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户外旅游源于19世纪国外兴起的登山运动,是参与者依托原生自然环境远离城市喧嚣、舒缓身心压力、适度挑战自我以及发掘兴趣圈子的特殊旅旅游活动,具有自主性、包容性、参与性与代入感强等特征,正日益成为国人一种新兴而健康的时尚休闲生活方式,备受都市年轻白领的追捧。

我国山岳旅游发展由来已久,是国民最主要的旅游形式之一,是开展户外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随着人们体育消费方式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发展山地户外旅游是满足市场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对释放消费潜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意义重大。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山地户外运动产业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利好为山地户外旅游发展提供了时代契机。

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雄奇险秀聚灵山

上饶灵山旅游资源独特,在上饶“旅游强市”战略目标的驱动下,2015年灵山左溪景区实现深度开发。蒋加龙(2017)提出借力上饶空港优势,提升灵山旅游服务接待力,增强灵山旅游的竞争力,扩大灵山旅游市场的传播,加快灵山户外旅游的发展,将灵山打造为城郊山地户外旅游发展典范。

本篇从梳理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问题着手,构建一套系统性的户外旅游提升策略,探究灵山户外旅游规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方案,并试图探寻山岳型户外旅游发展与提升的一般路径。

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灵山俯瞰视野开阔

一、灵山概况及其户外旅游发展历程

(一)灵山概况

灵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县西北部,《信州府志》称其为“信之镇山”,是道、佛二教圣地,道教列之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灵山山体高大雄伟,堪称天下第一大灵山,在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中享有不可动摇的独特地位。天梯峰作为内最高峰,海拔1496 米。上饶灵山在三清山、武夷山、黄山、龙虎山等全国著名景区的交接点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户外旅游资源赋存独特,总体可概括为“雄、奇、幽、幻、秀、灵”,是集户外旅游、度假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觐、教学科考为一体的城郊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灵山缥缈胜境

(二)灵山户外旅游发展历程

上饶灵山,一直以来就不乏户外旅游者的身影,尤其是在华东地区的户外登山圈子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景区还未正式开发的时候,户外线路夹层灵山大环线、天梯峰登顶、水晶山小环线等名盛一时。灵山户外作为上饶灵山最优质的户外地接团队,从2016年开始,在上饶县清水乡灵山户外地接阿亮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开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驴爬线路。比如灵山西线的中台峰环线、龙头峰--圆墩峰--西台峰三峰连穿大环线、灵山东线的猫咪峰—中华龙脊环线,以及聚讲峰—灵鹫峰穿越、大屏峰—鹅头峰穿越等若干条线路。灵山户外旅游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自发式、散客式发展阶段

2008年以前,灵山户外旅游游客呈零散状态。此时,灵山刚被授予“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处于未正式开发阶段。当地户外活动主要围绕夹层灵山大环线、天梯峰登顶、水晶山小环线进行,户外徒步行程不足8 公里,全程约需5小时。户外组织以自助散客为主,选择自由度大是该形式一个其最重要的特征。这个时期,灵山户外旅游产品相对缺乏,户外经营比较初级。同时,景区道路弯曲狭窄,步道破旧,山体滑坡,悬崖峭壁,户外树林中行走的各种蛇虫兽,给户外旅游带来不少安全隐患。2009年,当地社区居民利用QQ,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户外旅游的宣传,组建地接队伍。作为灵山户外地接团队的带头人阿亮,独具经营开拓意识,先期瞄准灵山户外市场,组织队伍经过实地调研开线,再经优化推出户外线路,开始小规模接待户外驴友,提供户外领队、住宿以及餐饮等服务,然后陆续有当地社区居民、导游效仿。当地接待的户外驴友来自天南海北,绝大多数来自华东户外旅游圈,灵山户外因此在华东户外旅游圈中拥有很好的口碑。

2.有组织、成规模发展阶段

2012年灵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是灵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的一小步,更是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的一大步。此时,灵山专职做户外旅游的团队陆续成立,当地从事向导的社区居民数量剧增,并在周边省域户外旅游圈(包括华东户外旅游圈,华南户外旅游圈以及本省户外旅游圈)中小有名气,户外驴友团队增速迅猛。灵山社区从事户外旅游的向导抓住这个时机,因地制宜,在以往积累的基础之上,对最初的也是被公认的主要户外游览路线(石人殿—水晶山—夹层灵山—天梯峰—茗洋湖)加以升级优化,对未开发或者未完全开发的灵山户外旅游线路进行开拓、更新。2015年,为响应上饶市委市政府关于“把上饶从旅游大市建设成为旅游强市”的号召,灵山旅游深度开发基本全面实现,陡峭石壁上的环形栈道和玻璃栈道修筑完成,带给游客畅爽难忘的体验。2015年12月灵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对灵山户外旅游发展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

