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最近的迷惑行為真的是太多了。

要說這些槽點的來源,還得從一份榜單說起。

此前QQ音樂發佈了一篇《2019華語數字音樂年度報告》,這份榜單由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由你音樂榜打造。

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榜單中發佈的“年度搖滾TOP20”不禁讓人虎軀一震,引起了一輪吐槽大熱。

為什麼?

來看看所謂的搖滾前20就知道了。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我當時的內心: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再看看前三名:尤長靖、王源、蔡徐坤。


這是搖滾?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這也太迷惑了......不僅是我,大部分搖滾樂迷在看到這個排名時都開始懷疑人生。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而騰訊方面稱,此報告摸準了華語數字音樂產業2019年脈象,由大數據走勢展現華語樂壇前景藍圖。


那這份報告到底是如何評選的?

來看看它的評選規則。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這份報告的數據全部來源於從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端手機APP,因此可以看出榜單還是有侷限性的,這幾個平臺本來就相對大眾,比如小眾音樂人和樂迷眾多的網易雲音樂的數據就沒有納入統計,所以不能完全概括樂壇趨勢。

但儘管如此,我還是要說一句,這個結果也太奇怪了。


畢竟今年與往年不同,今年爆火綜藝《樂隊的夏天》又將搖滾帶進了大眾視野,所以想著就算搖滾榜單上沒有一些經典小眾的搖滾,好歹也得有點新褲子、刺蝟這種今年大熱的樂隊吧。

結果只能說......打擾了。


用很多搖滾樂迷的話來講:

“讓他們先搖吧,我先滾了。”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當然,

從榜單上找搖滾樂本就是一件極其不搖滾的事。


拋開搖滾,先說說前三名吧。

我是一個不拒絕任何音樂形式,也接受流行的人,蔡徐坤我不是很瞭解,但他超高的人氣讓我在去任何一個網絡平臺時都能看見他的名字。王源和尤長靖,他們倆的歌我多多少少都聽過,也沒什麼好吐槽的。

雖然一直有搖滾鄙視流行的傳統,但我倒從沒把它們放在對立面,覺得搖滾就好好要搖滾,流行就好好流行,這樣就可以了。

可這份榜單的問題就在這,非得把一點都不搖滾的東西強塞到搖滾裡,引起大家的極度不適。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時至今日,又想起了鄭鈞去年備受關注的“屎論”。


去年鄭鈞參加華少主持的深夜訪談節目《今晚九點見》,鄭鈞表達了對當今華語樂壇現狀的看法。

觀點犀利而真實,當時就提及了榜單公信力崩塌的問題。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如今的榜單就是這樣,我不相信現在還有人根據榜單的排列來聽歌,人們的態度大多是看個熱鬧罷了,因為國內大多的榜單,出來的東西都是不明所以。

不僅如此,鄭鈞還直接把矛頭指向榜單上的流量歌曲,紮了不少粉絲的心。

“但是我一聽,這就是屎啊。”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看似語出驚人,卻在意料之中。

還不忘忠告大家踩到屎這種事誰都做過,重要的是下次要知道避開,不要一直呆在屎堆裡。

嗯......這是一個有味道的發言,鄭鈞說的時候沒有刻意的想攻擊誰,只是很隨意地表達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卻一下子戳中痛點。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這就不得不提及流量和飯圈文化。

流量明星基本都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這些粉絲們都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打榜投票,將自己的偶像頂上各大榜單的前列,而歌本身好不好聽早就不重要了。

而飯圈文化本身就是與搖滾樂相悖的,搖滾樂本身就強調個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流量,並且真正的樂迷也不會去幹沒日沒夜的打榜這種事,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份搖滾榜單的局面就容易理解的多。


當然,很多人會說,搖滾是需要生存的。正是因為許多流行歌手獎將搖滾帶上大眾舞臺,才讓更多人開始認識搖滾接觸搖滾。

其實商業化這種東西,我也覺得無可厚非,畢竟大家都要吃飯,誰說玩搖滾就一定要餓著肚子淡泊名利。就從現在許多音樂節來說,也是在商業化上摸索道路。

可問題是,哪怕是面向大眾的搖滾也不應該丟掉搖滾的內核,我們並不需要所謂的“流量搖滾”,也不是彈著吉他嘶吼幾聲就以為這就是搖滾樂了。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中國搖滾樂曾經歷過輝煌的年代,1986年崔健以一首《一無所有》喊出了中國搖滾第一聲。在此之後,搖滾樂經歷了坎坷浮沉,

