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惠天府” 究竟是什麼?

近日,成都市政府印發《關於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在國內首創提出了“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通過搭建公眾、小微企業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參與平臺,凝聚共建共享的社會合力,助推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4月1日,市生態環境局結合當前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就構建“碳惠天府”機制召開4月例行新聞通氣會。

“碳惠天府” 究竟是什麼?

該《實施意見》聚焦方法學和標準制定、公眾低碳場景拓展、減排項目開發消納、運營管理平臺建設、減排量交易體系構建等五個方面共25項具體任務,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開公正、廣泛惠民”原則,以“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為雙路徑,圍繞“一年出亮點、兩年顯特色、三年成品牌”的目標,著力拓展公眾低碳場景、構建碳減排量消納機制、創新運營管理模式,將“碳惠天府”打造為成都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名片,力爭成為碳普惠機制建設的新樣板。

“碳惠天府” 究竟是什麼?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曠良義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

“‘碳惠天府’機制融入了大量‘成都元素’,緊扣‘三城三都’的品牌塑造,通過建立評價標準,重點引導餐飲、商超、A級旅遊景區、星級旅遊酒店、綠色旅遊飯店開展碳中和,賦予公眾在相關場景消費行為的低碳屬性,同時,將引導綠色低碳辦會,建立大型活動碳中和機制。”

它突出了成都公園城市的價值轉換,通過制定減排項目方法學,重點引導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綠道、川西林盤、湖泊溼地等重點生態工程碳匯的開發,通過創新消納方式,以碳的屬性推動環境資源向資產轉變,實現生態有價。

基於“碳惠天府”機制的普惠特點,以及互聯網產品的開發規律和運營模式,將依託成都產業集團建設運營“碳惠天府”公益性平臺,通過培育商業聯盟、迭代優化運營內容、提升運營服務質量,使普惠機制更具延展性和可持續性。

曠良義表示

▼▼▼

“目前,‘碳惠天府’機制各項重點任務正有序推進。造林管護、節能改造等8個碳減排量化方法學已編制完成,餐飲、商超、景區、酒店等公眾低碳場景評價標準正加快制定;‘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也已上線試運行;‘碳惠天府’APP開發和線上商城建設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針對市民較為關注的

“碳惠天府”積分計算和管理問題

曠良義解釋道

▼▼▼

“未來,市民朋友就可以用自己踐行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產生的個人碳減排量,和在綠色商場、綠色飯店消費獲得的減排量,在‘碳惠天府’平臺上參與環保公益活動、兌換碳積分獎勵,並獲得有趣且實用的綠色商品和服務;而企業朋友可以通過節能技術改造、提高碳資產管理水平,來降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根據相應方法學,科學核算項目碳減排量,並在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的交易平臺上與有‘碳中和’需求和意願的購買方進行交易。”

“碳積分主要由公眾綠色低碳行為產生的碳減排量換算生成,是公眾兌換商品和服務的權益憑證。為防範金融風險,公眾持有的碳積分僅可在公益性運營平臺兌換,不直接用於市場交易或個人交易,不直接與人民幣進行掛鉤結算,不具有貨幣屬性,經兌換後的碳積分由運營實體收歸併註銷。”

據悉

碳普惠制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並建立以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正向引導機制。此次,成都提出的面向公眾和企事業單位建設“雙路徑”激勵機制,既體現了城市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又藉助低碳認證,把公眾低碳場景創建作為項目減排量消納方式之一,將公眾減排、項目減排和碳減排量交易全線聯通,在全國碳普惠機制建設中具有創新性和示範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