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的拖延症?

亓槭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之前幼兒園有個孩子有嚴重的拖延症,媽媽為此很苦惱。我們用了下面的方法,最後成功幫助孩子擺脫了拖延症,希望可以作為參考。

1.弄明白是什麼造成了拖延症。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孩子自身就慢吞吞,做事情拖拖拉拉。另一個原因就是受生活環境影響,也就是說在家庭成員中,有拖延症的人。這個孩子呢,是自身一直做事慢慢悠悠,拖拖拉拉。好像在他的眼裡,沒有重要的事情,也缺乏時間觀念。

2.具有克服拖延症的決心和毅力。

我們知道了問題的原因,並且感受到了它帶給我們的不便,那麼就要下決心好好改掉。孩子本身自控力就不夠,自律性不強,所以在克服拖延症的過程中,除了孩子,對於父母也是一種考驗。父母需要有耐心的去提醒和觀察孩子,幫助孩子去改掉拖延症。

3.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一起參與。

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的每日生活做好規劃,並且給每一件事都規定相應的時間,這個規劃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這個時間,有的孩子會按時完成,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於未按時完成的孩子,我們可以採取懲罰措施,可以減少他看電視或者外出玩耍的時間。

因為當時我們幼兒園班級裡設置了獎勵板。對於表現好的孩子就會獎勵小星星,獎勵最多的孩子,每個月會有禮物🎁。所以,我告訴笑笑,只要她能夠在老師規定的時間裡,做完老師要求的事情,她就可以獎勵小星星。笑笑很爽快的答應了。當她第一次做到吃飯沒有吃到最後的時候,我及時給予了表揚和獎勵。就這樣,在類似的事情中,笑笑做事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而且,我們也讓媽媽在家實施了同樣的方法。比如笑笑在規定的時間內,穿好鞋子,媽媽就會獎勵小星星。

這樣的方式,我們實施了不到一個月,笑笑的拖延症就有了明顯的改善。到後期,她不會再跟著我讓我獎勵小星星了,而且在做任何事情上,她都表現得很積極。


熱愛教育的云云老師


要解決拖延症,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輕微的拖延症表現:

起床的時候,穿好上衣還要再坐一會,明明三分鐘可以起來卻用了五分鐘。


中度的拖延症表現:

工作的時候,剛準備工作就胡思亂想,不知道思想飛到哪裡去了,好不容易把思想拽了回來,看看時間還挺早,還是看個視頻再工作吧,成功的把上午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推到了下午三點。


重度的拖延症表現:

好不容易到了週末,上午要去買菜,中午要洗衣服,晚上還約好閨蜜一起逛街。然而,上午睡了懶覺,中午又不想動,給閨蜜打電話說下午要洗衣服。直到躺在床上,才想起來菜沒買,衣服沒洗,一天都沒出門,什麼事都沒幹成。


各位看官請對號入座。

拖延症不僅會耽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嚴重的還會危及身心健康。而且,拖延症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家長得了拖延症,孩子也會被傳染,拖延症對於孩子的影響更為嚴重。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習慣的養成都會受到拖延症的影響,直接關係著孩子的成長和健康。



拖延症的具體表現

1、學習方面:作業總會拖到很晚,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孩子作業一推再推,直到晚上才去完成,特別是假期或者週末,作業總會推到最後一天。

2.、生活方面:早上起床要喊三遍,總是最後一個吃完飯。孩子早上賴床,直到沒有辦法拖了才會起,吃飯特別慢,愛做小動作或者看電視,別人碗都洗好了他還在吃。

3、心理健康方面:患了拖延症的孩子會變得焦慮和抑鬱,因為拖延而變得懶散,總是不停的自我否定,出現內疚感和自卑心理。

4、個人習慣:養成懶散、消極的個人習慣,失去主動性和進取心,無法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拖延症一定要重視!

