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世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也要让别人活下去;另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

最近在网上常看到这样的问题:女儿上大学要花几十万,我工资只有四千块钱,养孩子太费钱了,我该怎么办?

父亲有退休金有医保,做手术却让我们子女平摊医药费,这样做合适吗?

从小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凭本事找到的好老公,但弟弟结婚,爸妈却要我找老公出钱帮弟弟买房,还说是女婿应该做的,我该怎么办?

结婚时买房婆婆一分钱不掏,我生孩子婆婆一天没带过,公公去世后,老公却让婆婆住进我们家,还让我给做饭吃,这样对吗?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我看到的不是成年人对贫贱生活的无奈,而是巨婴型人格的自私。世上大多数父母都是无私的,但也有不少人,生孩子的时候就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要生?等把孩子稀里糊涂生到人世上,又不愿意花心思耗钱财去养,好不容易孩子长大了,又把原生家庭罪的枷锁死死套在孩子身上,好像自己生了个救世主。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1.《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我是一张可以随处摆放,廉价的行军床。

姚晨饰演的苏明玉,从小就没得到过爱,生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吃鸡,两个哥哥一人一只鸡腿,她没有。哥哥要出国,爸妈卖掉了苏明玉的房子给哥哥筹钱,苏明玉抗争,我以后睡哪?在哪学习?结果是,两个哥哥一个一间房,她得到了一张廉价的行军床,方便折叠,不占地方,可以搬到家里任何一个地方睡,这就是她的人设。

成年以后的苏明玉,拼命工作,奋斗成了一枚金领,她想和家庭断绝关系,但结果呢,那个家庭成了她摆脱不掉的恶梦,多次令她痛不欲生。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2.《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活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善良和虚荣让她的人生很拧巴。

蒋欣饰演的樊胜美,是胡同里的平民公主,她的亲友标配同样是偏心冷漠的父母和一个自私自利的哥哥,从小就替哥哥背锅,长大工作后还要替哥哥惹下的祸事拿钱洗地。在父母的绑架之下,帮哥哥买婚房,还房贷,连哥嫂生孩子的钱也要她出。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却得不到父母家人念一声好。

身为外企高管的她,本可以抛弃这些龌龊的家人,但碍于情面和虚荣的性格,还是勉为其难的吞下了这枚青橄榄。太累的时候,她甚至想要挂靠个高帅富,吊个金龟婿一劳永逸,真是可怜又可气。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3.《安家》里的房似锦:什么时候,变成了父母眼中的一台提款机。

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出生时差点被亲妈潘贵雨淹死在水井里。悲剧的出生也就决定了悲凄的人生。兄弟姐妹里她本来混得最好,却没有一天生活得潇洒滋润,辛苦赚到的钱,全部流进了这个贫瘠的家庭。只要家里缺钱花,房似锦的妈妈潘贵雨就像个幽灵一样出现在女儿的面前,通过一哭二闹三上吊,大打悲情牌,张口就是一百万,把房似锦盘剥得只剩下几十块钱躺在银行卡上。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亲情的寡廉,也影响着房似锦的性格,她孤傲强势,对内冷血整肃同事,对外无情打压同行,如果不是身边还有个温暖的徐姑姑相伴,相信她也会走向黑化的一面。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电视剧里的苏明玉、樊胜美和房似锦们,都跟自己的家庭和解了,现实中是什么样子,看网友们的提问就知道了,摊上这样的父母,哪家的子女不都是一地鸡毛,遍体鳞伤?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父母呢?

1.上一代教育缺失和历史的因素,造就了一批没文化没层次的父母。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批人,现在正好是七零后八零后这部分子女的父母,也是叫人十分挠头的一代老年人(指一部分人,大多数还是很好)。他们身处一个特殊的时代,吃过很多苦,也没什么文化,吃苦挨累让身体受损,没文化让精神匮乏,加在一起就是内忧外患,既吝啬又狭隘。

我们在社会上、单位里接触到的一些戾气很重、爱争吵、贪小便宜、挤兑年轻人的中老年人就是这类人,在外面尚且如此,对自己家人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当然,我们说的是一少部分人,并不是全部。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2.人穷志短,养儿防老,让一些老人心态发生变化,认为子女就应该无条件孝顺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大部分家庭都不富裕,条件好的,应该是改革开放后有头脑、敢闯的那部分人,大多数人的命运是被时代夹裹着前行的,本身条件不好,再没啥文化,一但铁饭碗被打破,很多人一夜间就回到了解放前。

