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难成大器

2019年,高考数学结束后,有考生说:刷了十年题,败给了一片云。

2020年,浙江高考英语结束后,很多考生反映,听力速度太快了。听了100多套模拟题,高考时还是听不懂。

很多考生和教师原来认为,高考是换汤不换药,现在看来,高考发展的方向不仅是要换药,甚至连碗都可能要换了!

「学习」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难成大器

在提倡“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一个忙于做题而不会学习的学生,不仅仅会不适应高考的发展,将来也难成大器。

70年前的教育,是“多读书、极少考试”的素质教育,是四两拨千斤的教育——当时的学生学英语,一年能读林肯传。
今天的教育,是“老师大讲、学生呆听”的填鸭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学英语,7年不能读安徒生。

那时候的老师,几乎没有人得咽喉炎;今天的老师,几乎没有人不得咽喉炎!

那时候,培养人才的效率,与犹太人相比都毫不逊色。西南联大几千人,留在大陆的有118人成为院士,去了台湾的成大器者并不比大陆少,去了美国的有世界级数学大家陈省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以及一大批美国一流大学的教授;燕京大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每年招生300多人,1919年创办,1952年结束,历时33年,前后共计9988位学生,产生了33位院士,91位学科奠基人。

今天的学生,6岁步入校门,二十一二岁大学毕业,一直都是考生。
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难成大器。


一个忙于考试而无暇读书的民族,难以真正强大!

「学习」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难成大器

让教育回归教和育的本真,让考试成绩成为学习的副产品,才是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若果然如此,既对个人发展有好处,也对国家发展有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