3.稳定型、创新型发展阶段

从2016年开始,在灵山地接阿亮的带领下,先后开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户外线路。2016年12月开线推出灵山西线的中台峰环线,2017年12月经过2次开线优化的龙头峰—圆墩峰—西台峰3峰连穿大环线以及2018年3月灵山东线的猫咪峰—龙脊环线。2017-2018年灵山当地社区居民自主招募宣传,诸多江浙沪的户外群体涌入,多数偏好体验未开发路线。寻求刺激与体验是该旅游群体的主要需求特征,另辟蹊径既可省去门票,更可欣赏沿途未开发的风景,接受天然氧吧和道佛文化的洗礼。后续通过回头客和圈友传播,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的游客慕名前来。从2018年开始,灵山当地户外旅游向导升级设备,购买相关户外装备:如户外红外线探索仪,用来应对未开发线路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无人机开始投入使用,户外旅游者可体验灵山航拍风景的魅力。

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

灵山雄霸天下

二、灵山户外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纵观上饶灵山户外旅游十余年发展态势,其基本现状如下:

1.景区基础设施配套现状

灵山景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落后,缺乏完整的户外旅游交通保障,可进入性不强。首先,灵山景区主要以两天一夜户外旅游为主,景区旅游酒店极其缺乏,户外旅游者没有舒适住宿的选择,影响户外游的发展。其次,各子景区内没有正规的旅游用餐地点。户外旅游者游灵山的用餐选择,主要以自带干粮路餐,或者前往周边的农家乐用餐为主。再次,灵山地形不方便露营,野外水资源匮乏,社区户外旅游辅助设施亦未跟上:如旅游停车场、日用品超市、洗手间等旅游基本配套设施都比较欠缺。

2.户外游客相关属性现状

通过随团参与、组织者访谈等调研形式,发现灵山户外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华东地区,尤以江浙沪地区居多,主要组织形式为俱乐部组团、自助散客拼团,活动形式以徒步登山,户外攀岩为主。在中台峰环线的线路途中,一路上隔几步就可见挂在树上的先前踩线的户外俱乐部的小横条,上面写着俱乐部的名称,QQ微信群。

多数户外游客以两天一夜游为主,住宿、餐饮报价相比于传统酒店或农家乐更便宜实惠:提前一天抵达左溪人家农家乐,用餐、住宿;第二天早上天不完全亮就出发,下午天黑之前下山。根据随团访谈结果,超八成的游客对灵山户外旅游持满意态度。

3.户外线路开发经营现状

户外旅游者希望能够经历不走寻常路的户外深度游,因此,不同特色与强度的户外旅游线路被灵山地接团队开发以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如灵山西线的中台峰环线,龙头峰—圆墩峰—西台峰3峰连穿大环线以及灵山东线的猫咪峰—中华龙脊环线,聚讲峰—灵鹫峰穿越,大屏峰—鹅头峰穿越等。其中,灵山西线的中台峰环线是2016年由灵山户外地接阿亮实地勘测开通的一条最经典的西线路线:左溪人家农庄—史家龙井—马脚迹—飞岩瀑布—牛脊背—千丈崖—悬命石—中台峰—大乌鸦弄—龙井—左溪人家农庄。而东线的猫咪峰—中华龙脊环线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深受户外驴友的喜爱。

4.户外旅游扶贫现状

“山高,田少,路险,民贫”是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的切实写照。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灵山脚下,是江西省“十三五”扶贫重点村之一。4年的时间,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山村如今已焕然一新、华丽转身,乡村变美了,产业兴旺了,村民致富了,前汪村还一跃成为全县建设秀美乡村示范村。

上饶县清水乡左溪村是灵山户外旅游扶贫的典型代表。左溪村获得江西中烟集团和上饶县政府援建基金共850万元,编制了全县首个村级旅游扶贫规划,积极打造灵湖花海,特产小吃和民俗演艺一条街。村民创建灵山户外旅游宣传网站,推出“灵山旅游”微信公众号,兴建起千余人的QQ旅游群,通过农家乐、民宿、旅行导览的途径获益。旅游扶贫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灵山旅游开发后,户外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500余万元,旅游从业人员60余人。村民依靠景区售卖农产品、特产、食物、饮料,发展民宿。左溪村还兴建了农村E游村淘服务站,打造特色白水小吃一条街,使更多的贫困农户成为旅游商品的直接提供者。相比过去种植葛根、葛粉等土特产,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实现户外旅游脱贫。