但一直還是有一群人,在努力地做著搖滾樂,詮釋自己心裡的搖滾精神。


而許多追求純粹和作品質量的音樂人,他們的舞臺也許還沒有那麼大,也不容易被大家看到,他們的粉絲也不會到處刷存在感,可不能因為很多人看不到,就對優質音樂的標準降低。

流量不是原罪,但如此毫無頭腦的刷榜,到頭來也不過是虛假的泡沫罷了。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而文化層的價值衝突還體現在了最近飽受爭議的綜藝節目《我們的樂隊》中。

這是今年的首檔樂隊綜藝,在節目播出之前就賺足了眼球,這是一檔由江蘇衛視和芒果TV聯合出品的樂隊綜藝節目,據說由《非誠勿擾》原班人馬製作。


一眾人都在等著看這個樂隊綜藝能辦成什麼樣。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先來說說這檔節目的立意,《我們的樂隊》以「樂隊無限公司」為概念,對選手進行選拔招聘,有三位合夥人,分別是市場總裁王俊凱、運營總裁謝霆鋒、技術總裁蕭敬騰。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節目前期有15個最具潛質的候選人,在其中選出10位作為ACE,必須得到三位合夥人的一致通過。ACE是整個樂隊的核心,決定了整個樂隊的調性,成為ACE的選手,可以挑選夥伴組成樂隊。10支樂隊再以“公演”的形式進行磨練,進行PK重組,最後產生一支首席樂隊。

簡而言之,就是將權力下放到最具競爭力的樂手中,讓樂手選樂手,組建屬於自己的樂隊。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第一期播出當天,看到許多音樂博主都在摩拳擦掌要看看這檔節目,於是我也去看了看。


因為本來也沒抱有什麼期待,所以也談不上什麼失望,就覺得是一檔包裹著嗨假和流量的綜藝節目而已,整個內容略顯空洞。

尤其是第一期,明明說是組建樂隊的節目,那也就是說,節目重點放在了組建樂隊的過程上。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但一期節目剪輯下來,樂手的互選環節都被剪掉或者乾脆沒有,導致大家經常一頭霧水。其實我本來覺得,如果以樂隊組建為切入角度的話,說不定會有一些全新的東西,後來看完節目,發現稀碎。

在如今綜藝節目多如牛毛的情況下,觀眾早就審美疲勞,對內容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的樂隊》仍然停留在程式化的節目流程和毫無新鮮感的人物故事上。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其實從節目的立意開始,就覺得這樣的形式太過刻板。

先說「樂隊無限公司」這個概念,從一開始就受到質疑。

看到這個概念的同時,腦海第一反應就出現了五月天的「人生無限公司」,這是前幾年五月天演唱會的概念,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衍生出“北京分公司”、“瀋陽分公司”、“廣州分公司”等待概念。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五迷們也將自己稱為“員工”,把安可時間叫做“加班”,看演唱會叫做“打卡”......演唱會上的短片也都涉及到了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因為五月天而深入大家腦海,以至於很多人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在微博上許多人向節目組發問質疑抄襲。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在我看來,節目組的聲明不痛不癢,對這一概念是否抄襲,我依然持保留意見。

這種以公司概念組建樂隊的形式,強調了選拔和競爭,說白了還是選秀,而從現在看來,節目的形式還是大於組樂隊的內核,樂隊的精神依然沒有體現出來。

也難怪網友們紛紛吐槽:

“為了錄節目臨時湊在一起,根本不是樂隊。”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樂隊這個東西,是有情感和信仰的。

技術當然很重要,但最終是否能組成樂隊,與是否有共同的方向目標,是否有相近的音樂理念等等很多東西有關,樂隊成員要在一起相互扶持,經歷許多的坎坷和磨難,共同成長。

樂隊不僅僅是搭夥,更要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另外,還想強調一點的是,在很多的潛意識思想和對樂隊的文化認知裡,樂隊就等於搖滾,無論是節目組的前期宣發還是觀眾們對於這個節目“不搖滾”的指責,都透露出這一點。

