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孩子不上大学,也一定要让他快乐成长"这样教育方法对不对?

在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羡慕或者害怕过“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xx家的孩子,天天主动学习,不出去玩。

你看xx家孩子,年年考试前三名。

再看看自己,被父母指着鼻子批评,有眼泪也不敢流,毕竟学习不好不占理。

小欢喜英子不堪妈妈重压

在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当中,就有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导致孩子抑郁的例子。小欢喜中的英子本是个聪明快乐的女孩儿,临近高考的时间点,英子的妈妈想要让女儿能够专心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北大,于是就辞去了原有的工作,贴身照顾女儿。

英子的妈妈除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的时间和活动也有着非常严格的管控,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英子都被要求认真学习,所有的时间只能用来学习,这让英子变得无比沮丧和痛苦。

在这样的严管之下,英子不仅学习成绩没有提升,反倒是一落千丈,情绪也变得非常低落,最后得了抑郁症,差点就自杀了。

所以英子妈妈这样的关心和照顾,并不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反倒是会让孩子陷入抑郁的噩梦之中。给孩子一点喘息的时间和愉悦的环境,也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让他活得快乐

只有孩子有了好的心情、好的身体,那么走向未来的脚步才会迈得平稳踏实。李玫瑾教授就说过自己对于孩子的看法,她表示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虽然有时候能够促进孩子学习的进程,但是在孩子的心理,这是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情绪在心里累积多了,就容易导致孩子抑郁,甚至是自杀。

教授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里面没有堆积着很多不开心的事情,是比孩子的智力、学习结果还要重要的事情,对于孩子的未来,教授说就算考不上名牌大学也没关系,只要孩子活得快乐,就比一切都重要。

当然,这种孩子的快乐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而是要学会张弛有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

好大学和健康的心理也可兼得

想要让孩子考上好大学,并且孩子的心理是健康的,这其实并不矛盾,只要用对方法,两者是可以兼得的。

1、给孩子压力和鼓励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压力,这能够鞭策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这时候父母除了给压力之外,还要适当的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爱自己的。

2、多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可以在日常的生活时间中和孩子多聊天,了解孩子都在想些什么,考虑什么,这样孩子才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

3、少干涉孩子的活动,适当让孩子外出活动

虽然学习任务很重要,但是也不要让孩子时刻都面对课本和作业,而是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有休息也有学习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

除了孩子的学习,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两者都需要父母学会平衡。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有些家长经常会在后台问我给孩子看什么绘本比较合适,其实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适合!

给大家推荐一套《儿童情绪管理与行为习惯绘本》由多名育儿专家专门针对孩子情绪管理与性格养成共同编制而成,对孩子很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