地區的統治地位,讓楚國在城濮大戰失利後獲得了重要的喘息之機。

他的治國政策非常有針對性,是楚歷代國君中最瞭解國土重要性的君王,為後來莊王完成問鼎中原的霸業奠定了基礎,不過穆王的壽命十分短暫,在位十一年就逝世,傳位給其子,也就是後來的楚莊王,假如他壽命能更長一些,楚國在成穆莊三位國君的治理下,有很大可能改寫歷史走向,接下來就讓筆者帶領大家瞭解穆王的生平,去感受一下他治理下的楚國。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被兒子逼得上吊的楚成王


殘忍太子弒父獲得君位

其實楚成王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有成就的國君,他在位時帶領楚和春秋首霸齊桓公多次發生戰爭,雖然沒有獲得太大的勝果但是也不落下風,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吞併了黃國、英國等多個小國,開拓疆土超過千里,極大地增建了本國實力。他在位期間,先是立商臣為太子,但是令尹子上卻說,商臣眼睛像毒蜂,聲音如豺狼,是一個陰狠的人,不適合當太子,但是成王沒有聽從。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眼睛像毒蜂,聲音如豺狼的太子商臣

不過這位堪稱優秀的國君,後來果然死在了自己的太子和大臣手裡,楚成王四十六年,成王想廢黜商臣,改立公子職為太子,於是商臣去向自己的老師潘崇尋求幫助,據《史記·楚世家》中記載:

"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宮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商臣代立,是為穆王。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

就這樣,在老師的勸說下,太子商臣成為了帶兵包圍王宮,逼迫楚成王上吊而死,自立為君,也就是楚穆王。而輔佐他的老師潘崇,也成為了執掌國事的太師,以這兩人為首,開啟了一段屬於楚國的新的歷史。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每次提到爭奪帝位不得不說的一個人

筆者認為,雖然他這種弒父行為令人不齒,但是不得不說,縱觀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中,這種行為確實不少,遠的不說,商臣的父親成王其實也是殺死兄長奪位的,這樣看來,他的死似乎也是一種報應。其實身為王室家的子孫,並不是像外人想象的那樣風光,普通人家的孩子起碼不用擔心隨時有生命危險,而王室之後從出生就要面對各種危險,因為複雜的利益關係有數不清的人希望通過各種渠道殺害他們,可是他們並沒有過錯,要是硬說有那就是投錯了胎。

在這種危機下,王室子弟在小小年紀就不得不適應這種危機四伏的生活並且要學會應對之術,才能保證自己存活到最後,生存的越久就意味著即位的希望越大。

這樣看來,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弒父殺兄之類的舉動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因為他們希望早早地獲得權力,以此擺脫這種擔驚受怕的生活,只有獲得權力之後,昔日平起平坐的公子們就無力和自己競爭,自己也掌握了他們的生殺大權,這點在華夏曆史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例子,大多數王室子弟的勝出者,不是將兄弟們發配邊疆,就是終身軟禁,而直接殺害者更是大有人在。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沒人能在晉文公手上佔到便宜

變換思路縮小楚晉差距

因為令尹子上認為穆王陰狠,再加上他是通過弒父才獲得了權力,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千萬不要認為穆王執政上也是秉持著這一作風。他在有限的十一年國君生涯中,不光積極聽從群臣的進諫,也沒有窮兵黷武,反而是採取了亦步亦趨的穩定發展策略。這個時候的楚還未從城濮之戰的陰影中走出來,大傷元氣。據《清華簡所見春秋戰事述略》

中記載:

"之前,楚國的勢力差不多已經蹂躪了整個中原,黃河下游的大國,如齊如宋都被楚所侵略,魯、衛、鄭、陳、蔡等國都已投降了楚人。一面狄兵也曾攻入王畿,逼得周天子蒙塵。城濮一戰,楚軍敗績,南夷的勢力即退出了中原。"

由此可見,城濮之戰對楚國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油畫城濮之戰

其實城濮之戰的爛攤子也不能全部怪罪於成王,他當時已經給了大將子玉足夠的建議,包括不要追擊晉軍,要防備重耳等等,但是子玉當時一是有強大的楚軍撐腰,二是內心膨脹以致於忽略掉了這些逆耳忠言,才導致了最終的結果。但是隨著子玉自殺,承擔責任的事情又落到了成王身上。

因此他的繼承者穆王,變換了思路,選擇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由於當時的幾個二三流諸侯國在晉楚之間首鼠兩端,見風使舵,極大地影響了戰局的發展,所以他即位後,就立刻出兵將楚地內的幾個附屬國比如江國、六國吞併,吸納了他們的土地和人口,並加以發展,使其吸收並融入到楚文化中,這一舉動大大增強了楚國綜合實力,鞏固了其在江淮地區的統治地位,並把這一地區發展成了楚國的固定糧食生產基地和兵源補充地,縮小了和晉國的差距。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江淮平原是重要的產糧基地

筆者認為,楚成王時期,面對著齊桓公和晉文公兩大霸者,卻還要屢次進軍中原和其爭鋒,似乎並非楚國發展方向的唯一選擇或者說是最佳選擇。雖然有富饒之地、人才寶庫和政治中心幾塊肥肉的誘惑,但是戰略上也有不可取的地方,因為當時的天下形勢和戰國時期不一樣,有數十個小國夾在大國之間,並且絕大多數偏向了尊王攘夷的春秋五霸晉文和齊桓勢力,只有幾個貼近楚地的小國因為畏懼軍事威脅,選擇了偏向楚國,但是也是出工不出力。這也是導致賬面實力相差無幾的楚潰敗於晉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穆王選擇果斷吞併這些國家,將其資源統一歸於楚來調度,人口也成為了楚的紅利,既保障了後方大本營的穩定,又避免了再次和晉齊交戰時這些小國的臨陣背叛;既充實了軍事力量,又消除了隱患。這也為後來莊王成功問鼎中原、會盟諸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楚人當年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

