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自縊殉國後,弘光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是怎樣的?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死國,北都淪陷,消息傳到南京後,各方大為震驚,然而天子蒙兇,事關重大,不可不察。四月二十五日,崇禎死訊最終確認,“壬午北信報確,史可法約南京諸大臣出議”。國不可一日無君,最終,朱由崧在蓬頭垢面中就位新君,開啟了南明短暫而悲慘的歷史。弘光政權是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後南明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它的建立是應形勢需要而產生的,對於當時收復失地安定天下具有積極的意義。

崇禎自縊殉國後,弘光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是怎樣的?

政治方面

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將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但南京原有的中央政權機構保留不動,從六部到國家禮器一應俱全,成為明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這就形成了明王朝的兩京制。崇禎死後,兩京制便充分發揮了其作用,包括史可法在內的南京官僚迅速啟動了這套“備份系統”。正是由於這套“備份系統”的存在,使得明王朝的殘餘勢力迅速組建了弘光政權並控制了南方的半壁江山。

崇禎自縊殉國後,弘光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是怎樣的?

經濟方面

弘光政權控制著荊楚浙閩粵桂滇等南方大部分地區,坐擁東南“天下財賦所出之地”,天然糧倉多在於此,明朝中後葉的工商業盛極一時,相對於清朝、大順和大西政權,弘光政權的財力是最為雄厚的。

時有記載:“東南歲輸糧米輸百萬,金錢數百萬以京邊,動稱不足。今我糧運、銀運盡行南還,賊將存倉之餘粒、栲索之金為泉源乎?賊起飢矣,貧矣。”而北方在農民軍和清朝的雙重衝擊下,經濟已瀕臨崩潰,民生凋敝,財賦匱乏,宛然已經成為明王朝的“爛攤子”。

崇禎自縊殉國後,弘光政權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是怎樣的?

軍事方面

在整個弘光政權的軍事部署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史可法提出的“設四藩”。“臣酌地利,當設四藩。其一淮、徐,其一揚、滁,其一鳳、泗,其一廬、六。以淮、揚、泗、廬自守,而以徐、滁、鳳、六為進取基”。史可法的設想是在南京由北至西構築起兩道人為防禦線,加上長江天塹,李闖軍及清朝八旗欲攻取南京就需要突破這三道銅牆鐵壁。

此外,“鎮兵額三萬,歲供本色米二十萬,所收中原土地即歸統轄”,意即四鎮共有兵額十二萬。值得一提的是,關於計餉兵力的確切數字,有記載:“江北四鎮十二萬,楚鎮五萬,京營六萬,江督、安撫、蕪撫等八鎮二十萬。”就按計餉的兵額算,弘光政權的兵力已達四十餘萬,可想而知,在各鎮擴軍之下,弘光政權的兵力可達百萬之多,這是清朝八旗、大順、大西政權望塵莫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