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成於智能、困於智能

也許在你的駕駛經驗中,被橫行霸道“小電驢”逼停的經歷,可以進入“人生最差駕駛體驗”TOP10。在城市道路上的“小電驢”一直是難管難收的典型,但是小牛電動卻試圖通過智能化的電動車產品來改善這一現狀。


2020年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中,來自中國的電動車企業小牛電動在此次展會上大放異彩,通過智能化來構想未來出行解決方案,贏得萬千矚目。

早已抓住智能化機會的小牛電動,在應對“萬物智能”時則更顯遊刃有餘。智能化在過去的一年中給小牛電動帶來了不俗的成績,同樣也是小牛電動繼續開拓市場的手段。似乎在全球化的智能趨勢之下,小牛電動將實現“彎道超車”。

小牛電動:成於智能、困於智能

全年盈利

近日,小牛電動發佈了第四季度財報及2019全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小牛電動四季度取得營業收入為5.36億元人民幣,相比上年同期增長25.4%,而相比於三季度營業收入6.55億元則下降18.2%。


儘管營業收入在波動,但是小牛電動也實現了連續四個季度的盈利。四季度淨利潤為6070萬元,而上年同期虧損3200萬元。Non-GAAP之下,四季度調整後淨利潤為6850萬元,相比於去年調整後淨虧損的720萬元實現扭虧。

盈利的增加,一部分源自於小牛電動在四季度銷量增加了13.5%,;另一部分來自於在每個電動車上的收入增加了10.5%。由財報可知,電動車的銷售額佔總收入的83.7%,而配件、備件銷售和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16.3%。

銷量增加主要是由於擴大的銷售網絡和豐富的產品組合推動的。財報顯示四季度電動車的銷量達到10.6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13.5%,2019全年總銷量已經超過40萬輛。


銷量增長背後自然少不了“新國標”的身影。2019年4月,電動車新國標的施行將整個電動車行業市場攪得雞犬不寧。單單是整車質量不超過55KG這一項要求就讓一大批使用鉛酸電池的電動車企業頭疼,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小牛電動。

從成立之初就使用鋰電池的小牛電動,藉助新國標對市場的清理和改革,成功的搶佔了市場先機。甲萬宏源研報指出,電動車新國標政策紅利預計會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持續釋放,兩輪市場中鋰電池代替鉛酸電池是確定性趨勢。

有分析師認為,鋰電池電動車的銷量佔比會從2020年開始快速提升,並持續高增長到2025年。

李彥作為小牛電動的CEO同樣也在關注著政策將會帶來的紅利,在新國標落地時他曾表示,新國標對鋰電池的選擇將會讓小牛電動在未來1-2年內獲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新國標落地之後沒多久,小牛電動的盈利就大幅度提升。

銷量的增加也使得小牛電動在毛利率方面創造了新高。第四季度毛利率為26.1%,上年同期為13.5%,這得益於更高的銷售價格、更好的產品組合以及成本的不斷縮減。

支出方面,由於小牛電動的IPO過程中,優先股轉化為普通股產生了大量股份支付費用,也使得全年的花銷縮窄。2019年總經營支出為3.297億元,與上一年的5.144億元支出相比下降了35.9%。

總體來看,2019年全年小牛電動實現營收超過20億元,同比增長了40.5%,Non-GAAP下調整後淨利潤為2.1億元人民幣,2018年同期則虧損4865.3萬元。李彥表示,小牛電動實現了穩健的收入增長並提高了毛利率,公司將繼續保持盈利,並期待業務的持續增長。

國內市場:行業頭部廠商壓頂

小牛電動的這份成績的確亮眼,似乎小牛電動的未來也一片光明。但迴歸到市場分析之後,卻不難發現小牛電動的尷尬局面。

一方面售價高,一直是小牛電動的特點之一,這是其高昂成本所決定的。比其他品牌電動車高出2000-3000元的價格使得小牛電動車成為“少數”,雖然這樣的高價格也產生了不錯的效益。

根據小牛電動2019財年業績報告顯示。由於售價較高的原因,小牛電動在降低生產成本之後,毛利率水平大幅增長。2019年小牛電動毛利潤達到4.87億元,同比增長145%,毛利率也增長23.4%,同比增長10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小牛電動一直以來將電動車的智能化視作自己最大的賣點和主要發力點。其“十年出行方案”的提出也勾畫了其“智能出行”的藍圖,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智能化的美好願景,解決城市擁堵的計劃,小牛電動緊緊抓住了智能化這個機會。

智能化提高了用戶體驗,也讓用戶體驗到了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但是,小牛電動的智能化在擁堵的城市的道路上卻略顯雞肋,在電池續航和駕車體驗等方面也稍顯單薄。這樣的電動車消費者會接受嗎?

