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展望,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

“旅遊”是疫情期間中國人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旅遊市場的潛在需求強大。

隨著近期國內的疫情形勢趨於平穩,諸多城市開始放開景區接待遊客,大部分景區尚未出現爆發式增長,大災後旅遊行業進入低谷期。

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是我們需要反思和總結的。

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展望,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

依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研究發現:

1. 在疫情後計劃出遊的主要目的上,休閒、度假以30%的比例排名第一,遊覽、觀光佔24%排名第二,疫情後預計旅遊者更傾向於放鬆休閒以及文化體育活動;

2.鑑於國外的疫情持續加重,國內遊、自駕遊、高鐵遊是首選的旅遊方式,特別是自駕遊比例最高;

3.從旅遊目的看,家庭、休閒度假是關鍵詞。

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展望,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

儘管市場需求依然強大,國民旅遊意願充分,但是目前旅遊行業依然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及問題:

1.旅遊產品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錯配問題日趨嚴重:休閒、主題文化藝術、社交互動等需求增多。

這一方面是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凸顯了諸多問題——國內觀光居多,休閒匱乏;硬產品居多,軟產品很少;美景很多,文化稀薄等現象。

2.長期存量市場需要深度挖潛:城市休閒主題動物園、體育研學度假區、親子農莊、鄉村度假村的日趨火爆。這都在說明一個現象,即市場正在分化、細分。

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展望,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

未來的旅遊產業應更多關注以上細分領域市場的研發和營銷。

有專家表示,此次疫情是所有第三產業的危險與機遇並存機會點,大疫更是大機:

1.針對疫情之後,未來旅遊業將會給康養帶來風口,利好大健康領域的細分市場。

文旅本身倡導的就是一種健康,一種對身心的健康,是身體的鍛鍊。

遊是需要體力,如爬山、划船等。所以說很多景區大健康發展會逐步釋放出來,全民健康和大健康的結合要爆發,大健康和文旅結合將全面開啟。

2.疫情過後,在渠道方面講究遠親不如近鄰,第一波遊客一定是本地遊客。

原來有些景區可能都不太關注本地遊客,旅遊畢竟是都到別的地方去玩,不大關注本地市民。

但是因為百姓都在家憋壞了,所以城市周邊遊和短途的微旅行、微出行將是今年的重點開拓和服務方向。

旅遊的需求是不能存儲的,它需要在疫情之後及時釋放,才可能拯救已遭受重創、岌岌可危的旅遊行業。

疫情之後的旅遊業展望,未來旅遊業如何操作?

儘管市場需要被疫情暫時擱置了,但不會永遠停滯。

反觀攜程、飛豬等各大平臺的搜索信息顯示,平臺用戶機票、酒店的搜索量正在攀升。

作為旅遊從業者,需要更多的修煉服務功底、做好長期存在的健康“硬需求”,搞好休閒度假的“軟服務”,做好輕資產運營的同時,將文創產業和旅遊業周邊產品深度開發才是近期的工作重點。


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