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去是留,是主是副,不仅要听民间声音

英语是去是留,是主是副,不仅要听民间声音,更要着眼民族的未来!

改变英语的主角地位现在是最好的节点。


一是,新冠疫情让更多人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生物科学医药研究医疗技术设备研发都离不开理工类学科,更别说航天航母导弹等高精尖科技都离不了人才的培养。现在部分地区的高考方案,使得物理化学生物成了学生避之不及的科目,而这恰恰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科目。


二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我们知道自己丢了什么。日本为武汉捐物所引用的古诗词(大部分为在日华人书写),又让国人又一次受到拷问?英语的强势换来传统文化的削弱弱化,值得吗?我们内心流着的血告诉我们,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民族的才是世界,所以传统优秀文化不能丢。而现在又在提倡减负,如果增加传统的知识课时量,肯定贵加重学生负担。有加就应该有减,为了平衡,就从英语开始减吧。


现在部分省份高考改革后,总分150的英语变成一年两考,使得英语成为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的“最重要”的科目,因为其是必考科目,学生别无选择,只能通过牺牲一些其他科目的时间来备战英语,可以说大部分学生花在物理化学生物上的时间总和也不一定比花在英语上的多。因为英语的主角光环在那里,侧重点也显而易见。如果高考必考科目由语数英三门改为语数两门或者中考高考英语分值降为50-80,那么对于有利国家科技发展的学科必定是一件幸事。

英语的去留还是主副之争依然是热点。


对于英语的热议,由来已久。特别是2017年李光宇先生与俞洪敏董事长对于英语去留的不同看法,又一次引发了全民讨论。(具体见下图新闻报道)


英语之争留给我们的思考。


不可否认,在改革发放之初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英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我国迅速与世界接轨,也让更多的人走出了国门见识了新世界。

但时过境迁,英语的最初使命是否已经完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文在国外的兴起,三驾马车之一的英语是否可以隐退?


与时俱进的新思路,也让我们有机会思考高考必考科目是否依旧旧瓶装旧酒?

新疫情下,我们的高考也应该适时转向,英语应该让出更多的时间和空给化学物理生物语文?


英语退出必考科目,成为选考科目,或者分值弱化,这对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改革、大学教学、科学研究、职称评定是否会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是该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听听民意,科技才是国家永恒的动力,别忘了语言的基础功能就是交流。


英语是到时候作出让位了。


放在上世纪来论,我不会提出英语退出必考科目的观点,因为时机不成熟。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兴起,英语退出必考地位成为选考的配角,是可以提上讨论的议程了,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英语的初期使命基本达成。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为了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英语被推上了前台。高考中,英语从30的分值升级为100分,到如今成为必考科目,并且部分省份的英语分值变为150分。可以说英语贯穿高考40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是节节高升,更多的国人走向了世界,可以说英语的初期使命已经基本达成。那么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都应该随之改变,教学重点应该向技术应用型学科转移。


英语的语用性质依然没变。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但语言这种功能,需要的是环境,可以说我们国式英语大多都是哑巴英语,甚至很多考了六级的非专业学子到国外初期生活只能靠比划、表情和肢体表达想法,想想学了15年的英语是这样的结果,不禁哑然。当然在英国美国待上一年半载,为了生活生存,你的英语表达能力不会比国内六级的人差。不少在国内的老外,不仅会说中文,连本地的方言都说得贼溜,你不看他那张脸,你定会把他当老乡。这说明什么,环境决定你的外语能力。


科技让语言不再是障碍。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同声传译已经实现,速卖通等商务平台都已经实现了通过翻译软件与外国商人做生意的功能。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的功能已经基本实现,还在让中国学生花将近四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时间学习补习一门语言课程,值得考量。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部分反对英语退出必考科目者,一是他们认为没有英语就无法认识世界。其实外国的第一手资讯已经有一批专业的人在做,各种新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已经让我们不需要英语这媒介就可以及时地了解世界,真是“一网在手,天下知晓”。二是他们认为国内做研究要通过外文杂志网站了解外国前沿新知。


要了解外国前沿新知,这个我们绝对支持。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时代,专业的事还是专业的人来做,利用国家已有的翻译部门和组织完全可以实现外国知识的中文化,这样可以让专业的人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理化学生物航空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心无旁骛地做好工作。而喜欢英语的英语人才也可以有用武之地,让自己的脑后生出光环。看看邻国诺奖获得者有几个是英语好手,因为他们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锲而不舍地工作,他们知道什么事该自己做,该怎么做。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领域,才会释放出无限的效能。


英语弱化可以发掘偏才。在我们的身边,学科短腿的学生不少,特别是英语让不少偏才专才止步于初高中。英语的强化,就是其他学科地位的弱化,像语文不少学生都学得不上不下,一知半解。弱化英语,应该是利大于弊。


高考对我国选拔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多层次多角度选拔可用之才,高考选拔的模式可以更多样多途径。其实高考也不一定要定语数英为必考科目,不如交给学生选择。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兴趣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尽可能做到因材而学,这样才会主动自觉地学,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上学,在自己有特长的领域工作,何愁科技不兴,何愁国家不强。


最后想说几点:

英语存废之争的背后,实质是忧国之心。


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不是英语,而是科技创新。


捍卫国家国际地位和主权的,不是英语,而是靠科技支撑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