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一些人對日系車的偏見由來已久。他們認為日系車輕、皮薄,不耐撞,不安全,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德系車工藝精湛,車身充滿科技感,很結實;美系車外觀大氣,給人硬朗、耐用的感覺;韓系車顏值高。


相比之下,日系車就顯得格外樸素低調,簡潔輕盈,因此很多人就想當然的以為“看起來輕”就是質量不好。


但其實,現在很多車企都在追求“輕量化”,通過改進工藝、材料等為汽車“瘦身”,從而改善汽車的性能。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關注汽車安全測評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歐盟汽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 NCAP)的安全評級中,日系車三菱連續兩年獲得高級安全獎。


在2019年公佈的最新安全評級中,豐田、本田、馬自達這些我們熟悉的日系品牌,都在五星安全榜上。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很多交通事故中,一些日系車發生碰撞後,會出現保險槓凹進去的情況,碰撞稍微嚴重的話,車內還會產生很多泡沫,因此很多人認為“日系車就是薄鋼板和泡沫組成的”,經不起碰撞。


如果以這種標準判定車輛經不經得起碰撞,你會發現所有車都不耐撞。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寶馬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奔馳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沃爾沃


日系車比你想象中更安全


汽車耐不耐撞,安不安全,並不是由鋼板的厚度,或整車重量決定的。


2019年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公佈了一份名為“2020最佳安全選擇和最佳安全選擇+”的榜單。代表最高水平的“最佳安全選擇+”有23款汽車入圍,其中15款為日系車,韓系和德系車各3款,美系只有1款。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在IIHS測試中,“正面重疊碰撞測試”相當“苛刻”。汽車需以64千米/小時的速度,用駕駛員一側車頭,去撞擊類似於牆的剛性屏障。撞擊的面積,也就是重疊部分,約為車寬的四分之一。


在整個測試中,最大的贏家是日系車馬自達,獲得了“頂級安全車”認證。因此,一些看起來輕,開起來“飄”的日系車在碰撞時反而更安全。


所謂安全應該優先保護人


如果汽車發生碰撞時盡力去保護車身的完整,那麼這並不是真正的安全。


防撞設計的重點應該以人為本,不管是車內人還是行人的安全,都應該考慮。日系車雖然簡潔,但在這方面絲毫不簡陋。


具體而言,當交通事故發生時,汽車從被撞到停下,經歷了動能分散、消耗的過程。除了緊急剎車和地面摩擦力吸收了部分動能外,車體變形是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方式。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因此,發生碰撞時,車身的“犧牲”,其實是吸收了撞擊產生的能量,最大程度的保護了人的安全。


在碰撞過程中,減少對駕駛者和車外行人的傷害,汽車保險槓的吸能塊起著重大作用。發生碰撞時,吸能塊利用自身變形產生的回彈力,來緩解汽車撞擊所產生的能量。


一些日系車在這個時候會露出泡沫,其實是採用了泡沫式吸能塊。由於泡沫本身的優勢,在發生碰撞時,泡沫通過自身彈性,保護駕駛者的安全,減少對腿部的撞擊力。


車輕、皮薄,日系車真的不耐撞嗎?


除此之外,為了在碰撞中保護車內人員,整車通常會採用不同強度的金屬材料,車輛前後部通過壓皺來吸收撞擊能量,中間部分採用高強度的支柱和地板橫樑,是為了在側撞時保護乘客。


另外,一些日系車的安全氣囊是全方位彈出的,是為了從四周保護駕駛者的安全。為了減少碰撞對行人的傷害,發動機罩、擋泥板、雨刮器和前保險槓的設計中也都預留足夠的間隙和具有可摺疊性,甚至能從車輛上彈出。


因此,這種碰撞式散架式設計,並不是偷工減料,而是為了更全面的保護駕駛者和行人的人身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