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這四句話警示世人,言簡意賅,領悟了終生受用。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熊哥說道”關注我們!

我們學習包括《道德經》在內的中華經典文化,目的就是為了把先賢幾千年總結下來的經典智慧用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使我們的人生更順利更有意義。

在《道德經》中,老子給我們總結了很多為人處事時該有的態度。其中有四句話給了我們深刻的警示。


老子講“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他告訴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如果違背天道必摔跟斗;如果順應天道,自然吉祥安康。


《道德經》這四句話警示世人,言簡意賅,領悟了終生受用。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一個水杯,假如它已經裝滿了水,這時候如果你再往裡倒水的話,水就會溢出來,這個時候還不如停止倒水。

這個形象的比喻其實就是警示我們在做人的時候千萬不要驕傲自滿。

人性有一個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人一旦有點成就,比如有錢了,有地位了或者出名了,就容易飄飄然,容易得瑟,甚至在別人面前彰顯出那種驕橫張狂,這是人性的一大弱點。

俗話說“得瑟是死亡的前奏”,一個人一旦張狂、飄飄然,往往就會大禍臨頭。《尚書》裡也有闡釋過“謙受益,滿招損”。

因為當一個人飄飄然、嘚瑟和張狂的時候,他不僅會到處樹敵,得罪很多人。而且還很容易矇蔽自己的智慧,使得自己在進退得失的時候,拿捏不好分寸,最終為自己埋下禍根。

所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警示我們,人的一生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不要覺得了不起,不要在別人面前居功自傲,更不要嘚瑟張狂。


《道德經》這四句話警示世人,言簡意賅,領悟了終生受用。

■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一把尖刀,你把它打磨得特別尖銳,那麼這個很尖銳的尖刃或者刀刃,就非常容易折斷,自身不保。

這個現象提醒我們,在我們生活中有這麼一種人,他為人處事不厚道,說話辦事尖酸刻薄,不留情面,不積口德,老是出口傷人。

一個人說話要有一點德性,不要把出口傷人當個性,老刺激別人,讓別人難受。比如有人說,我說話難聽,因為我做人直率,其實他不是直率,而是素質低劣,這是非常愚昧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待人接物的時候不能帶刺,帶刺就意味著不懂得尊重體諒別人,只顧自己一時痛快,不顧及別人內心裡的感受。

經常讓別人難受的人,他的後果就是他的鋒芒很快就會被斬斷。

大家想想,一個人在單位裡邊帶著刺兒,經常頂撞領導,讓同事不高興,我敢說你待不長,每一次被提拔的機會可能都會失去。

所以做人一定要體諒人、尊重人,絕不可口出狂言、出口傷人。

雖然有時我們提倡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是特定的場合,在普通生活中一定要尊重別人,讓別人愉快,讓別人舒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是一個做人的自覺。


《道德經》這四句話警示世人,言簡意賅,領悟了終生受用。

■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一個家庭特別有錢,但能守幾代人?人們說我們到底該給孩子留點什麼?有人說留錢財。

實際上如果說孩子素質高,錢多一點無所謂,如果孩子德性不行,留給孩子錢財越多,毀滅得越快。

假如說一個人的素質不高,想吃喝玩樂,可他沒有錢,那他可能就老老實實打點工賺點錢,平平安安過一生。

其實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錢財,而是在基本的生活滿足的條件下,多給孩子智慧和德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錢財再多如果不懂珍惜和打理很快就會揮霍一空,如果說孩子自己有德行,有能力,會駕馭,他自己會到社會的大浪中去搏擊,去創造他美好的生活。


《道德經》這四句話警示世人,言簡意賅,領悟了終生受用。

■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富可以稱為經濟上闊綽,貴可以稱為位高權重。大富大貴,那就意味著權力又大,錢又多,但如果他驕橫,看不起別人,飄飄然了,必然引火燒身。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有的人稍微有一點地位和財富之後,看不起別人,自高自大,甚至常常諷刺和嘲笑別人。

結果不知不覺給自己埋下禍根,給自己挖了很多的坑,咎由自取。直到倒黴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因富貴而驕,以至於自己今天落入如此不堪的境地。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實際上是告誡我們,無論貧窮還是富貴,做人永遠要謙卑,永遠要尊重和體諒別人,而且一旦財富到了一定程度以後,要懂得與人分享。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自勝者強,真正的厲害,真正的強大是自強,把自己的弱點給征服以後,立在天地之間,做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順應天道者自然吉祥安康。


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弘揚中華優良美德。感謝您識別關注《熊哥說道》或留言、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