開拓國內荒地增強實力

除了對外興兵,穆王還積極開拓境內的荒地,以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平原為核心,打造城市集群。眾所周知,提到春秋時代的楚國,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大,確實,楚是當時的第一大國,國土面積巨大,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就是楚國的大其實是"虛胖"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今日的丹陽

當年楚人的先人被周天子分封到南方的丹陽地區,雖然領地不小,但是卻十分貧瘠。當時的華夏文明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今日的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地區;而那時的楚地遠離華夏文明,被中原各國稱為蠻夷地區,那裡文明和生產力極其落後,十分貧窮,楚人的祖先著實過了一番苦日子,楚靈王的右尹子革曾經回憶過那段時期。據《左傳·昭公·昭公十二年》中記載:

"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

那時楚人為天子納貢的物品都是桃弧、棘矢,這還是他們能拿得出手的物品,可見條件多麼惡劣。

這是因為楚地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大規模農耕和人類居住,但是隨著鐵器的出現,尤其是鋤頭和犁的普及讓開墾荒地變得十分輕鬆,楚國的優勢也體現出來了,因此楚人在原始森林中開闢出了耕地和城市,並且增加了人口,才有能力去和中原各國爭鬥。

但是隨著楚人在許多戰爭中獲得了勝利,他們慢慢忽視了開拓荒地,將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戰爭中。而在城濮之戰後,穆王敏銳地發現了楚國的綜合國力無法和富庶的中原各國相提並論,於是繼續進行前人未完成的事業,繼續開拓國境內的荒地,休養生息,恢復人口。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牛耕文化

筆者認為,如果穆公激進地想報城濮之戰中的落敗之仇,窮盡全國之力和晉開戰,或者對鄰國齊有不軌的想法,可能都會導致尚未變法的楚國受到重大的打擊,甚至一蹶不振被諸侯所瓜分。

這是因為楚國雖然表面上面積龐大,但是大部分地方沒有經過充分開發,資源和人口都遠遠不如經過幾百年發展的中原國家。雖然之前的戰爭中有所斬獲,但是那也只是針對二三流國家,在和真正的強國的鬥爭中楚並不佔優勢。

因此穆公立足長遠,在位十一年之久都能隱忍不發,深耕不輟,其實並不是一種示弱的表現,反而是增強了國家的實力,為的是將來的某一天能實現先祖問鼎中原的霸業,而後的莊王之所以能問鼎中原,很大程度上是摘取了穆王的果實,水到渠成。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說,正是穆王深入挖掘了楚國的潛力,才奠定了後來莊王稱霸的基礎。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楚穆王影視形象


結語

如果說成王的功績是和齊爭鋒,揚名中原;莊王的功績是擊敗強晉,完成會盟,問鼎中原,那麼穆王的功績就是承上啟下。他既沒有讓城濮之戰後的楚國一蹶不振,又為其指明瞭正確的發展方向,奠定了稱霸的基礎。可惜的是他的壽命比較短暫,少年登基,但是隻掌權了十一年後就離開了人世,否則他的成就必定遠遠勝過現在。後來的莊王,能發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呼喊,其實是在前人耕耘的基礎上摘取了勝利的果實。

假如穆王能多活十餘年,那麼筆者相信很大可能由他親自完成對晉國的復仇之戰。雖然他在位的這十一年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鞏固統治和休養生息,但是在有限的時間裡他仍然完成了吞併江國、六國、蓼國的軍事行動;並且和當時的二流強國鄭國、陳國都發生過沖突並且獲得勝利;除此之外他對內鎮壓了群舒叛亂,對外還和魯國等國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和合作關係。這些事情充分體現了他具有優秀的軍事才能和處理複雜國家關係的能力,所以筆者相信,只要給他更充分的時間,他一定有更大的一番作為。

成穆莊三代強君對外征討佔盡優勢,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

發掘中的楚國貴族墓

楚國通過成穆莊三代國君,完成了對晉的逆轉之戰。邲之戰中,晉的上軍損失慘重,中軍和下軍幾乎全軍覆沒,這也導致了實行三軍六卿制度的晉國權力重新洗牌,對後來的三家分晉事件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其中穆公選擇的發展和恢復策略功不可沒。

地大物博的楚經過多代國君的統治終於找到了最適合其發展的一條路,從此之後其觸角甚至向西南到達了巴蜀地區,向南到達了百越之地,向北伸展至中原腹地,完成了問鼎中原的霸業,這些都是因為城市群落的輻射作用使得人口急速增長,使得楚有了後發制人的資本,我們相信,倘若楚穆王能長壽一些,按照他的執政方向,漢水平原附近甚至能出現巨大的城市群,極大阻礙秦的發展,那個時候,楚國很可能是可以憑一己之力抗衡春秋四強國中另外三個的恐怖實力。


參考文獻

1《史記·楚世家》

2《清華簡所見春秋戰事述略》 李充

3《左傳·昭公·昭公十二年》中記載

文章內容來自本號 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