但樂隊這種形式絕不是僅限於搖滾的,而是可以包羅眾多的音樂風格。樂隊的重點不是搖不搖滾,而是是否真正擁有自己的音樂靈魂。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雖然我覺得這個節目非常一般,但看了評價,發現這檔節目大有口碑兩極分化的趨勢。

我覺得這很大一部分原因都來自於這個節目的受眾,必須要說,這個節目很大一部分受眾都來自於流量。

要說起節目的流量擔當,非王俊凱莫屬了。王俊凱作為頂級流量,給節目帶來了巨大的話題性,從微博上就可以看出,大型控評場面真的是一目瞭然。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但是對於TF這三小隻,我一直都覺得他們都還是挺不錯的。如果節目組一定要請一個自帶流量的明星來,那王俊凱真的非常合適了。


王俊凱形象非常正,沒有負面新聞,在當代青年中起著巨大的青年偶像,給人的引導也都是比較正向和積極的,而且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他音樂素養也不會太差。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同時,王俊凱的粉絲們相對也比較健康,絕不是讓人反感的那種粉絲流量,所以王俊凱在帶來巨大熱度的同時又不會引起太大偏差。

雖然話說到這裡,還是會有許多人對王俊凱擔任這檔節目的嘉賓嗤之以鼻,畢竟流量文化和很多資深樂迷本身就存在價值矛盾。

但其實我想說,既然節目已經決定需要很多流量,而且決定了請王俊凱過來,那麼就說明,《我們的樂隊》本來也不是針對資深搖滾迷的。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其實要說起流量和音樂文化的碰撞,最近的《青春有你2》可是把豆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在最新一期青你2中,Jony J終於要發揮自己的導師職責,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畢竟豆芽也是說唱界的一把好手,當年《中國有嘻哈》也是進了全國四強,收穫了一眾粉絲。


之後他的感情也是順風順水,求婚、生娃,現在終於出來掙奶粉錢了。


事實證明,

奶粉錢真的不好掙啊!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渾身上下散發著嘻哈氣息的他,卻在這裡遭遇到了說唱事業滑鐵盧。

這期是女rapper乃萬帶領的rap組要演唱說唱歌曲《Melody》,這組的人員包括乃萬、李依宸、黃一鳴、未書羽、李熙凝、秦牛正威。

可以說,除了乃萬,其他幾個人基本還停留在詩朗誦水平。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

“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

只能說,豆芽聽了也落淚。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這幾句魔性的歌詞真的讓人著魔,不僅霸佔了好幾天熱搜,而且只要聽一遍腦海裡就揮之不去。

一眾網友也開始調侃豆芽:

“有人賺著奶粉錢 還聽著毒藥”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連GAI也來瘋狂心疼(嘲笑)可憐的豆芽: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只能說,比起pick 漂亮妹妹,還是這種爆笑名場面更打動我,我作為一個對這類節目完全不關注的人,也因為這個片段分分鐘變成吃瓜群眾。

如果非要客觀的看待這個事情,那隻能說,這波流量引得好啊,因為這個爆笑場面《青春有你2》的話題熱度估計又是一輪直線飆升。

但是說唱什麼的,根本就不重要了。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其實現在大家對於流量的詬病,就是因為有流量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實力,現在縱觀許多流量明星,你會發現,他們有熱度、有粉絲、有資源、有平臺,他們什麼都留下了,哪怕是一段搞笑視頻......


但唯獨沒留下的,就是好的作品。

不過《青春有你》這種本就是流量節目,所以不多作評價。要說努力在大眾與音樂當中找平衡,還是有很多節目在嘗試的。


就比如《中國有嘻哈》,在第一季製作人請了吳亦凡以後就引起了巨大爭議,更是引發一眾rapper的不滿,紛紛寫歌diss吳亦凡。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你有freestyle嗎?”