在國內的電動車市場裡,佔據主要市場的依舊是價格便宜、功能基礎且實用、性價比高的雅迪、愛瑪等品牌。他們滿足了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基本使用要求,而在這些滿足一般大眾需求的領域,小牛都難以和其餘品牌抗衡。

雖然從財報中不難看出小牛電動2019年的銷量已經增加至40萬輛,國內市場佔比超過90%。但這並不能改變小牛電動市場佔有率依舊很低的事實。

通過《2019年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可知,小牛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偏低。數據顯示,2018年銷量過百萬輛的兩輪電動車企業超過十家,其中雅迪和愛瑪銷量合計超過800萬輛,這個數字是小牛電動34萬輛銷量的20多倍,而且小牛電動的市佔率僅有1%。

小牛電動:成於智能、困於智能

尤其對於三四線城市眾多用戶而言,電動車更需要的是充電方便、長時間續航、存儲空間大等。於是消費者更願意選擇雅迪愛瑪甚至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小牛電動在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在三四線市場沒有存活的條件。而其主打的智能化功能,在低線市場則更像是“繡花枕頭”。

當然,小牛並不是雅迪愛瑪之類的傳統電動車企業。創新產品+高價格的策略,使得小牛電動可以避免與雅迪愛瑪在底線市場進行廝殺。

但是與雅迪和愛瑪相比,小牛缺少的是線下大量的經銷商。雅迪愛瑪都具有一個很大的線下銷售體系,而且他們佔據的市場份額很高,這是小牛難以企及的。

而小牛也在不斷地發展線下,從財報數據可知,四季度小牛電動車在國內的銷售網點共有1050個,環比多開設30個。不難看出小牛也想將自己的線下市場繼續擴大,但這仍然和競爭對手有著不小的差距。

中國的兩輪電動車市場佔據全球的80%以上,如此巨大的市場難以避免會有更多的企業想要涉足其中。有小米背書的九號機器人等互聯網加入兩輪電動車戰局,也使得小牛電動受到了來自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公司的雙重擠壓。

海外市場:2020充滿未知

在國內市場難以突破的窘境之下,求變的小牛電動將目光投向海外。這從財報中逐漸增多的海外門店可以看出,2019年四季度小牛電動在海外共有29個經銷商,涵蓋了38個國家和地區。

小牛電動一直以來就在塑造品牌的海外形象,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也是其中的手段之一。李彥表示,“公司不缺錢,主要是為了向海外宣傳小牛電動的品牌。”

在CES中推出的新產品全部主打智能化,並且提出了自動駕駛的構想。其“十年出行方案”很多美媒都稱其有望“改變美國城市通勤。”這是小牛對智能化的貫徹,也希望藉助智能化拓寬海外的電動車市場。

在對海外市場的持續發力中,小牛電動取得的效果如何呢?

在四季度5.361億元的營收中,國內電動踏板車的佔據總收入的90.4%,國際市場的電動踏板車總收入佔9.6%。從財報來看,2019年三季度海外市場貢獻率為7.6%,而2018年僅為5.1%。這也表示小牛對海外市場的挖掘一直沒有停止。

小牛電動:成於智能、困於智能

李彥介紹,目前海外業務佔公司總收入的10%,未來公司將繼續加碼海外業務,中短期內將海外業務佔比提升至20%到25%。但是,小牛電動海外市場的拓展同樣面臨重重阻礙。

整體而言,中國的兩輪電動車出口體量偏小。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共出口187.7萬臺電動車,出口總額約為52.3億元。這也從反映了海外市場的需求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大量。

需求量和海外用戶的出行方式有著密切關係。相比於國內道路擁擠的情況,部分歐美城市道路並沒有如此擁擠的路況。而小牛智能電動車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城市擁堵問題,這就使得部分城市並沒有十分強烈的電動車需求。

雖然小牛電動也選擇了道路情況和國內類似的地區進行發展,公司長期規劃是要打開東南亞和印度市場,在科技和兩輪車領域創造與海外品牌更多的合作契機。

但是同樣的問題再次顯現。作為路況同樣擁擠複雜的東南亞地區,產品的性價比和續航能力要比小牛電動主打的智能化更重要。接受智能化的地區對電動車需求不大,但需求高的地區智能化卻不重要,這使得小牛陷入了怪圈。

雖然小牛在出海方面表現得比較不錯,但是這本就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品牌認知、產品定位、市場需求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些都使得小牛的出海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新年伊始,小牛電動結束了六年的無牌照“裸奔經營”,也使得小牛電動以往被詬病的貼牌生產問題被解決。在2019年十二月,小牛電動指揮出行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一期已投產運營。該基地集研發、生產、倉儲及物流於一體,標誌著小牛電動年生產能力跨入百萬規模。

受疫情影響,小牛電動稱其銷售和運營遭到了嚴重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預估營收為1.95億元到2.65億元之間,同比下降25%至45%。

但就在全球疫情的影響日益加劇,全球經濟動盪的時期,小牛依舊希望通過產能的擴大來豐富產品組合的多樣化,並以更加飽滿的勁頭加入市場的拼鬥之中。這也展示了小牛電動更加遠大的野心和對自己未來的信心。

智能化構想的美好但略顯不切實際,國內市場潛力巨大但競爭激烈,海外市場藍海一片但充滿未知,似乎想要藉助智能化“彎道超車”的小牛電動等待的彎道還未到來。


小牛電動:成於智能、困於智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