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文 | 李宽 邢宝学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犹太谚语

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很多朋友会很讶异,特别是在企业中摸爬滚打的一些朋友,一定会说:"什么?管理有5大主体?我们只知道1个——管理者呀。"他们就是管理的第一主体。而通过现实的实践来看,这似乎又是一个事实。

这个事实的存在,可能会让企业和管理变得有些麻木,进入一种管理惯性思维:管理者就是企业的第一管理主体。但真相真的如此吗?但你想没想过,企业管理者又被谁管理着呢?而一个缺乏被管理且具有绝对权威和权力的老板,又会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说到这,我们不妨一起从道本管理的视域出发,去重新审视一下早已经习以为常的企业和管理。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企业第一管理主体是谁?

在传统管理中,管理者是企业的第一管理主体,甚至是唯一管理主体,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追问一句,"他们又被谁管理着呢?"

这个问题,很多人似乎又从来没有想过。试想一下,一个缺乏被管理且具有绝对权力的管理者,会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管理中管理者管员工,天经地义,那么谁又管理着管理者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张一鸣的案例。在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看来,传统管理中惯常使用的控制,特别是老板个人的"一言堂",往往会带来一些危险。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时会有一种幻觉,对于聪明理性的人更是如此,常抱有理性的自负。

很多老板往往有过成功的经验,尤其在公司早期成功过,且老板没有上级,很少被人挑战,容易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但是大家忽视了一点,行业是不断发展的,你所具有的知识虽然丰富,但在行业不断变化中依旧是有限的。

当一个公司里没有人敢挑战老板和高层的时候,就是自上而下的全体自嗨,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够应对变化?

所以,老板一方面要避免理性的自负,另一方面要对未知保持敬畏和诚实。

既然如此,那么在人的有限理性之上,又是什么呢?

古语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人有千算,天只一算"。这里面的神明、天,实际上就是中国祖先所说的、超越人的有限认知、知识和主观意志的天道、规律。简而言之,就是"道"。这是人的思考与行动必须接受和遵从的那种力量。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各门各派所共同推崇的思想核心。比如:道家讲"天人合一的天道"、儒家讲"中庸之道"、佛家讲"中观之道"......。而中国当代一些优秀的企业家,比如:任正非先生、马云先生、曹德旺先生、张瑞敏先生、吴念博先生等等,无一例外,在他们身上都展现出了一个共同的品质:对这些终极法则和规律的敬畏、推崇与深度思考和学习。

记得张瑞敏先生有一本书,名字就叫《自以为非》,永远在探问人的限度之上,无限的存在和可能性究竟是什么,以及方向在哪里。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他们始终不固步自封、不自以为是,永远与追求终极的价值为伍。

道本管理五大主体论之第一管理主体:“道”-自然法则规律

所以,人在这样一个天地自然和人群的复杂系统中是不可能为所欲为的,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管理他人,而是如何接受管理。也就是说,管理的智慧必然来自于对人自身的"被管理"的角色定位。用中国文化的语言来说,就是一定首先要合于道,因为在人这个主体之上还有一个客观意志制约着人类的一切,这个在人之上的第一主体就是自然和规律。在这个绝对的客观面前,人类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自己也是规律中的一部分也是规律制约的对象。

与无限深邃的宇宙和自然规律相比,其实无论是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员工,还是现实中的每个人,我们首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不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为所欲为,或者肆意妄为。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图片源自网络


企业第二管理主体是谁?

如果知道了管理第一主体,那么,紧接着第二主体又是谁呢?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晚年时,指出管理的核心,就是每个人的自我管理。作为理性与灵性兼具的生命体,除了极特殊的身心疾病的人之外,每个成年人都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责任。也就是说,每个人首先应该是自己的管理主体,自己也同时作为自己的管理对象。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单一生产冰箱开始起步,后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曾经作为"砸冰箱"的变革先锋派,张瑞敏先生为海尔找到了转型的药方:人人创客。

张瑞敏先生在2005年就提出了人单合一的模式,可以说"人人创客"正是这一模式的进一步演绎。"人"即员工,"单"不是狭义的订单,而是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即是让员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去倾听用户的心声,根据市场的变化自主决策,做到即时判断,快速反应,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自身价值。

