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實慘!員工人數僅剩10餘人,年報編制工作都完不成了……

年報季來臨,有些公司業績下滑羞於發佈,而有些公司卻連年報編制任務都完不成了。

3月30日晚間,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431)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員工的薪酬支付困難,公司人員持續大量流失,除馮鑫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協助信息披露事務的證券事務代表也已經辭職。公司目前僅剩10餘人,同時存在拖欠部分員工工資的情形。截至目前,公司現有員工無法承擔2019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的編制工作,公司無法按相關規則的要求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

3月31日,暴風集團股價下跌2.70%,市值僅剩8.3億元。

這家公司實慘!員工人數僅剩10餘人,年報編制工作都完不成了……

截至目前,暴風集團尚未聘請首席財務官和審計機構,存在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的風險。暴風集團2019年9月30日合併財務報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資產為-6.33億元(未經審計),公司存在經審計後2019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負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在法定披露期限屆滿之日起兩個月內仍未披露年度報告,深圳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此外,若公司經審計的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2019年年末的淨資產為負,深圳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

暴風集團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的資產總額 3.60億元,負債總額 10.17億元,公司存在經審計後2019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負的風險。

從市值數百億到窮途末路

2015年,暴風集團正式登陸創業板。上市初期,從7.14元的發行價一路飆升至327元,一度成為當時A股市場股價最高的上市公司,最高峰時市值突破400億元。

這家公司實慘!員工人數僅剩10餘人,年報編制工作都完不成了……

彼時,公司的業績也是可圈可點。

上市前三年的業績來看,2012年-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52億元、3.25億元、3.8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584.73萬元、3853.73萬元、4194.15萬元。而上市第一年,暴風集團營業收入6.52億元,同比增長68.85%,淨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313.23%。

但從2016年開始,公司業績出現斷崖式下滑,2018年,淨利潤出現大幅虧損。

這家公司實慘!員工人數僅剩10餘人,年報編制工作都完不成了……

更糟糕的還在後面。

2019年7月28日,暴風集團實際控制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隨後,暴風集團的股價一路下跌。

現如今,市值僅剩8億元的暴風集團,還欠著數十億的外債。

2月22日消息,暴風集團發佈公告稱,近期公司收到北京仲裁委員會送達的《裁決書》,裁決公司向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支付轉讓價款、違約金等合計4.7億元。對此,暴風集團稱,公司存在無法支付上述費用產生的法律風險。

而此前暴風集團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的資產總額 3.60億元,負債總額 10.17億元。

此外,據暴風集團此前公告,公司因拖欠合作方機房服務器託管費用,合作方已終止提供服務,導致公司網站和手機客戶端不能正常提供服務。公司正在積極與其他合作方洽談。近期公司的主要業務陷入停頓狀態,經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面臨無業務收入來源的風險。同時,公告稱,公司的辦公場地租金支付到2020年2月底,屆時如果無法及時繳納租金,將面臨無辦公場地的風險。

從一家市值數百億的上市公司,走到如今窮途末路的地步,暴風集團的發展,讓人唏噓不已。

嘗試自救前途渺茫

已至末路的暴風集團,還在努力嘗試自救。

今年2月11日,暴風集團公告稱,公司與北京風行在線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風行在線”)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互聯網視聽服務領域開展合作,合作期限為15個月。

根據雙方協議,暴風集團將合法擁有的暴風影音APP,暴風影音PC客戶端,暴風影音廣告系統運營權交由風行在線排他代運營,代運營期限為2020年2月10日起至2021年5月9日止。合同期滿後,如暴風集團決定繼續以代運營方式運營產品,風行在線享有獨家續約權。

風行在線代運營暴風集團PC客戶端、APP所得收益,扣除成本後,代運營的暴風影音客戶端、APP產品收益按照雙方3:7的比例進行分成。收益包括但不限於付費會員收入、廣告收入、內容運營收入等。

按照協議,風行在線需一次性支付給暴風集團100萬元,該費用為代理授權費用,與後續收益分成費用無關。同時,風行在線承諾協議簽署後每月“分成”不少於20萬元收益分成。若按照雙方約定分成比例計算少於該數額的,則風行在線負責在支付分成費用時予以補足。

不過,對於這份合作協議,監管機構提出質疑。

深交所要求暴風集團說明上述代運營安排是否符合互聯網視頻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部門的要求,是否需要履行相關審批程序,是否存在法律風險。同時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董事會未將該協議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原因,是否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

如今這份合作協議能否最終得到履行,還未可知,暴風集團的自救之路,仍然漫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