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蘇維埃的利益?那些年克格勃的驚世案件(一)

克格勃,全稱為“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在蘇聯存在的74年(69年)裡,克格勃一直擔負著捍衛國家利益的使命,同時,克格勃犯下的罪惡也是罄竹難書。

那麼,伴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而誕生的克格勃在74年裡幹下了那些驚世壯舉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盤點一下。


為了蘇維埃的利益?那些年克格勃的驚世案件(一)

克格勃的標誌


1、處決尼古拉拉二世

二月革命以後,尼古拉二世被囚禁在沙皇村。此時俄國出現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雖然蘇維埃堅決要槍斃尼古拉二世,但在與資格階級臨時政府爭權奪利的時刻,蘇維埃也沒有太多心思去管。

十月革命勝利後,布爾什維克面臨著錯綜複雜的局面,契卡誕生後,也急於立威,便盯上了被囚禁在葉卡捷琳堡的沙皇一家。

早在1917年8月,沙皇在西伯利亞的託波爾斯克時,就想買通士兵,企圖逃跑,被發現後轉移到葉卡捷琳堡。進入1918年,整個蘇俄的情況更加複雜,境內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反革命政府數十個,這些政府大多是保皇派,打的口號就是解救尼古拉二世,甚至已經付諸行動。

在布爾什維克與外國武裝勢力和國內反革命進行鬥爭的關鍵時刻,為戰爭增添變數,因此,蘇維埃決定處決尼古拉二世一家,由契卡執行。

做出決定以後,整個過程波瀾不驚,沙皇一家被帶到一個特殊地點,然後全部被處決,期間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為了蘇維埃的利益?那些年克格勃的驚世案件(一)

尼古拉二世一家


這件事情不大,對契卡來說意義卻不小。古代軍隊出征時會殺死活物祭旗,契卡處決沙皇,就是契卡血祭他們將要進行的事業,此後,契卡逐漸成長為讓國內國外聞風喪膽的存在。

2、布哈林之死


為了蘇維埃的利益?那些年克格勃的驚世案件(一)

布哈林


布哈林,全名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曾任聯共(布)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和政治局委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政治書記處書記。

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初,布哈林同樣是一個激進的共產主義者,認為要馬上實行,計劃經濟,進入共產主義。新經濟政策開時候,布哈林認識到錯誤,開始結合俄國國情探索社會主義道路。

但是,斯大林掌權以後,堅持優先發展重工業,要求全盤集體化,認為階級鬥爭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布哈林的理論與之格格不入,甚至完全相反。

1927年,布哈林與斯大林發生爭吵,1929年,雙方的分歧在黨內公開化。但斯大林掌權,布哈林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最後不得不在《真理報》上發表聲明“悔改”。

但斯大林並不想放過布哈林,1937年初,一場被稱為“葉若夫恐怖”的大清洗開始了,漩渦的中心就是布哈林和李可夫。

經過一年多的折磨和審訊,布哈林最終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罪行,1938年3月,蘇聯最高軍事法庭以“反蘇右傾托洛茨基集團”案件的名義,指控布哈林反黨反蘇,判處死刑。

大清洗的直接製造者是斯大林,執行者卻是葉若夫。對布哈林的審訊和逼供均是以葉若夫為首的內務人民委員部進行的,審判中的各種“證據”和“證詞”也是他們偽造的,在各種各樣的“鐵證”面前,布哈林無路可逃。

為了蘇維埃的利益?那些年克格勃的驚世案件(一)

葉若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