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密植蘋果園發展的幾個注意問題

由於矮砧密植蘋果園容易成花成果,便於實現機械化管理,該模式已經成為世界蘋果栽培發展的方向,很多歐美髮達國家已經相當普及。國內隨著專家們在多個地點的試驗示範、講解和傳播,該模式的優點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很多非農資本注入到蘋果栽植,矮砧密植蘋果園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然而,矮砧密植蘋果園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不少地方的果園在種植和管理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首先是品種和砧木。很多果農在發展矮砧密植蘋果時,不知道所在產區到底該種植哪些品種,適合哪些砧穗組合。目前最多的品種還是富士,相對比較單一。有的企業從國外引進品種,結果其性狀和品質不適合我國消費者的口味,不得不考慮高接改換其他品種。有的砧穗組合在一些地區表現很好,但在另一些地區則不好。如幾種常見的砧木,如山定子、八稜海棠、平邑甜茶及SH系中間砧的組合在新疆一些地區表現嚴重的黃葉病,不得不改換其他組合。

二是樹形。不少果農由於他們不清楚矮砧果樹的管理方式,仍然按照喬砧的三大主枝的模式進行修剪管理,結果形成小老樹。還有的是拉枝開角工作未做到位,樹冠直立,側枝粗壯,光長枝很少結果,未能發揮出矮砧密植模式所應該達到的效果。

三是土肥水管理。一年中應該施多少肥、澆多少水,以及何時施肥和澆水,土壤和樹體到底是怎樣的養分水平,需要補充多少養分不是很清楚。尤其是企業管理的果園,雖然產量並不一定低,但是商品果率不高。常出現的問題包括果實不上色,果實偏大或偏小。果實早期脫落或開裂,冬前不停長、不落葉,養分迴流差,春季易發生僵芽、抽條或嚴重的凍害。因肥水管理不當造成燒根、死苗和黃葉的果園也很多。


四是病蟲防控。栽樹時拖的時間太長,再加上水分供給不及時,很多果園剛栽上樹就發生嚴重的幹腐病,造成大量死苗。成活的植株則成為田間帶菌植株,不但自身生長受到很大影響,同時還向外傳播很多病菌,引起更嚴重的發病。隨著矮砧密植園的推廣,病毒病的發生呈上升態勢。一些企業從國外引進苗木,由於缺乏嚴格的植物檢疫,加大了黑星病、火疫病傳入的風險。從外地引進苗木時,一定要了解該病在樹苗繁殖區域的發病情況,避免從疫區引種,以免將病害從病區帶入。


五是果園設施。果園立支架是很多矮砧密植園的基本配置,有些果園雖然立了鋼架或水泥柱,但存在支架較細,底座埋得不深,防鏽蝕措施不到位等問題。一旦遇到強風暴雨,就容易發生倒伏。


六是組織管理。我們所接觸和了解到國外的一些果園,多是由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的,果園主一般都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果園面積以二三百畝為多,同時社會化技術服務體系較完善。我國則呈兩級,絕大多數果園面積較小,較難實現規模化管理,而有些企業經營的果園面積又很大,多數在上千畝或上萬畝,由於企業負責人都屬於跨行業經營,需要聘請技術人員,而滿足條件的技術人員相對較少,使果園技術管理缺乏有生力量。所僱傭的一般工人往往存在責任心不強、技術容易走樣,導致果品產量和好果率大幅降低,影響果園效益。


發達國家從事矮砧密植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在此過程中逐漸克服了很多問題和挑戰,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種植和管理體系。我國從事矮砧密植栽培歷時很短,出現以上問題在所難免,這也是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補的必修課。這裡提出這些問題,旨在提醒果農和企業儘早注意克服,爭取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