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在零点之后……

引子


四月一日在西方人眼中的一个颇有娱乐性质的日子,而在中国乃至整个华人地区却有着别样的含义……


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过了多少年,这一天都被赋予了一丝纪念的意味,人们也以不同的方式寄托着对张国荣的哀思,网上也会在这一天充斥着大量怀念性文章。我想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在家,我也不会点开这些文章去看看究竟有些什么故事,怎样的情怀,如何的怀念……

哥哥


我并不是一个热衷追星的人,对于明星们的认知至多仅限于名字能和相貌对得上号。对于张国荣也是如此,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叫他“哥哥”,我只知道他是《倩女幽魂》里情深义厚的宁采臣;他是《大富之家》里那个和男人婆结婚的娘娘腔罗伯特;他是纵横四海里放荡不羁的阿占(James)……我绞尽脑汁只想到这三部有他出演的电影,同时我也必须承认为了知道他出演角色的确切名字,我还从头到尾百度了一番……顺便我还看了一下这几部电影的时间分别是1987,1994和1991,作为八零后的我那个时候还只能混迹在小学阶段,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大明星也只能称得上知道而已……

祭:在零点之后……

后来还是通过在咨询室认识的nn姐才知道张国荣原来还唱歌,而且大红大紫,相比之下他出演电影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记得那时候的nn姐真是迷得不行不行的,隐约记得她说每年到纪念这一天都会写一篇文章寄托对“哥哥”的怀念。不知道今年的文章又会是怎样的一个风格?

爱人


我想可能是自幼就没有八卦的潜质,以至于我对于这样那样的明星私生活并不是很感兴趣。对于张国荣的私生活我和绝大多数不了解事情真相的吃瓜群众应该是一个水平的——知道他是同性恋,然后《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寄托了张国荣对爱人的情思……然后,我想就没有然后了……

祭:在零点之后……

然而今天我却知道,张国荣有且只有一个爱人——唐先生。(具体姓名请自行百度)作为半个吃瓜群众的我不便过多赘述这段感情,只能说他们这段感情间接见证了国人对同性恋这一特殊群体,从“惊世骇俗”到“默默祝福”的转变,这一转就是三十七年……就是这三十七年使得唐先生从二十多岁的“弱冠”青年变成了“耳顺”老人,却依旧孤身一人,为了埋藏在心中的那个他,默默地过着独身的日子。


写到这里我在想:怎样的情感能让人这样爱的持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回头看看疫情末期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离婚潮,不禁让人唏嘘。人们叫嚷着疫情让我看清了枕边的那个他(她),而后劳燕分飞不回还……

众人


时至今日,我无从考证网络上对“哥哥”的纪念始于哪一年,也不能断言这哀思会终止在哪一刻。但是我明白:时间会带走我存在过的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国荣也好,唐先生也罢,终会成为一个坐标点存留在时间的那一段。

祭:在零点之后……

八零后的我们会回忆 “哥哥”,九零后的你们会怀念“哥哥”,零零后的他们会吗?我的孩子一个零零后,一个一零后,他们会知道张国荣和他背后的故事吗?我想未必。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对已去的他和坚守的他才是最好的归宿。当真正没有人再记起这些的时候,当剥去这些浮华的外衣的时候,所剩下的才是真正值得当事人自己去珍惜和回忆的。

尾声:无人喝彩


十七年前的那一天,巨星陨落,他所承受的痛苦,那份来此抑郁症的痛苦,不是我这个读过几年心理学书籍的半吊子能体会到的,也不是万千Fans所能体会到的。以至于我们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这份痛苦。

祭:在零点之后……

对于经历这一切一切痛苦的“哥哥”,最终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刹那,我相信他带给我们的不是无尽的悲痛,而是一种别样的“谅解”,我也非常感动“哥哥”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能为我们着想,为他深爱的人着想。他选择了在四月一日这天离开,在抑郁折磨的最后一刻告诉我们:即使离去也不去伤害那些他爱并且爱着他的人。“哥哥”无疑是善良的,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去为别人着想……想起“哥哥”在告别演唱会上的话:

“你们会不会很快就不记得我了?我不是一个贪心的人,我希望的就是如果有朋友问起你们八十年代的香港歌星里面都有谁,你们随便提起我,我就很满足了。”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逝者已逝,存者自哀。希望随着时光的流逝,对“哥哥”的追忆也能化作一滴水,浸入在每一位爱他的人心里。

乔亚冰

2020.4.2凌晨1: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