“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

也一度成為網絡流行語被人們調侃。

吳亦凡當初在節目裡的作用,最開始也是流量擔當,為有嘻哈帶去了超高的話題性。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這檔節目一季季做下來,人們彷彿也習慣了吳亦凡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到節目也在摸索綜藝和嘻哈文化間的平衡。

雖然槽點滿滿,但《中國有嘻哈》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幫助了嘻哈文化從地下走到大眾的視野之中,讓大家認識到中國還有這麼一群做嘻哈的人,幾年下來,可以說,嘻哈風格在中國舞臺上出現的頻率大幅增長,也捧紅了許多rapper。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但真正做到出圈的,還是《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真是小眾文化與大眾審美的融合。


2019年,網絡綜藝《樂隊的夏天》播出之後,口碑一度爆棚,是真搖滾迷也好,偽搖滾迷也罷,不可否認的是,樂隊、搖滾樂的受眾大大增加,市場也更加被拓寬。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他們為什麼能做到呢?


米未傳媒從2018年9月就開始籌備《樂隊的夏天》,更請來了"輕鬆調頻"的 DJ 李源給所有導演講課,還拜訪了摩登天空、太合音樂、街聲等音樂廠牌,為節目打下紮實的基礎。


節目的內核是樂隊,所以在製作時特別注意保護樂隊文化。


樂夏製作人牟頔曾說:

“這些性格鮮明的人,他們對音樂理想的堅持和熱愛,還有背後的悲歡離合,天生是綜藝節目的寶藏。”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每個樂隊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和音樂風格,既然如此,《樂隊的夏天》乾脆摒棄了音樂總監,讓樂隊們自己負責音樂品質的把控。

從節目的整體流程上來看,也絕不是固有的程式化,而是最大限度地向觀眾呈現了樂隊的風格,以及每個樂隊的成員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將不同樂隊對音樂的不同認知展現了出來。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那你覺得樂夏就沒有流量了嗎?

不是的,他們很聰明,在運用流量的同時又非常明白,不能讓流量掩蓋了樂隊的光芒。

節目最初的淘汰階段,請了兩個偶像化的樂隊——“邦邦樂團”和Vogue 5

在這樣一個搖滾老炮兒聚集的地方,當然沒有掀起多大風浪,但節目藉助他們讓大家看到了偶像樂隊是什麼樣子的。

而且沒有一味的打壓,尤其是Vogue 5,記得當時節目裡張亞東他們幾個還鼓勵他們,提出“長的好看的也能玩樂隊啊”,鼓勵更多的可能性。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之後的女神賽,就是樂夏一整季下來的流量巔峰吧。

周潔瓊、Cindy、VaVa......節目組請了好幾個音樂風格各異、看起來與樂隊一點不搭嘎的人來主唱。

於是就在樂評人裡掀起了大眾流行與搖滾是否能融合的討論。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以及最後總決賽請來的“超級樂迷”李宇春,也有很大的流量和粉絲基礎,但不管是李宇春本人在節目中的表現,還是節目組的剪輯,都沒有讓這個明星喧賓奪主,這樣看下來就非常的舒適。

所以,樂夏不是沒有流量,而是他們的流量隱藏在思考當中。

不是請個流量明星來引一些無腦流量,而是用一些微小的流量來引出大家對於樂隊和流量之間關係的探討。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從《樂隊的夏天》的成功就可以看出,我們的年輕人不是無腦的,當你把這些小眾文化拿到檯面上來,不管是摸爬滾打多年的新褲子、刺蝟、痛仰,還是從未讓大家熟知的Click#15、九連真人......

年輕人是聽得懂的!

不要總把年輕人侷限於流量,就算很多人對音樂的專業知識沒那麼瞭解,但優質的音樂大家是能感受到的。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提了這麼多,最後想說的則是極其重要而現在許多音樂人和綜藝節目都忽略的一點,那就是:

作品大於歌手。


就如同鄭鈞所說,

以前排行榜裡的歌,是因為好聽才為人熟知,可能先火了歌大家才知道歌手本人是誰,歌曲有自己的生命力;現在都是歌手很火,所以他們的歌能上榜。


「用作品樹立人格」,不只是歌手本人,背後還需要太多人的努力,不說什麼未來可期的鬼話,只覺得音樂路是一步一個作品結結實實踏出來的。

“人設”終究虛無,作品才是音樂人真正的血肉,雖然對於現狀而言也許困難,但還是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一點。


從搖滾榜單、我們的樂隊 到 青你2,在流量中找平衡到底有多難?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