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文 字:侯曉東(惠福體檢科 骨外科副主任醫師)

動作演示:侯曉東 張義孝

通訊員:劉 莎


近期,因疫情原因,很多人室外活動受限,由於缺乏體育鍛煉,機體功能下降,體脂率增加,機體免疫力、肌肉力量下降。如果有一樣不受場地天氣要求的居家運動方式,那再合適不過了。選擇適合自身的居家運動方式尤為重要。我們從各種類型的運動模式和運動功能測試中總結出:廣而泛之的鍛鍊不如專而功之。核心肌群建立的是直立行走的人類立身之本。核心肌群的鍛鍊是幾乎所有體育運動的重點。只有核心肌肉群足夠強大才能在運動時調動更多的肌肉參與其中,平時不容易出現腰痠背痛的情況。


核心肌群的重要性

核心肌群是位於腹部前後環繞著身軀,負責保護脊椎穩定的重要肌肉群,由腹直肌、腹斜肌、下背肌和豎脊肌等組成的肌肉群。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訓練核心肌群的局部運動,除了可以減少軀幹脂肪囤積,還可以加強核心肌群的肌耐力,更有力地支撐上半身,達到改善姿勢的目的。因此加強核心肌群鍛鍊,特別適合長期缺乏鍛鍊的辦公室工作人群、亞健康人群。建議一週運動2-4次,每次30分鐘。在這裡,我們推薦一種有氧運動的核心肌群鍛鍊方式,俗稱“金箍棒”訓練。

“金箍棒”訓練
這裡說的“金箍棒”,學名叫飛力仕棒(Flexibar),起源於物理治療,主要用於小範圍關節活動訓練受損關節周圍肌肉的一種工具。它由玻璃纖維組成,重量低於500g,長約150cm ,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各種顏色,棒兩端的圓柱物由天然橡膠製成,擺動時振動頻率4.6Hz,在達到一定振幅和頻率後會出現棍棒揮舞的風聲,相比徒手運動,增加了運動的趣味性 。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運動原理

振動波透過身體到達不同部位的肌肉,人體對於振動產生的不平衡會對此振動過程產生對抗反應,刺激到肩、肘、髖、膝部關節的本體感覺,使身體深部的肌群,尤其是核心肌群得到被動訓練,使人體平衡能力提高。對抗反應能夠改善核心力量、協調性及穩定性,因此是改善腰背痛、肌肉不平衡、關節不穩定、不良姿態、骨質疏鬆症等的有益運動方式。


動作演示

動作一:下背部和胸部

體位:雙腿分開,微蹲,膝蓋、腳尖朝外,上半身微前傾,保持背部平直。雙手虎口相對手心朝下握杆,雙臂斜垂前方。

振動:往地面上下振動

圖片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動作二:胸部和背部

體位:放鬆背部和胸部肌肉,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手心朝下同時握住棒體平放胸前。

振動:向前後振動

圖片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動作三:臀部和腰部

體位:雙腳分開,稍寬於肩。半蹲位。雙手虎口相對、手心朝下握肝,肩下沉。

振動:往地面向上下振動

圖片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動作四:中背部和背闊肌

體位:弓步站立,虎口相對握杆,雙臂直舉過頭頂,腰部挺直,杆橫放。

振動:上下振動

圖片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動作五:核心肌肉

體位:雙腳分開,稍寬於肩。雙手虎口朝上,手指交叉握杆,杆豎於前。肘微曲,前臂平前伸。

振動:左右振動

圖片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動作六:肩關節和上背部

體位:雙腿分開,稍大於肩。虎口朝上單手握杆,豎於同側。

振動:往裡外振動

圖片

居家運動系列之“金箍棒”核心肌群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