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的“小冰期”是怎麼回事?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夏、商、周的更替,還是漢唐的興盛,抑或明朝的滅亡,都與氣候變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明朝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朝代,它與其他王朝不同,明朝末年自然災害頻發,可謂曠古未有,據相關學者統計,明代共發生水、旱、蟲、震、雪等十二類自然災害3952次,其中水旱災和震災佔到了自然災害的四分之三。而從萬曆年間至崇禎年間,年年都有一種或幾種自然災害。

明朝時的“小冰期”是怎麼回事?

而明末時期的“小冰期”恰恰成為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什麼是“小冰期”

小冰期指的是1450~1890年間全球氣候相對寒冷的時期,而這一時期恰恰是我國的明清時期,所以也叫作“明清小冰期”,而明朝末年時,最為寒冷,我國除了雲貴高原以外,其他區域普遍進入了低溫期。同時小冰期的出現還伴隨著其他衍生的自然災害,例如水災、旱災、雪災等等,對明清時代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

明朝時的“小冰期”是怎麼回事?

明朝末年“小冰期”產生的影響

一是對農業生產打擊巨大。我國古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可謂是國家之根本,而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有著直接關係。明末時期的“小冰期”帶來的溫度變化以及次生的自然災害,使得農業生產遭受了巨大打擊。

“萬曆十一年八月庚戌朔,河東鹽臣言,解池旱涸,鹽花不生。十三年四月戊午,因久旱,步禱郊壇。京師自去秋至此不雨,河井並涸。十四年三月乙巳,以久旱,命順天府祈禱。十七年,蘇、松連歲大旱,震澤為平陸。浙江、湖廣、江西大旱。;“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里。三年三月,旱,擇日親禱。五年,杭、嘉、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六年,京師及江西旱。十年夏,京師及河東不雨,江西大旱。十一年,兩京及山東、山西、陝西旱。十二年,畿南、山東、河南、山西、浙江旱。十三年,兩京及登、青、萊三府旱。十四年,兩京、山東、河南、湖廣及宣、大邊地旱。”

可見“小冰期”對明末時期的農業是致命的打擊,而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農業出了問題,國家的自然要出問題。

明朝時的“小冰期”是怎麼回事?

二是遷徙與動亂。為了躲避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大量的人口向南遷徙,據估計明中葉出現了多達 600 萬的流民,這些流民大量湧入秦嶺、巴蜀、鄂西和閩南等的山地。而流民的出現也帶來了社會的動亂,人們由於地域的轉移和農業的打擊,加上嚴重的賦稅,農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明朝末年,大量的農民“揭竿而起”發動起義。

明朝時的“小冰期”是怎麼回事?

三是戰爭格局的變化。古代戰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排在第一位,可見氣候環境對於戰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明末時期,明王朝同努爾哈赤所率領的女真部落,也因“小冰期”所帶來的氣候變化而發生了角色轉變。女真族的士兵顯然要比明軍士兵要更加耐寒,在戰鬥中往往能後發揮更強的戰鬥力,同時,寒冷的氣候帶來的食物短缺也是對明軍的巨大打擊。“小冰期”的氣候變化,使得明王朝與女真部落的地位掉了個個兒,明朝在與後金的鬥爭中開始由優勢變為劣勢。

明朝時的“小冰期”是怎麼回事?

結語:氣候與歷史息息相關

一個王朝的興衰往往與氣候息息相關,對於明朝而言,“小冰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帶來的影響,直接導致了明朝的衰落,最終,滿清的鐵騎入關,明朝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