當發現孩子患了拖延症,家長一定要重視,當拖延成為孩子的個人習慣,再糾正會變得十分困難。孩子學習成績差、沒有學習積極性、沒有責任感,都是拖延症在作祟。

家長試圖用口頭教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擺脫拖延症,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拖延症是長期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若想根治,必須要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

拖延症的解決方法

一、首先要找到“傳染源”,家長在治療孩子拖延症的同時,也要自問一下自己有沒有拖延症。


如果有,那就要先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在孩子面前要表現得更加勤快,做事情要乾淨利索,做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永遠是家長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二、要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時間觀。拖延症主要是因為“懶”,而懶則是因為時間觀念差。

要讓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時間的價值,家長在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可以挑一些時間觀念比較強的遊戲,比如規定時間內的拼圖比賽,限時計數的遊戲,當孩子贏了比賽,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強化孩子獲得的成就感。


三、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計劃,計劃一定要具有即時性。拖延症患者最擅長給自己制定計劃,然後到晚上宣佈計劃失敗,再重新制定下一天的計劃,惡性循環。計劃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計劃的延時性。總是計劃一天要完成的任務,最終拖到晚上難以完成。

所以給孩子制定計劃,計劃一定要是即時完成的。拖延症最怕的就是“拖”和“延”,計劃規定幾點去做什麼,那到時間就立刻執行。


四、多獎勵孩子,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們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快並沒有好處,也就是孩子內心裡沒有“快”的動力。當孩子能夠快速的完成任務時,家長不但不鼓勵,還會給予孩子新的任務,那孩子為什麼要“快”呢?

孩子“快”不但節約了時間,還保證了效率,那麼家長就該多獎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不拖延”是有意義的。比如當孩子按時完成了家庭作業,家長可以讓孩子利用剩餘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不拖延”所帶來的好處。

最後,要跟家長朋友說的是,當拖延成為了孩子的習慣,再想糾正就會變得難上加難,而且拖延會像病毒一樣蔓延,生活當中的拖延會很快遷移到學習、性格、人際交往等方方面面,讓孩子徹底成長為一個“懶人”。家長要從日常小事中做起,慢慢糾正孩子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別再讓拖延耽誤了孩子學習和成長。

(本文部分內容引用自教育圓桌,如侵刪)


運動育兒團


面對孩子拖延症的行為,家長們千萬不能不聞不問、掉以輕心,但是,也不要表現出急躁情緒,急於求成。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一、啟發孩子的競爭心理。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孩子們沒有接觸社會,他們感受不到緊張。但他們總要長大,如果從小養成拖拉磨蹭的習慣,做事沒有效率,那麼她就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足。所以,我們從小適當的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競爭意識是很有必要的。像我現在會有意識得讓我家孩子,在外面和小夥伴玩的時候,和他們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細等等,讓孩子再競爭中逐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養成敏銳捕捉信息並做出反應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家裡也會比賽,比早上起床穿衣服,比朗誦課文,比做家務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適應,我兒子現在也慢慢養成了做事講效率的習慣。有時,適當增加些生活的緊張氣息,不但能夠使孩子養成做事講效率的好習慣,而且對孩子日後的成長和獨立精神的形成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讓孩子嚐到磨蹭的後果。

比如我家孩子,之前不是早上早餐吃的慢麼,告訴他快遲到了也滿不在乎。我現在就是這樣早餐沒吃完就不準去上學,我說到做到,然後有幾次遲到,被老師狠狠批評,現在不用我催,我也吃的很快了。還有周末本來都說好的,吃完中飯就立馬出去玩,結果他還是邊吃邊玩,一再告誡也沒用,有一次我火了,直接拉起我老公就走,他就急哭了。這樣我做了兩次,我就是要告訴他,因為你吃飯太慢,耽誤我們玩的時間,這是對你的懲罰。要把大人的話聽到耳朵裡,放到心裡去。就是讓孩子嚐到幾次磨蹭的後果,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效率了。

三、反話正說。

我家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我就會說,我們家兒子好棒的,現在吃飯比以前快好多了,寫作業也會按時獨立完成了,然後他就會特別高興,結果果然令我驚喜,刮目相看。