也就是说,那代人大多没有很厚的家底,中年以后又容易丢工作,加上抱着养儿防老的心态,不停的生娃,更使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就造成了岁数大了老无所依的尴尬局面,自己没能力赚钱,也没有养老的积蓄,就只能靠子女接济了,如果本身不是知书达理的人,对子女就变成了赤裸裸的盘剥。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3.把人逼到绝境,人性就只剩下贪婪。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有些老人则正好相反。人老三样宝:贪财、怕死、瞌睡多。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莫说老人没钱,就是有钱,大部分也是藏着掖着,给自己买天价保健品续命,宁信骗子不信子女。

老人这么想,一个是怕子女败家花光自己的养老钱,另一个就是贪婪的本性,人越老,明辨是非的意识就越退化,最后回复成小孩子的状态,特别是得了绝症的老人,年事太高糊涂了的老人,最后一刻,常常把身边的子女折腾得死去活来,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又有几个子女经得住老人的糊折腾呢!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面对这样不讲道理的父母,该怎样做呢?

1.要做独立的自己,人格上与原生家庭割裂,精神上学会和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写过一部小说《河童》,描述了以河童(生活在水中的类人怪)为族群的社会,里面写到河童在怀孕时,肚子里的婴儿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母亲会和婴儿对话,询问是否想要来到世上,如果婴儿表示还没有准备好,母亲就会通过技术手段把孩子打掉。小说情节荒诞,但现实之中,如果能够选择,哪个孩子也不愿降生在冷血的家庭中吧!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可惜每个子女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如果不幸来到这样的家庭,如果不想堕落颓丧下去,就只能学会自我成长。现实之中,也有很多出身贫寒却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逆袭的例子。比如,王宝强、杨超越、辛有志、岳云鹏、宋小宝、大衣哥朱之文等明星艺人,出身都不好,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完全靠自己在社会上打拼,吃了很多苦以后,取得了成功。

他们在思想和人格上可以说是完全脱离了原生家庭的生活轨迹,身上也没有沾染不好的戾气和狭隘,特别是成名之后,也会用赚到的钱帮家里改善生活,让整个家族的命运都得到了改善。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2.设法占据主导地位,谁出钱做事谁说的算,资助要适可而止。上述家庭中,父母家人虽然生活在贫瘠的生活中,但心地还算和善,家族中有出息的子女反哺家庭,也能够知足常乐,但如果是苏明玉、樊胜美和房似锦这样的贪得无厌的父母,是不是还要掏空自己的腰包和亲情热脸贴冷屁股,就要认真的思考一下了。

原剧中的人物设定是出于过审的需要,最终都是不计前嫌的和解了。明星伊能静提及儿时父母离异,得不到亲情关爱,不得不寄居在姐姐家的经历,给自己带来的伤痛,成年以后因为没有安全感,婚姻也是几经波折,花费了很久的时间才克服心理的伤痛,与妈妈、姐姐实现和解。

而房似锦等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并帮助亲友改变生活状况,结果却得不到理解,父母还变本加厉的进行道德绑架,面对这种情况,出钱做事的子女腰杆一定要硬起来,谁出钱谁有话语权,不要妄想花钱消灾买平安了,要按自己的想法改变父母,如果仍然不能得到和解,那么一定要控制好资助的力度,适可而止。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3.对待习惯用亲情绑架的父母,要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妥协只能让家庭矛盾深化。面对争端,不是针锋相对,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争执。父母是长辈,同时又有亲情,这种情况下,就是清官也难断家务事,最好就是从烦恼中抽身出来,远离麻烦人。

为了向女儿要钱,母亲潘贵雨不惜到房似锦的单位堵门,上下班的路上堵截,房似锦处理的办法就是一边同母亲争吵不休,一边又翻遍口袋给她筹钱,但人的贪欲能喂饱吗?

现实中的孙俪也经历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她曾资助过一名贫困的高中生向海清,每月给他五百块钱生活费,一直资助到上大学。但向海清的胃口越来越大,换手机、谈恋爱这种事也要找孙俪要钱,被拒绝后就在网上写文章骂孙俪。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他的观点是:我是穷人家的孩子,高考失利后,又重考了一遍,是一个有钱人资助我的,后来到上海念书,我觉得我的人生应该改变一下了,我命中不是穷的命,我穷怕了,我要过好日子,凭什么别人要有钱呢!我这么淳朴的乡下孩子,为什么没钱呢,好不公平哦.……

看到了吧,这就是穷人的思维和逻辑,对待无理取闹的父母,如果你一味的妥协,或者想要用钱摆平一切,那你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谁也没法叫醒装睡的人,你的善心换来的只是变本加厉。

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愿为人父母者,都能优雅老去。为人子女者,都能有一颗包容的心。

碰到潘贵雨那样自私的父母,人生实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