海尔的创新突破了曾经严密的科层制企业架构,进一步扁平为以自主经营体为基本创新单元的动态网状企业,鼓励员工主动创客、成为自主创业创新的创新者,推进员工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探索出一片崭新的蓝海。例如,海尔的三个"80后"小伙儿:李艳兵、李宁、李欣,从普通的质检员工,摇身一变,开发出了具有市场潜力的"雷神"游戏本,成为海尔自主经营体中的优秀创客,正是海尔自主经营体运行的结果。

企业重要的任务除了经营好外部用户外,更为重要的是经营好员工。海尔打造自主经营体,利用人单合一模式,帮助人人成为创客英雄等做法,体现了一个大企业以人为本、尊重和发挥员工主体性的格局和情怀。

经过多年的管理创新和发展,时至今日,虽然海尔如今的发展,与之前辉煌期的战绩和行业其他头部企业的战绩相比,稍有逊色,但海尔在管理实践上的先锋探索和果敢尝试,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道本管理五大主体论之第二管理主体:每个人自我管理

遥望历史,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后,惊叹过这样一句话,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每个人的内在都有无尽的宝藏,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不可限量的潜力,正所谓"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问题在于管理者能不能将把舞台搭好,帮助员工完成自我管理的激活,在事业中尽情起舞。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图片源自网络


企业第三管理主体是谁?

从管理的演进来看,管理最初产生于众人的信任和委托,被委托人所承担的实质上是一种对委托人的服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管理也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并发展出了自己的系统。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甚至是对抗和冲突,于是我们不得不再次回溯到管理最初的源头,思索其中的规律和管理的本来面目。

被誉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先生,所带领的福耀玻璃工业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车玻璃的龙头企业,并在该领域持续深耕与创新,在国际上赢得了极佳的声誉和影响力。2009年,具有"世界企业奥斯卡"之誉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将橄榄枝抛向了曹德旺先生,使其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表彰他在这一专业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首位获得该项殊荣的华人企业家。

曹先生曾经说过,"企业小成靠智,大成靠德,企业能做大,无德肯定不行"。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更是将"德"看得比名利更重要,并把这份德行转化为为企业员工的服务和厚待上。

曾经一位刚试工没几天的年轻员工在检查身体时,被发现患了白血病,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按照一般的做法,公司可以直接让这个员工一走了之,因为这位员工还没有正式被公司录用。但是,他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非但没有那么处理这件事情,而是由自己拿出一百万,让这位患病的"准员工"安心地去治病,其医疗费用他个人也全包了,不需要患者个人承担一分钱。

这件事让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认为这是在犯傻。

实际上,很多人只看到了曹先生花钱的表现,却没有看到这背后人心的变化。当公司员工听说曹先生这样对待这位"准员工"后,大家都极为感动。员工们会想:自己的老板对一个陌生人都能这么好,那对我们自己还能差吗?员工们又想:老板做人这么好,我们跟着他干,难道还害怕没有出路吗?退一万步想:如果我们以后遇到了大的困难,老板会置之不理吗?所以,我们要跟着他,好好干,准没错!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公司的员工主动积极地捐款,一起来帮助这位陌生的"准员工",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的良性气场!通过这样一件事情,曹先生用自己的行动给大家上了一堂人生课,公司员工也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精神也得到了净化。很多员工和干部都说:这比一般的培训课程还管用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曹先生用一次不动声色的身教,赢得一场价值连城的人心之战。

曹先生能够把钱花在救人上,救了一个人的身体,也拯救了很多人的灵魂。像他这样的老板,即使自己遇到了困难,也会有成群的人站出来一起帮忙解决。这又一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救人就是救己,管理就是服务。

道本管理五大主体论之第三管理主体:职能意义上的上级

记得曾经被一位老板问过这样的问题,"怎么能够让员工和我一条心?"最简单也最容易的做法就是:"你和员工一条心"。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相反,如果人心不齐,各有各的小算盘,企业还会有长足发展的后劲吗?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图片源自网络


企业第四管理主体是谁?

现实中很多管理者一般都有这样一种认识:员工不如我,企业又是我建立的,我就是老大,凭什么我要接受员工下级的监督?