四、教孩子合理的安排時間。

現在我們家孩子不會一放學就打開電視了,他會先把作業做好,然後我檢查都對了,還有時間的話,我會讓他先閱讀下學過的課文,寫一下生字,然後把學習用品收好,準備明天要帶去學校的東西,省的第二天這也找不到,那也找不著。 然後現在晚上吃飯,我會給他15分鐘的時間,如果超過了,那麼晚上的動畫片就取消,直接上樓洗澡睡覺。如果能在15分鐘吃完,那就可以多看10分鐘電視,我晚上規定9點洗洗睡的。但是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時,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於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得又好,又能節省時間。


尚曉佩佩


我發現我都有拖延症,而且有的時候還比較厲害。

比如起床,我睡覺的時候告訴自己,明天要7點起床。不錯,6點多都醒了,看看手機,再睡個回籠覺,真正的起床到10點多。

比如睡覺,我告訴自己,一定11點之前要睡覺。事實是刷視頻,看頭條,或者看微信,有的時候其實什麼收穫也沒有,看的東西也無聊,可就是睡得越來越晚。

我也反思自己,為什麼?自制力差?也有這個因素,主要還是沒有吃虧。比如上班,我總是拖延到快遲到了,趕緊出發,每次都還能提前幾分鐘到。我挺得意的,直到有一次,路上出了一點狀況,結果遲到三分鐘。從那以後,我會上班比往常提前10分鐘。

睡覺為什麼總是晚睡,因為白天可以補覺。

起床為啥起不了?因為沒有工作在等你。如果真的是上班,那不得不起早,也能起來

所以孩子的拖延症,也沒必要太焦慮,如果因為拖延被老師批評了!或者某次不拖延,他發現學習生活更輕鬆了。慢慢會改過來的。

我原來很焦慮自己的拖延症。後來我發現其實好多人比我更嚴重。當然為了讓自己不拖延,更優秀,我就列一列最緊要的是什麼事,次之,是什麼,按照順序,一件一件,這樣會好很多。至於生活中,偶爾拖延一下,無傷大雅。

所以,如果孩子的拖延症不嚴重。大可不必焦慮,讓他自己吃幾次拖延的虧。然後會因為不拖延而有收穫,自然會慢慢改掉!孩子可塑性很強的!大人一味地說教可能會適得其反!


幸福小塵埃


想改掉孩子的拖延症,我覺得家長可以試試以下的幾個小方法:

一、幫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

孩子做事拖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 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臥室裡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 另外,與孩子一起討論拖延的害處也必不可少,家長要明確向孩子指出拖延是有害終生的壞習慣。

二、多一些表揚,鼓勵和獎賞

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去做,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另外,父母應該讓孩子感覺到做事情快對自己更有好處,感覺到做事快的值得,他的動作自然就快得起來了。不過,當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時,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物質獎勵,比如帶孩子外出遊玩,給孩子買他想要的玩具等,這樣效果更好。

三、不能責備打罵

其實,對於孩子做事拖延,家長採用發脾氣的辦法是於事無補的, 比如有的時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較慢, 這時如果家長再在一旁火冒三丈, 孩子便會越發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變得更慢了,所以責備打罵,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四、巧用比賽法

對付這些“小拖延症患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巧用比賽法。孩子們都有一顆愛比賽的心,父母們不妨試試。

運用比賽法,可以有三種方式:

1、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賽。

2、讓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賽。

3、家長與孩子比賽。

五、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只有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他才能夠自覺地讓自己快起來。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嚐磨蹭的後果,這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辦法。

以上就是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的五個小方法,家長們,如果覺得有道理,不妨試試吧!











