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01

最近體會的人間的朋克,是在貼吧看到的在家躺屍三年的年輕人。

在家躺屍三年,和床綁在了一起,外出沒有超過方圓五百米,只去樓下的超市和小店補充食物。

三年間,他沒有工作,0社交,租住在八平方的房間,吃了一山的零食和泡麵,喝了三四噸可樂,唯一作伴的就是一臺手機,大型連續劇都看完了一百多部。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而支撐他躺屍生活的是,積蓄,花唄,網貸,各行的信用卡....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一時之間,炸出來的躺屍族還蠻多的,有的躺屍兩年,從280斤減到180 ,慾望喪失,體會不到喜怒哀樂。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還有些人稍微好點,雖然躺屍,但一天300塊的收入,100塊錢住賓館 ,100錢抽菸吃檳榔上網,100元吃飯 。

有的人躺屍2年,欠了5萬,帶著女朋友,準備出去工作上班了。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想起了,KnowYourself發了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北上廣深獨有的“蹲族”現象。

“這群人學歷高、無業、既不熱血也不奮鬥,他們在一線城市裡租房混日子,回不去家也留不下來,終日無所事事。”

“蹲族”,是這一時代的產物,他們充分驗證了那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02

我想,如果是哪個狼性996企業的人,看到以上的「躺屍蹲族」一定會輕飄飄地來一句,他們簡直是在浪費生命。

但我看到的時候只會覺得他們是真的勇敢,也真的朋克。

說起來,我也算是“蹲族”,超過一年沒上班了,中間有試著去上班過,但不到一天時間就會火速逃跑,我的日常生活就是呆在出租屋裡面,天亮睡覺,天黑起床,最長時間可以半個月都不出門。

唯一和他們的區別是,大部分蹲在家裡的時間,我都在琢磨著如何賺錢,也沒有放棄過賺錢,更捨不得放棄社交,把自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邊緣人士。

蹲了一年時間,檢討過,反省過,但更多的時候,我只感覺爽到飛起,不用和早晚高峰作鬥爭,不用看見討厭的領導和同事,每天活得超級peace。

但我真正討厭的是工作,逃避的是生活嗎?

其實不是,反而我在家更熱愛工作了,我討厭的僅僅是上班這件事,就像圓桌派裡說的那樣,我們只是討厭組織下的環境和時間表,那感覺猶如困獸。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03

當然我們這樣的蹲族立足社會之下,無論如何都是討嫌的。

會被指責不努力,不奮鬥,人生白活,我蹲了一年,也有不少熱心的朋友和前同事前來介紹工作,每次的理由都逃不開:“你再這麼下去就廢掉了,你應該回歸到主流社會當中。”

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不是一種生活方式,更多的時候像是一種違背和抵抗,你只要不奮鬥,就成了正常人眼中的怪物和廢物,所以註定被遺忘被邊緣化。

沒辦法,誰叫「奮鬥一生」的觀念正在我們這屆年輕人當中大行其道。如果誰不遵守的話,誰就不配為21世紀的年輕人,註定只在出租屋中苟活。

前段時間上熱搜的「清華學霸」作息表,他們的一天,幾乎沒有娛樂生活。

凌晨一點睡覺,每天清晨6點起床,洗漱吃早飯40分鐘,6點40便開始了一天有計劃的學習,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對此,官方出來正言:這樣學習,想不當學霸都難。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還有的直接說,「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潛臺詞就是:「你還有什麼碧蓮不奮鬥?」

這事兒剛剛過去不久,很多大學就開始紛紛模仿起來。

覺得既然學生無法自律,那就索性強行規定一下:不能睡懶覺,九點之後宿舍床上不可以有人。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大學本來是自由包容的地方,如今也被層層包裹起來,變成狼性大學。

直接點說,他們在本該天真浪漫,風花雪月的年紀,被迫選擇天天奮鬥,早睡早起。

恕我直言,當下社會何故對我等這屆年輕人如此無情?

小升初,我恍惚記得家裡人說,考上重點日子就輕鬆了。

初升高:考上重點,等於半個叫踏入大學門檻。

高升大:高考完上大學就真的輕鬆了,到時候隨意玩耍。

然後進入大學之後咧?

