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劍:網際網路+之後,社交+的時代

網絡科技的興起,使得網絡本身不再侷限是一種工具,更生長成一種革命性的思維:不僅用全新的邏輯重塑著商業世界,也改造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我們人格也被它入侵與異化。

互聯網+催生出的“網絡空間”,已經與我們的“生活空間”與“工作空間”,緊密交織難解難分。同時在生活人格、工作人格之外,每個人都裂變出各自的“網絡人格”。三度空間+三種人格,組成我們人類新時代的生活模式。

蘭劍:互聯網+之後,社交+的時代

互聯網一方面不斷營造使人“宅居”其中的孤島,一方面讓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重大的生存命題:碎片化的時代,如何不碎片化的生存?抗拒孤獨是人類群居的屬性,使得我們比任何時期更加渴望擁有“社交同類”的能力。在互聯網+之後,我們迎來社交+的時代,是我們的天性,也是技術的宿命。社交將成為一切流量之源。

一.產品篇:無社交驗證的產品,都是半成品

在商業完成了互聯網+改造之後,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型購買”,都將被不多的幾個超級平臺快速而便捷地滿足。在這塊贏者通吃的陣地上,任何試圖切割蛋糕的做法,註定是中小企業的大坑,也絕非自己“新零售轉型”的土壤。

蘭劍:互聯網+之後,社交+的時代

社交新零售的核心並非與阿里、京東等傳統電商搶奪存量市場,而是在不斷流動的社交關係,不斷湧現的新流量方向,才是企業升級商業的舞臺。

中國出現消費升級根本的推動力量是:“需求型購買”向“喜好型購買”的過渡,你在研究產品時,你的對手在研究人,產品很重要,但是產品的設計理念更重要:只懂工藝參數,不解人性的產品都再難成交。對用戶理解的深度,成為一個公司的新競爭力。

社交+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也可以依靠協作和平臺去執行系統性工程。於是企業最大的營銷資源不再是任何媒體的廣告,而是粉絲社交分享口碑,產品最大的成本不再是製造中的物理成本,而是收割社交口碑,獲取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任何不被社交驗證的產品,都將淪為半成品。

二.升級篇:注意,你看到的可能是偽產品升級

大數公司把消費升級當成發展核心戰略,但是往往搞錯了方向:把消費升級誤解成“把品質搞好、包裝搞靚、價格搞貴”。

蘭劍:互聯網+之後,社交+的時代

消費升級出現的根本原因,用戶不再滿足於“需求型購買”,大量向“喜好型購買”躍遷。消費者在社交輿論+內容傳播的影響下,對消費過程中的歷史觀念發生了變化,是升級在觀念上,而不是升級在他付的錢上。糾結於產品工藝、價格的高低,忽視了人的自我意識、生活態度的改變,就誤解了消費升級的本質。

同時消費升級,也升級著企業和用戶二者商業關係:從“買賣關係”升級為“服務關係、賦能關係”。面對社交與購物緊密融合的趨勢,企業既需要打通接觸消費者的前端做好內容營銷,創造分享和評論的平臺,也需要有整合後臺交易數據,匹配培訓與物流等諸多綜合能力,為用戶賦能使之成為企業平臺上獨立經濟體,分享產品價值和品牌利益,從而形成自己特色的新零售模式。大量成功的社交電商/微商案例表明,一個優秀的社交+產品平臺,均能從100個鐵粉,開始其商業的起步。

三.內容篇:社交+的時代,是內容為王的時代

我們商業發展經歷了:產品為王、渠道為王、品牌為王、終端為王…歷史階段。接下來的趨勢是:鏈接為王、流量為王、產品為王、社群為王、傳播為王?觀察一個時代以何為王,可以從“最稀缺資源是什麼”的角度分析。

蘭劍:互聯網+之後,社交+的時代

當下最稀缺的資源是產品、品牌、鏈接、流量?都不是。是用戶的關注力,關注是最稀缺的資源,即是吸引眼球的內容。任何新流量場的湧現,微博、微信、小視頻、抖音...背後都是新內容的湧現。不要去推銷產品,而是推銷內容,推銷場景,成為最佳的市場策略。

社會上有太多的公司在賣東西,大部分註定我們壓根就不會看到。為此,他們不得不花費很多錢在營銷上。無疑當下商業能力的首要體現:是能為自己的項目導入多少流量。傳統商業、乃至舊微商的鏈接思維是:多少人看到我,希望越多越好!只關注付錢成交的人,是“狩獵思維”,在流量紅利消失之際,這種方式已無出路。

新社交商業的內容營銷是:誰來看我,希望越精準越好,聚焦在認可我的人,是尋找同類,是“粉絲思維”。從產品找人過渡到內容找人,粉絲找粉絲。

社交+時代,消費者=讀者,品牌=產品+內容。沒有內容的品牌都會在社交網絡中忽略、淪陷。

四.理念篇:商業=線上有內容+線下有場景

內容製造的能力,成為商業競爭的生產力。內容在社交+時代不僅侷限在營銷傳播,更要對產品進行全新闡釋,為品牌特色氣質賦能。內容差異化=產品差異化,成為中小企業擺脫同質化競爭的方便法門。什麼內容才最有獨特的氣質?最具差異化的魅力?是小眾,有拒絕,這是社交傳播動力學。

蘭劍:互聯網+之後,社交+的時代

越小眾的腔調、越“拒絕”的態度,越會吸引精準人群,越令粉絲引以為傲:你有江小白式的文藝風格,我有二鍋頭式的青春不屈,一樣的小酒不一樣的情懷,絕不討好每個酒中人。

大都數人認為內容是純線上的東西,內容的呈現形式往往是文字、視頻、圖片等適合於互聯網傳播的媒介形態。線上內容從消費者視角來說,畢竟只是與一塊屏幕間的接觸,“線下內容”——即消費場景,也是“內容營銷”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二者結合才能搭建出與消費者全感官的接觸,形成完整的用戶體驗。

五.組織篇:“生產銷售型”轉變為“內容服務型”

現在的很多社交零售企業,依然沉浸在四處圍獵流量、發展代理,轉化用戶,聚焦生產和成交的作業方式。他們的業務銷售人員在快速變化的新商業競爭中,不得不面對日益萎縮銷售困境。社交+商業的時代,競爭要素已經變成:社交+內容+產品+服務。企業組織也必須從“生產銷售型”組織,轉型升級為“內容服務型”組織,否則所謂轉型都不能落實接地氣:不是招幾個文案美工就完成了轉型。企業結構最終成為服務性平臺(S2b2c平臺),企業S做為平臺和代理小b(核心粉絲)一起,共同服務消費者c 。

企業應該意識到:社交+商業的增長引擎來自小b,因此獲取足夠多、足夠高效的小b是關鍵。而這些源自企業對社交+時代新商業的理解,確立“先社交再成交”的新思維,堅定轉型組織結構。在新週期萌芽的起始階段,主動參與其中,順應大勢,最終建立自己社交化新零售的專業化營銷體系。這應該是當下企業最理性的戰略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