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为什么不食三厌?

《上清灵宝大法》中指出的三厌是雁,犬,黑蠡鱼。为天厌雁,地厌狗,水厌黑蠡鱼。根据《神农本草经上经虫鱼》篇记:“蠡鱼,今人谓之黑鲤鱼,道家以为头有星为厌,据此诸说,若作鲤字,《说文》所云鲖。”此外还有很多古籍中有关于三厌的记载,就不一一列举。

所以,三厌应该是:天厌雁、地厌犬、水厌乌鱼。

我们来认识一下三厌,以免不小心误食,犯了戒。

道教为什么不食三厌?

上图就是天厌雁,雁在天上飞,见都很少见到,更别说吃。估计大家都没犯了吃天厌的戒。

道教为什么不食三厌?

上图就是地厌犬,这里的犬是指以前老百姓家里的看门土狗,至于什么哈士奇什么的,小道就不知道算不算了。犯了吃地厌戒的人估计很多,赶紧去忏悔吧。


道教为什么不食三厌?

道教为什么不食三厌?

乌鱼很多人不知道长啥样,今天特意找了两张图片,让大家瞧仔细了。是不是很眼熟?没错,你们在饭店鱼缸里经常看到吧?著名的酸菜鱼,大多是用乌鱼做的,多以犯戒的人不在少数。大家自我忏悔,以后就不要吃了。


知道三厌是哪三厌后,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不食三厌。


有从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来解释的:

《孙真人卫生歌》也认为某些动物知情达理,他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虚皇天尊初真十戒文》:“如牛之有功,犬之有義,鴈之有序,鯉鱔朝斗,此等之肉,又安忍食之?能推此心,戒而不食,則可以調和氣性,感格真靈,專務清虛而道業日新,玄功時著矣。凡所學者,宜自慎焉。”

明代朱国祯所撰的一部笔记《涌幢小品》讲到:“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鱼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肯定还有从养生角度来解释的:

1、天厌飞禽类多食失「神」。

2、地厌走兽类多食阻「气」。

3、水厌水族类多食耗「精」。

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

以上三类有暴戾横逆之气,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解释,总之都是劝诫大家少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