这其实是管理者对"监督"的一种误读。其实,很多管理者误以为员工对上的"监督"是一种约束,实际上恰恰相反。"监督"在很多的情况下意味着一种保护。也就是说,员工和下级对老板的监督,恰恰是帮助老板建立反省能力并纠正自己出现任何思想偏差和行动偏差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力。正是因为监督的存在,才能让老板获得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呢?就是与自己的思想决策和行动之间,拉开一段冷静的、客观的自我审视的距离,从而规避高风险的战略失误和决策失误。否则,一旦出现任何致命性的失误,企业就将陷入生存的"寒冬"。

可以说,监督的功能就在于:引发思考与反思。

能够把"下级对上监督"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并形成长期机制坚持下去的,仅有寥寥几个公司在做,华为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任正非先生说,允许异见,就是最好的战略储备。

对于真正的华为人来说,华为只有两个部门,一个叫做"红军",正常业务部门;一个叫做"蓝军",专门和"红军"对着干的部门。华为蓝军事业部,是华为最为神秘的一个部门,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找出华为的不足和缺陷。2019年10月9日,任正非就因为被华为蓝军批判的十宗罪,以及因经营管理不善被罚100万登上了微博热搜。

华为蓝军指出,任正非在工作中总是过于强势,管的很多,很细,心还很急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底下的人不敢反驳,只能按照老板的意思去做,哪怕老板的想法和看法中有着明显的问题。长此以往,整个企业势必会出现"一言堂,一刀切"的现象。

所以说,这个世界是没有神的,即使任正非也有自己的局限。但他了不起的地方,是有这个心胸、智慧来设置"华为蓝军"。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你的"蓝军"在哪里?

道本管理五大主体论之第四管理主体:职能意义上的下级

在中国古代,贤明的君主身边都会有史官在侧,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这种做法,反过来会帮助君主戒慎恐惧,不敢放逸而为。因而有"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之古训做法。而员工和下级的监督,就像是悬在管理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临绝地而不衰",随时保持危机意识,随时敲起心中警钟。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图片源自网络


企业第五管理主体是谁?

每个人的人体自身就是一个医生,能够对自身进行调解和呵护。但是,如果这种机能的发挥出现了问题,就需要求助于医院和医生。企业机体如同人体一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热感冒",或者是"疑难杂症"。这就需要有一个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监督系统,形成一个外部监督联合体,也就是企业的第五管理主体。

这一主体是由企业外部专业的或有关的个人、机构、非正式团体、专门委员会等组成的一个管理主体,如受聘专家顾问的定期指导、顾客制度化的监督、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公众的监督、专业机构的定期"体检"和指导等。

一方面,由于第五管理主体与企业其他管理主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对企业内部各环节的评价与指导更为公正和客观。另一方面,由于第五管理主体并不局限于某个企业本身,而且在各自领域有较强的专业和权威性,因此第五管理主体能够给企业内部带来更专业、全面、开放的滋养。

当然,设置第五管理主体的用意还基于一个基本常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即使他们提供的意见不够准确或者全面,但他们最起码是来自于外部的评价,是对企业信息输出部分的感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恰恰是极其宝贵的!

道本管理五大主体论之第五管理主体: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联合体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图片源自网络

如果把管理比作一辆自动挡的汽车,那么,接受自然规律和人心规律的引导就是方向,自我管理就是发动机,管理服务是油门和刹车,内部监督是方向盘,外部监督是汽车的修理厂。离开任何一个部分,这辆汽车都无法驶向理想中的目的地。

顶尖高手的秘密:你不可不知的管理5大主体

管理思考

普通人活在表象世界,顶级高手能够直击本质,活在规律中。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底层心智模型以及由此产生的思考的系统性。而这是可以通过哲学被重塑的。在问题面前,你只要比别人提高一个维度的认知,症结可能就会瞬间打开。只是很多人只想改变世界,却罕有人想改变自己。而那些改变了自己的人,都成了人间的顶级高手。

2020开局之年,一场蔓延全球的疫情,不仅使全球格局可能面临着重新洗牌,而且任何行业和企业也都经历着重新洗牌。可以说,疫情是一个放大镜,任何一个企业都无处遁形。优点被放大的同时,问题也在被放大。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顺利通过全球疫情笼罩下经济周期的测试,成为很多企业迫在眉睫的现实考题。如何比形势更快一步,如何通关,重塑底层心智模型和企业管理系统性,获取更高的思考力、预见力、洞察力和应变力,需要企业在行动中自己去寻找答案。但,可以肯定的说,所有管理卡点的破解与升维,首先都是在人的头脑中发生的一场思想和精神的革命。只有思想精神的升维和解放,才能引发行为的改变。

这个时代,留给管理的思考题,还有很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