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偶然经过三溪至新场公路时,发现一号桥村路旁岩石上很多A石刻,有毛泽东字体的语言,有孙文的话等等,当时就拍了几张照片,百度上寻找为什么时,才知道是车家湾A,于是决定再次造访。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虽然知道地方,也导航了,问了很多人,乡村道路虽然好,才是水泥路,但是到村到组的叉路多,还是走了几次错路,误走误撞发现一处岩崖寺庙丘虎岩,。左边一个大大的“佛”字,有土地菩萨像,上书“心静”,旁边还塑有尊释迦牟尼像,岩石上雕刻着“大雄宝殿”,“鹤寿”,最大的是12.5米的卧莲观音像,法像慈祥,卧于山崖下面,右边还有三幅A篆字体的,认不全,记功体的是”和气致祥”、“宁静致远”。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走出寺庙,问一个老人时,他还热心的把我们带路。蒋先顺,64岁,利用农闲时间亲自参与了雕刻工作,有时候2、3人,有时候7、8人。15元天,25元天,县长毛遂东,断断续续雕刻了近10年,根据物价特点,同行的人就推断时间大约是80、90年代雕刻的。

雕刻工作高的地方先搭架子,把岩石凿平整,然后将选好的文字贴在岩石上,再进行石刻,一幅字基本上几天就雕刻完成了。

幸好有老人亲自带路,哪里有幅字,他都如数家珍,有的A已经被杂草全部遮住了,有的让青苔掩盖,多数是在山腰的杂树丛中,路上多荆棘藤蔓,时而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时而在引水渠上慢行,时而有跳入渠中躬身前行,一路上真的是披荆斩棘。

引水渠道上口近2米宽,老人虽然64岁了仍然可以两边来回踊跃自如,年轻力壮的我们都自叹不如。老人的儿子现在是白果湾的村支部书记,他问照这A有什么用,我就告诉他让他们曾经做过的事,通过照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了解那段历史,记住前人功绩。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一处山崖下面,老人说曾经还住了一家人,有三个,如今都已经过世了。也许这就是旧社会穷,做山洞、窝棚的真实写照吧!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生活的痕迹了,只有一条石板路还在讲述旧社会穷苦的过去,山崖下面曾经的家已经堆满了附近村民的柴禾。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车家湾,是旧时驿道,是山崖下往谷底的路,有旧时雕刻,有二龕石碑虽然找到了,只是至今没有安装上去。上得山,看到不远处瀑布飞泻,谷底乱石林立,如果没有这条驿道古时交通要道将困难重重,危险大增。


如今这儿已经是省、市、县三级保护的文物,也许后来的县长是计划开发这处古迹,于是又断断续续在车家湾附近几公里的山体上雕刻了更多的文字,甚至胜天渡槽上也贴了不少。只是至今已经渐渐荒废,知道的人还是不少会来此处走走、看看、夏季纳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车家湾石刻作证

据川东周末上介绍,车申田,东省海阳市行村镇人,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科三甲进士,历任四川定远县(现武胜县)知县、宜宾县知县。

车申田就任定远县知县时,从山东海阳赴定远,途经新场(今岳池新场镇),沿狮子坡、印山铺,下行两里顺小溪来到一悬崖绝壁之处。只见该岩壁立数仞,溪水飞泻直下,震荡山谷;沿岩而行有一巨石,长丈余,宽约七尺,形似鹞鹰,人称“鹞子石”。该地虽是岳池至武胜的交通要道,但地形复杂,仅一条羊肠小道可通行,人需攀岩而走,十分危险,常有过往行人坠岩而死。车申田得知后深感此处百姓生存艰辛,故上任不久,便来到此地(当时仍属新场管辖,现为武胜县三溪镇白果湾村5组)考察民情,他召集三溪里正、甲正、乡绅会商,提出在鹞子石处,沿岩开凿驿道。考虑悬崖凿道,工程艰巨,耗资巨大,车申田号召乡绅百姓募捐,并率先捐赠银两。在乡绅们的支持下,驿道不足半年便竣工了。该驿道修通后基本上解决了岳池武胜两地民众出行难的问题,也彻底杜绝了民众攀岩行走而丧命的情况。此外,该驿道还是蜀道米仓道南段的组成部分,对陕西汉中至重庆的出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人们便将鹞子石一带称为“车家湾”,并立碑撰文——《车家湾碑记》,以此纪念车申田修路一事。

在驿道东面悬岩处,立着长约100米、高约1米的石栏,保护着过往行人,被称为车家湾石栏。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石栏被列为武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驿道的石壁上,还留存有众多石刻,分布于长300余米、高30米不等的崖壁上。石刻始刻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一直延续至近代。石刻主要有楷、行、草等体书16幅,造像2龛3尊,岩画1幅。走进车家湾驿道,首入眼帘的是一幅行书“车家湾”,双勾阴线,笔力刚劲飘逸,有兰亭遗韵;1号龛是阴刻楷书“清风岩”三字,落款为光绪八年(1882年)李香谷书;5、6、7、12、13、17、18、19号龛为后人仿毛泽东、孙中山等字体所刻,内容有“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天下为公”等。不难看出,这些石刻是当地民众为颂扬车申田而镌。据民国十九年《新修武胜县志》记载:“车申田累巡乡里,召农人对话,勤恳课耕田,惰者斥责之。有讼案,辄袖牍就田野判决,民以宁息。奖励士人,增书院膏火,创魁星楼、白塔(今不存)于江上,诸峰点缀,山水崇饰”。由此可见车申田在任期间,政绩颇丰,爱民如子,有口皆碑,后人亦常以车家湾石刻缅怀先人。

石刻还有部分内容为警示世人、整肃民风、褒扬善举,如9号龛的《触目警心碑》,内容为劝人重义守法向善。在车家湾石刻对面的悬崖巨石上,原有一亭,为车申田组织修建,以供驿道行人歇脚休息。现凉亭本体已不存,但石柱眼、水池等遗迹尚存。

车家湾驿道、石栏、石刻等文物遗存历经岁月风雨侵蚀,仍傲然矗立,它见证着车申田为官一方勤政爱民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而在县衙后方“镜心亭”却见证着车申田的文人情怀。1832年秋天,时任定远知县一年的车申田在定远楼旁修建了“镜心亭”。该亭位于定远县城城墙边,即可登高望远,也可俯瞰湍流不息的嘉陵江,周边环境优美、静谧惬意。车申田常登镜心亭,置蒲团、焚茗香,倚栏危坐,手持古书数卷,翻阅两三页,适兴而止。

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镜心亭已毁,今存镜心亭则为民国武胜驻军三师师长陈书农出资重建的。镜心亭为武胜八景之一印山公园的重要景点,该亭呈方形,四柱、单檐、四角攒尖顶,当时来此驻足停歇观赏的人日以万计,被誉为“川北花园”。目前,镜心亭已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