還是要天天早睡早起,努力奮鬥,對標清華學霸。

有人肯定會說,今天少睡點,辛苦點,工作之後就可以輕鬆了呀!

不好意思,這時候馬雲會出來告訴你996工作是我輩修出來的福報。

劉強東會告訴你,不奮鬥就不配成為我的兄弟。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猝死在工位上的年輕人,會告訴你:終其一生奮鬥,才是死得其所。

以上,就是21世紀年輕人的一生。

這樣算算,我們這屆年輕人是真的很慘,一輩子的快樂自由時光僅僅只停留在幼兒園(也許還未必),距離快樂始終遙遠。

等到你好不容易看破,人生也可以選擇不奮鬥的時候,還會有人拎著耳朵告訴你:不努力、不奮鬥的人生,就是廢物。

04

不是我討厭不贊同努力,而是我討厭這個氛圍之下對年輕人催生出來的緊迫、焦慮感。

明明還是個孩子,就被迫馬上學會叢林法則;

明明一輩子沒睡過什麼好覺,還被指責不夠努力;

明明選擇了令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還是被指責成浪費生命的廢物。

想想「蹲族」,他們又是什麼大奸大惡之徒呢?就要被拿著放大鏡觀察,因為選擇放棄奮鬥,被認定是否是心理出現了問題。

我想,我們這個時代是不是過於鼓吹“努力”了,以至於每個人都像上緊了發條一般,好像不努力的人生就不值得過一樣。

明明有些人就是天性懶散、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卻被這個社會的價值觀逼得不得不上進,拼命去尋找值得自己奮鬥一生的目標。

《圓桌派》陳丹青說:有些人天生就對這個世界不感興趣,卻無法選擇地被生了下來。他們看了看這個世界,發現沒什麼可活的,於是選擇了離開。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日本就有個真實的例子,56歲的男子,因為年少求學失利,找工作又屢屢碰壁,所以長期失業在家,而且就這麼一待就待了30年。

在父母雙亡之後,被人發現餓死家中。

發現時屍體已經腐爛,屋子裡全是垃圾。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很多人說這此人活該,但我只要一想到,在這個摩肩接踵的世界上有一群人正這樣格格不入地活著,就覺得悲哀。

這種悲劇,在日本不少,距離蔓延在我們當中的日子,也指日可待。

可如果說,這時候社會氛圍能夠少一點販賣焦慮,不過分吹捧努力,壓榨年輕人的存在,他們是不是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廢物,不配活在人世。

反而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真正找尋自己生命除了奮鬥以外的其他意義呢?

05

我不反對「蹲族」選擇逃避,賦閒在家的防禦型生活方式。

而那些,高人一等,鼓吹努力奮鬥販賣焦慮的人,也請閉嘴,沒有誰比誰高貴。

努力是人人夠一夠,都能達到的成就,而放手世俗的生活方式,卻需要勇氣。

過分的強調努力奮鬥,販賣焦慮,只會適得其反,引發蹲族現象,導致悲劇發生。

請不要說什麼:“掌握了xx技能,努力奮鬥,趕超你月入千萬的同齡人。”

在家躺屍三年,不工作,0社交:年輕人不想上班,誰害的?

我只想問問你,做人為什麼要趕超同齡人,我沒有興趣。

可不可以,只做自己?

蹲族現象之下,是因為許多人不再相信社會的穩定性,也不相信依靠長期勤懇的努力便能獲得成功和階級的躍升。

雖然我們有權利選擇不去努力,去奮鬥,但賺一份不給別人、父母添麻煩的體面錢還是必要的。

我身邊也有很多不上班的年輕人,除了像我這樣寫稿做自媒體,還有插畫師、攝影師、編劇、手工手藝人、糕點師,甚至沒事出去幫人跑腿遛狗的....

當下社會,自由選擇職業,為自己打工,不被餓死的選擇其實很多,躺屍在床上等死,揹負鉅債才是對「努力怪們」的最大的支持。

蹲族最大的問題就是,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

那些整天嚷嚷著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工作有很強的驅動力。陳丹青說,他也不喜歡上班,卻可以像蟲子一樣醒來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簡單來說,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你可以不必奮鬥和努力,但一定要為了自己喜歡的事物體面活下去。

不管願意與否,人間我們到底還是來了一趟,既然來了,不妨走出出租屋去,看看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