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德《源泉》:人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去死

安·兰德《源泉》:人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去死

(安·兰德)


这几天轰动全网的“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在内心甚至在网络上也进行了声讨。然而,逝者已去,生者为大。多大的惩罚都无法抵消生命逝去的悲哀,如何让悲剧不再发生,或许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我想,新闻上报道的多数自杀,除了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治愈的抑郁症等疾病外,很多都是可以靠着观念上的改变而进行自我拯救的。比如,就在前几天,一位父亲因为10万元的手术费而选择了自杀,就在前几天,一位高学历女生因为工作不顺而选择了自杀,就在前几天,一位前途光明的北大女生因为恋爱中遭遇的精神暴力而选择了自杀……


我们从小就受到教育,要对别人好。我们忘记了,我们的单纯善良,首先要奉献给那些真正对自己好的人,而不是那些恶徒。甚至,我们忘记了,到底什么才是“好”。


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谈谈兰德,谈谈她写的书《源泉》,谈谈提倡“人要为自己而活”的个人主义精神。“我不要利他主义,我不要他为我而活,也不要为他人而活。”为了自己,我们更要有勇气活下去,且要活得更好、足够好。


维多克·雨果曾说:“假如一个作家只是为他自己的时代而写作,那我就得折断我的笔,放弃写作了。”创作小说的目的并不是让它在一个月或一年之后便无人问津。然而,很多市面上火热的畅销书都是昙花一现,几年前畅销的书,现在还会有几个人去买呢?没错,经典,只有那些不是为了自己的时代而写出来的书,才拥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比如,兰德写的《源泉》。


安·兰德《源泉》:人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去死


这本书于1943年出版。出版历程颇为坎坷,多家出版商拒绝了它,他们觉得男主人公的性格太强烈,他们觉得它过长了。兰德的反击只有一句话:“谁会嫌《圣经》长呢?”最终,这本书还是成功面世。77年后的今天,《源泉》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影响着新一代年轻人,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


《源泉》以小说的体裁写就,亲情、友情、爱情穿插交融于各个人物之间,但实际上每句话都在宣扬作者兰德本人的哲学——客观主义哲学,宣扬个人主义。全书都在提倡:“社会要使得个人利益得到最大伸张”,假借主人公之口:“不要为他人而活”。过于露骨的个人主义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歌颂哲学,“或许可能大概可能是”因为这样,所以很晚才被引入国门。2005年,《源泉》由重庆出版社在国内出版。


小说的情节铺设较为简单,但人物间思想的纠缠、碰撞相当激烈。本文不会剧透任何关于书内关键的故事情节,只简单介绍书中几个主要人物刚出场时的社会背景,防止过分剧透导致大家丧失探索兴趣。


霍华德·洛克,男主人公,穷困潦倒但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被享誉全美的斯坦顿建筑学院开除,为之前声名大噪但后来声名狼藉的建筑师亨利·卡麦隆工作。


多米尼克·弗兰肯,女主人公,性格古怪但倾国倾城的富家女,父亲是纽约知名建筑商弗兰肯·盖伊。她是为知名报纸《纽约旗舰报》撰写居家设计专栏的作家。


彼得·吉丁,洛克的校友,颇有手腕但能力三流的建筑师,就职于弗兰肯·盖伊所有的建筑公司。


盖尔·华纳德,享誉美国的出版商,《纽约旗舰报》的所有者。建筑评论家托黑就职于《纽约旗舰报》,华纳德是托黑的老板。


《源泉》中提到了很多划时代的名词:中产独栋休假房、廉租房,尤其是廉租房,这是今天我国仍然在倡导修建的地产。然而具有现代意义的并非那些70年后还在执行落地的概念,而是书中提倡的个人主义精神。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源泉》并不是兰德写的关于客观主义哲学的最好的书。在《源泉》出版14年后,也就是1957年问世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才是对兰德哲学最好的诠释。《阿特拉斯耸耸肩》的厚度是《源泉》的两倍还多,人物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世界观之宏大等等,都是《源泉》所不能及的。另外,《阿特拉斯耸耸肩》还被拍成了电影,大家感情兴趣可以去看,会比看书轻松一点点。


安·兰德《源泉》:人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去死


然而,当我在一年前就看完《阿特拉斯耸耸肩》时,很难落笔写点什么。书太厚,大家都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去读,甚至连读一篇荐书文章的时间都没有,何况是像这样毫无吸引力和鼓励作用的文章呢?过去一年,我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身边朋友有时间可以读一下。当然很遗憾,我从来没能让我老公坐下来读一读我推荐的书。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顺甚至是不幸,所以我们才在快乐时要多多庆祝,因为快乐来之不易。但如果生活真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频频向你暴击,我希望你,还有所有正在遭受生活暴击的所有人,都能够明白,活着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从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致敬兰德,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你的书,哪怕仅仅只是听说过关于你的思想也好。那样,世间或许会少很多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