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是織布聲還是花木蘭的嘆息聲?

北朝民歌《木蘭詩》開篇第一句中的“唧唧復唧唧”到底是織布聲還是木蘭的嘆息聲,目前學者們眾說紛紜,本文采用訓詁釋今、尋章摘句的研究方法,闡述了“唧唧”一詞的來龍去脈,解釋“比興”的古典詩歌修辭表現手法,加深詩歌意蘊審美的認知,希望對古文學者們在閱讀古詩、理解古義的研究方面而有所幫助。

1、

《木蘭詩》中“唧唧復唧唧”到底是織布聲還是木蘭的嘆息聲,最近這種爭論甚囂塵上,這本來屬於一個簡單的文學問題,在古代不會出現這種疑問,因為古人都在家中織布,很容易明白詩中“唧唧”的含義,但是現在的學者們幾乎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會引起一些誤會。我簡單解釋一下,請各位學者多多批評指正。


“唧唧”的古音讀作“吱吱”或者“滋滋”。

“唧”字並非先秦古字,而是秦朝之後由“嘖”變化而來。

“嘖嘖”的古音讀作“瑟瑟”或者“嗦嗦”。


無論是“唧唧”還是“嘖嘖”在古代都表示連續不斷髮出有些刺耳的摩擦聲音。這裡表示機杼聲,也就是古代手動織機發出的吱吱聲。


“唧唧”是織布聲還是花木蘭的嘆息聲?

古代織機有好幾種,最簡單的是原始手動織機,其後還有斜織機、立織機等等。至於花木蘭使用的是哪一種織機,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再向各位學者探討和請教。


根據“唧唧”這個形容詞,可以推斷木蘭使用的是手動織機,也就是說“唧唧”是手動織機發出的聲音,並不是嘆息聲或者蟲鳴聲。


“唧唧”是織布聲還是花木蘭的嘆息聲?

2、

為什麼現在有些學者把“唧唧”誤以為嘆息聲呢?因為他們對古詩的瞭解不夠深入,不懂古詩中“比興”的古典詩歌修辭表現手法。比興是古代詩歌的常用技巧。對此,宋代朱子有比較準確的解釋。他認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通俗地講,“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徵更加鮮明突出。“興”就是起興,即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與“興”常常連用。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四句話就是比較經典的“比興”手法。先比而後興。用機杼聲“唧唧”來比木蘭的嘆息聲,但是嘆息聲並不直接寫出來,屬於古詩創作手法中的“虛比”,例如李太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影子加起來一共三個人,第三個人就是李白自己,這裡就是採用虛比的手法。


孟浩然《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也是比的手法,用花落比人憔悴,但是詩中沒有出現“人”,因而是虛比。


關於“實比”也舉一個例子對照說明一下,如李太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用蜀道比青天,屬於實比和興的手法共用。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一般放在開頭用“興”,就是藉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在《木蘭詩》裡,“唧唧復唧唧”,就是開篇使用“興”,用機杼聲作發端,引述下面要歌詠的內容,同時也是比,用機杼聲“比”木蘭的嘆息聲。《木蘭詩》開頭屬於“比”與“興”連用。


“唧唧”是織布聲還是花木蘭的嘆息聲?


3、

那麼,為什麼下面的詩句中寫“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呢?


前面講過這句話既然採用比興的手法,那麼就是用機杼聲來襯托木蘭的嘆息聲。嘆息聲屬於虛比,並不會出現在詩中。這個場景描寫的是木蘭在屋子裡悶頭織布,在房間裡面父女之間相對而坐,明明有人卻又對坐無言,相對默然,只有織布機發出一聲一聲的“唧唧復唧唧”。


開頭描寫紡織機發出“唧唧”聲既為表達空寂的境況也是為了強調和襯托木蘭父女憂慮的心情,心事重重的樣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機杼不斷髮出“唧唧”的聲音,但是兩父女卻充耳不聞,紡織機的聲音再大,也能聽到木蘭發自內心、奔湧而出的嘆息聲。


因此,“唧唧復唧唧”描寫機杼聲就是為了突出木蘭的嘆息,並不是木蘭發出唧唧的嘆息聲,木蘭嘆息的時候也不會發出唧唧聲,現在還有一種解釋,把唧唧解釋為蟋蟀的蟲鳴聲。這個想法很出色,的確有古人這樣用。但是這裡並不是表示蟋蟀的蟲鳴聲。


4、

為什麼學者們錯誤認為“唧唧”是木蘭的嘆息聲呢?


因為現代古文化學者們都是“科學教育”之下的、已經形成固化邏輯思維方式的科學家,他們號稱文科學者,而實際採用理科邏輯分析方法研究文學藝術。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錯誤認知。我認為完全以科學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其實並不一定適合文學。


他們採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把“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句話硬要“指實”,非說沒有機杼聲。其實原作者要表達的含義是“機杼聲”那麼刺耳而且不間斷的重複,但是依然掩蓋不了木蘭的嘆息聲。這是文學上的表現手法,闡述明明聲音很大,但就是“充耳不聞”。形容人們在憂愁的時候,只顧著埋頭思慮心事,對其他的事情恍若不聞。“不聞”不是沒有聲音,而是“有也聽不見,聽不到”。


現代學者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方法就充耳不聞。明明學習古文必須從四書五經開始,偏偏他們不讀這些經典書籍,每天埋頭學英語寫論文,靠計算機和數據分析來研究古文,假如讓這些學者們分析李太白《夜宿山寺》“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他們的邏輯思維方式大致是“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然後採用科學分析證明危樓不可能高百尺,手當然不能摘星辰,最後得出結論:太白居士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者,屬於胡說八道。我倒是認為這些學者們才是真正的胡說八道。


現代學者們為何做不出一首好詩來?原因就是在於他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科學思維。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之下,恐怕將來再也無人能寫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樣的詩句。目前這種錯誤認為“唧唧”是木蘭的嘆息聲只是開始,今後會發生越來越多類似的信口開河、錯解古詩的事情,如果古文水平連粗通都達不到,怎能好為人師?他們自己都處在蒙童階段,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將來能繼承中華優秀的古代文化嗎?


科學教育不適用於文學藝術,請求您給我留一些璞玉之材,少一些科學人才好嗎?


5、

關於《木蘭詩》的創作年代。

學術界公認為北朝民歌,但是根據詩意和用詞,我認為應該出自唐朝之後,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將來再向那些學問淵博的前輩學者請教。


6、

附拙作二首


一、


臨危狂風知勁草,

患難苦雨識忠臣。

惕厲諸士當報國,

安邦驅疫振民心。


二、


擊磬荷蕢趨聖門,

深厲淺揭義輕身。

偏傷憂患悲鼓瑟,

請釜相觚沮臧人。


這兩首詩的品階、用詞、立意有一定的區別,請年青的學子們仔細辨別學習。


第一首是夭騊上返虛的詩作。屬於庶者通言的範圍,大抵屬於古漢語所用辭藻。


第二首是鳴庚下辟雍庠序的詩作。屬於虎士寮言的範圍,大抵屬於古儒士族所用辭藻。


夭騊上返虛降一品,鳴庚下居重不動,兩者相差一重二品。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宗伯學(古儒學)弟子, 治學師從先師孔子(宗伯內傳曰周朝尊號魯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師從先師臥農先生(宗伯內傳曰先師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陽躬耕隴畝而自號臥農,並非世間流傳的道號臥龍,孔明先生是儒士而非道家),宗伯牖中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