小字生香


拖延症顧名思義沒有時間概念(針對幼兒階段)

建議以下幾點:

1、培養時間意識,增強時間概念

2、將學習或活動內容適當調整順序或降低難度,讓其產生對活動的興趣,逐漸增強信心

3、成人減少過多的催促和囉嗦,那將是無形潛意識的催眠

4、安排計劃合理的學習生活表,對錶現較好的行為一定要給予及時的回應,鼓勵肯定進步



雨的代價


你好,這裡是公務員小課堂,很高興為你解答。

孩子有著拖延症。其實就是想方設法偷懶。一般寫作業的時候,孩子就習慣性的拖延症。我建議可以這樣做。

第一。我們和孩子商量好。完成了這個事兒。就可以怎麼樣。比方說寫作業。現在很多孩子一說到寫作業就拖拖拉拉。甚至拖到吃飯就想著不寫了。或者說拖到晚上太晚了,他就知道你不會逼他寫了。當我們在做作業之前。就和孩子商量好,我們把這個完成了,或者說是我們完成了多少就可以去玩,或者說允許他玩一把遊戲。吃點什麼東西之類的。相當於給他一個小目標,完成了之後有獎勵。這樣孩子就覺得有盼頭。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跑馬拉松的。別人問他是怎麼跑完全程的。他說設立很多個小目標,跑完了一段就完成了一個。然後一個一個的完成。那完成作業的話,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輕鬆一點。

第二。孩子如果有拖延症。很大程度可能是因為家長讓他完成了這個,又會有另一個事情安排上了。平時都是這樣,所以說孩子想著拖著我這個事兒不完成,你就不可能安排另一個。所以當家長答應了孩子,這個事完成了之後。就給他時間玩,讓他勞逸結合。這樣他急著去玩兒,就不會有拖延症了。相當於事情不能夠一起給他安排完。慢慢來。

第三。如果上面這兩種情況都沒有。那就只有以暴制暴了。[捂臉]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公務員小課堂


①凡事定出完成時間,提前有獎,拖後有罰,比如作業1小時完成,孩子40分鐘做完且有質量,那就要表揚,給一朵小紅花;

②親子經常性地比賽做同一件事,以競賽方式鍛鍊動作協調性與敏捷性,以提高時間利用率的生理機能和快速潛意識;

③有意識地灌輸利用時間的正確理念,形成理性認知,從而自覺督促和自主管理時間。




純藍瀚海


想要改掉孩子的拖拉習慣,首先我們要分析孩子拖拉的原因,再去針對性的找到改善方法。

比如孩子拖拉可能孩子本身就是屬於慢性子,對於時間沒有概率,不管外界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不會輕易的改變自己的行動軌跡,只全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一點一點的慢慢的去做自己的事情。這樣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較安靜沉穩,做起事來也是不慌不忙,對於這種類型的孩子,我們家長就需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拖拉的害處,讓孩子明白拖拉是一個壞習慣。

再比如,也有的孩子做事比較拖拉是由於對這個事情沒有興趣。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當我們去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情時,我們就會很快速的去做,相反,當我們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不喜歡的我們就會變得很拖拉。小孩子也是同樣的,想要改掉孩子拖拉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培養孩子興趣或者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比上一次有進步,我們家長就需要多去鼓勵孩子,這樣孩子也會有動力!

小孩子隨著年齡的成長,本身就是會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我們老是批評他,他就會出現明顯的逆反狀態,就比如寫作業,我們很多家長老是看到孩子寫錯的題目去批評他,卻沒有在他寫正確的題目去鼓勵表揚他,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做作業,從而寫作業拖拉,這個與老師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建議老師和家長改用正面引導的方式,比如說孩子但凡表現的有點好,就給其明確的表現鼓勵,多和孩子互動。





青藤在線


可以嘗試一下獎賞法。先制定一個小計劃或者一個簡單的作息時間表。多跟孩子溝通,知道他心中最想要的獎勵。然後把這些小計劃或者作息時間設計成一個類似於遊戲的規則。也就是讓孩子們把這個看作真實的遊戲,像層層晉級一樣,最終有秩序的完成目標,然後得到相應的獎勵。但中途因為自己的拖延沒有完成計劃也要有相對應的懲罰。但是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清楚是因為自己的拖延而導致的不好結果。對自我意識有所提升。然後最後總要的就是一定要堅持住這個遊戲。這樣慢慢就會有起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