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各国狂抛经济计划:为什么中国不学欧美直接“发钱”?


消费是经济增长和复苏的重要引擎,无论是直接发钱还是发放消费券,都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为什么我们不效仿欧美直接“发钱”?今天我们简单聊聊。

近期全球疫情加速扩散,人流物流商流受限,经济活动被迫按下 " 暂停键 ";给各国经济及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此次疫情演变成全球大流行,不仅代表着疫情严重程度的升级,也意味着抗疫难度的升级!为应对疫情造成不利影响,各国防疫措施日益升级;纷纷加码经济及政策刺激计划。

疫情肆虐下各国狂抛经济计划:为什么中国不学欧美直接“发钱”?

疫情肆虐下各国狂抛经济计划:为什么中国不学欧美直接“发钱”?

同样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月27日发布会上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全力抗击疫情,出台一系列财政和金融政策来稳经济、稳就业,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在财政领域,中国国内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资金超过1210亿元人民币,并将在今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共约合1593亿美元。在金融领域,我们已向市场注入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和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约合1848亿美元。财政货币政策合计约3441亿美元。

与其他国家直接给民众发钱不同,在中央出台一系列纾困促消费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减轻疫情对消费和经济的冲击,把发放消费券作为一项应对之举。

从3月13日南京开始发放3亿元消费券开始,宁波、济南、青岛、杭州、合肥等城市也陆续推出了发放优惠券政策。

疫情肆虐下各国狂抛经济计划:为什么中国不学欧美直接“发钱”?

无论是直接发钱还是发消费券,其目的都是刺激消费和需求,这些措施能不能让消费复苏立竿见影?能不能有效激发消费潜力才是关键。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发钱,我觉得更多还是结合我们实际环境和消费习惯采取的有针对性措施。

1、疫情下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各式各样的消费大幅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现在全球都在倾尽全力刺激市场,降息、大幅减税、注资、给民众发钱等等措施;但现在市场为什么还是不涨?是因为这次并非以往金融危机,而是健康危机;即使给老百姓再多的钱、再低的利率借钱、再多的优惠刺激,疫情没有解除之前,所有的经济活动、消费需求都被封锁起来;而好在国内疫情防控效果最先达到较好的状态,我们有直接促进民众外出消费的前提基础。

2、国内大部分居民消费习惯与国外不一致,一方面疫情下家庭支出大增,若是直接发钱,大多数钱将存储或者房贷等其他用,实际刺激消费效用会大打折扣。而换成消费券的话,消费券是有限期性、专用性、特定性,到期之前必须使用出去,使之拉动消费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3、在国内当前环境下直接发现金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发消费券起到的是杠杆撬动作用,

能给经济活动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比如,为恢复旅游市场景气发放旅游消费券,游客因此增多,除了旅游景区直接受益,餐饮、住宿、零售、娱乐等行业也会因之受益。另外消费券使用时大都需搭配一定比例现金的办法,这会使消费者在使用消费券消费时,钱券相配,放大了消费金额,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

疫情肆虐下各国狂抛经济计划:为什么中国不学欧美直接“发钱”?

综上所述,发消费券或发现金以促消费稳经济,其积极作用都值得肯定,但也不能有 " 毕其功于一役 " 的奢望。我们促进消费的手段主要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从中央到地方打出的都是一系列的“组合拳”;我国有 14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市场优势巨大。在疫情防控中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生产设备转起来,人财物流动起来,市场和经济才会热闹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