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是原油价格战的最大赢家?

沙特是原油价格战的最大赢家?

网络示意图

  从原油价格来看,各国油气生产商已无法从当前的市场中获得任何回报,唯一能“救市”的恐怕只有经济规律本身,即,当低靡行情扼杀低效率或高负债产能后,原油供应量下行,价格或许会上涨(还要看需求端),届时,行情将触底反弹。其实,业内目前普遍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即使没有价格战(没有沙特增产),油价也会跌至当前水平,反过来说——也许俄罗斯在维也纳会议上表达的观点是对的——即便OPEC+持续减产,也无法拯救原油市场的颓势。受新冠疫情影响,中美两大经济体对原油的需求至少降低了1,800万桶/日——不考虑其他不利因素——仅此一项,就足以令原油价格跌至谷底。
  沙特究竟为什么要增产?
  维也纳会议后沙特降低官方售价,继而宣布大幅度增产,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油价暴跌,但沙特举动或许并非决定因素——只是迟早而已。
  需求端锐减,全球炼厂降低产能,库存水平飙升。在此背景下,一些页岩油(生产成本较高)公司表示,他们已从上周开始关闭部分油井,该领域的其他公司也于近日纷纷宣布将大幅度减少支出,以应对产能的下降。


  那么,沙特为什么要在这种情况下增产?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在原油需求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如果沙特减产,那么,原油价格会有怎样的变化?沙特的财税收入会有怎样的变化?答案很简单:与当前水平相比原油价格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沙特的财税收入会锐减。反过来说,如果沙特此时降价并大幅度的增产——以“薄利”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扩大销量,以“多销”尽可能弥补行情不利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那么,沙特,这一全球原油开采成本最低的国家,很可能在这场能源业灾难中(相对)成功的避险,再进一步说,当其他高成本产能完全退出市场、需求端(原油价格)复苏的时候,马力全开的沙特还有可能大赚一笔,甚至成为此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美国产能是否会遭到“破坏”?
  在部分媒体谈到沙特价格战对美国产能的影响时,使用了“破坏”(Destruction)一词,但从技术上讲,此说并不准确。因为经济学上的“(产能)破坏”往往是指对特定产能不可逆转的、不可恢复的打击。而从当前的情况及分析师的预测来看,价格战的确已经“破坏”了部分产能,但还有另一部分产能只是被“暂时关闭”,当然,在这部分产能中,有一些只是处于被关闭的边缘,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也可能被永久关闭,同时,也不能排除其重新上线的可能,数据显示,美国这类产能大约有90至140万桶/日。

  否极泰来,需求端的恢复总会到来。那个时候,全球原油产量不会很高(即便沙特保持极限产能),原油价格可能会发生一定的上浮,但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恢复到2020年之前的水平,因为——根据规律——如果价格上涨过快,那么中国将售出其战略储备原油以打压行情,当然,此举对行情的影响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总之,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即便当前原油生产国决定联合减产也于事无补,只有等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有阿拉伯地区分析师认为:最重要的是重新确立沙特对全球原油的领导地位,如此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价格波动给全球原油产能带来的损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