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按下“快進鍵”刷新“進度條”全面加快城鎮建設項目復工

中國發展網訊 “大家加把勁,把施工進度趕上去!”3月30日,仙桃市鄭場鎮大有大道改造現場,城建專班分頭指導工人們搭架、埋管、鋪裝大理石,加快推進電網入地工程。

空中電網雜亂無序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街道美觀。鄭場鎮早在年前就啟動了集鎮電網入地工程,將大有大道、廣電路、教育路、輕紡路、毛嶽路等主要道路納入改造項目。

3月初,在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前提下,該鎮迅速啟動復工建設,陸續組織百餘名工人返工,全面拉開各項改造工作,後期還將鋪設盲道,安裝路燈,增添花池。

電網入地建設是鄭場鎮“擦亮小城鎮”行動的一個火熱現場。圍繞城鎮建設總方案,該鎮成立“擦亮小城鎮暨鄉村振興”指揮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針對環境衛生、道路修補、園林綠化、公共照明、雨汙分流、立面改造等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規劃,增加機械和施工人員投入,多措並舉強力推進,演繹建設“加速度”。

各類機械的轟鳴聲此起彼伏,挖掘機、運輸車來回穿梭,在大有居委會2組,市民公園建設現場,工人們緊張有序忙碌,施工正酣。

該鎮副鎮長楊渝霖介紹,市民公園佔地200多畝,規劃設計亭臺棧道、人工湖,並配套建設文體廣場,屆時集鎮居民將有休閒娛樂新去處。

對興建公園涉及的拆違和搬遷問題,該鎮組織專班上門宣傳動員,把矛盾問題現場化解,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已拆除50多間違建,並採取以房換房政策,為9家居民就近規劃安置房。“交房之前我們還安排了臨時安置點供居民過渡。”楊渝霖說。

集鎮改造“快馬加鞭”,美麗鄉村建設也“緊鑼密鼓”。今年,全鎮投入180萬元,栽植近12萬株綠化苗木。沿213省道、團絡路、連漁中心路、漢豐河路、餘古河北路、鄭潛路重點打造23公里美麗鄉村示範帶。

三分栽,七分管。為提高苗木存活率,該鎮將綠化管護責任到村組,實行網格化管理,提高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暢通農村公路,讓鄉村振興的“脈動”更有力。今年,鄭場鎮將投入2千多萬元,對漢南二渠路、鄭場大道、徐毛路、大徐路、餘古河南路、餘古河北路、幸福河北路等鄉村公路進行統一刷黑。眼下,工人們在抓安全保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趕工期。(廖亮 張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