(二)问题分析

1.景区收票与游客逃票之间的利益冲突

灵山在左溪游客中心开设售票点,前往灵山旅游的游客可以凭门票在快速、便捷、安全的线路上游览风景。追求探险体验的户外旅游者另辟蹊径,绕过左溪景区,跟着由当地地接领队沿着未开发景区户外旅游线路进入景区。除省去一笔不小的开支以外,自由度大和户外探险的刺激感也是重要因素。灵山建立官方景区收票是对景区旅游的一种管理,而户外游客逃票省去门票费,造成了景区收益漏损,引发了景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冲突。

2.户外旅游活动引发各种安全隐患

户外旅游走的不是景区路线,路上存在很多艰难险阻。同时,安全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容忽视的。景区道路弯曲狭窄,步道破旧,山体滑坡,隐坑,悬崖峭壁,树林中的蛇虫兽,以及没有安全护栏,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信息不畅,一旦发生险情,救援实施困难。灵山周边森林环境庞杂,森林防护工作难度较大。社区居民,户外旅游者这里随便点燃篝火的现象凸显了防火工作的不足。

3.社区向导专业技能亟待提升

由当地向导组成的户外向导团是整个灵山户外旅游圈的中坚力量,为全国户外旅游者提供户外旅游接待服务。因此,社区向导是否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是当地户外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户外旅游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体验型旅游方式,首先要求领队人员有着强健的身体素质,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灵山风景秀丽天成,配上地接导游的深刻而又生动真实的讲解,才能让户外旅游者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户外地接还应具备讲解绳索使用方法、野外生存技能,确保旅游者安全地享受整个户外旅游过程。

4.村民经营宣传力度不足

灵山户外旅游市场宣传开拓不够完善,客源市场的开发存在较大的缺陷。上饶人都知道灵山,对灵山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来灵山参与户外旅游的市民却屈指可数。自从2006年上饶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国各地来上饶市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灵山作为距离上饶市最近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吸引的外省游客十分不足,大多数游客直奔三清山、婺源等景区。可见旅游者并未将其作为短期停留的旅游首选地,且游客多来自江、浙、沪的香客,并没有形成全方位的旅游市场。户外旅游不仅需要经营者的广而告之的宣传,更应该通过户外旅游者在圈内的口口相传传播开,两者有效结合才能让户外旅游深入人心。

三、灵山户外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为进一步发掘、提升和改善灵山户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更好地满足灵山户外旅游者的出行需求,从五个方面构建了灵山户外旅游发展提升策略。

(一)建立灵山户外旅游体系,加强景区户外管理

户外旅游者偏好深入未开发的景区路线,逃票现象严重,景区治理困难。一方面,可通过收编清水乡户外经营者,充分考虑景区和户外经营两者的角色和利益关系,由户外经营者专门为户外游客提供包括食、宿等接待服务。另一方面,景区可为清水乡社区提供相应公益服务,如为户外经营户设计与制作统一的标识标牌。同时,可以通过公众号、论坛等做有关户外的统一宣传平台,完善景区户外规范体系的同时,达到景区与户外竞合联动,互利共赢。

(二)增强灵山户外宣传力度,树立户外特色形象

灵山应以“地灵”造势,以“人杰”渲染,增强户外宣传力度,打响“户外灵山”强势品牌。灵山连绵起伏,宛若一位侧躺着入睡的江南美女,被誉为“睡美人”,可深入挖掘和包装这一IP,通过QQ、微信、公众号、微博、微电影、网红直播、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驴友圈广泛传播,吸引户外客源一睹灵山“睡美人”风采,让户外圈人士可以真切感受灵山户外景观与体验的独特魅力,以提升灵山户外旅游知名度。

(三)促进灵山户外观光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左溪景区走的是观光路线,户外走的是体验路线。灵山旅游,包括户外和其他形式的发展要走的更远,需要多种旅游方式的融合,应注重开发休闲体验观光游相结合,从而满足顾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从而带动与实现全域旅游发展。如可举办灵山栈道马拉松,灵山转山节,灵山帐篷音乐节,灵山户外山地影视文化节等创意户外活动,实现户外与观光的融合创新,实现景区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四)保护灵山户外生态平衡,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旅游业(包括户外旅游)的核心是旅游资源,正是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才让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对于户外旅游的开展,维护生态平衡是重中之重,需要强化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与资源永续利用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充分延长灵山户外活动开展的生命周期。

(五)提高灵山户外安全系数,健全户外专业管理

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户外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灵山户外旅游线路险峻,路途中需要穿越岩石陡坡,考验户外参与者体魄体能、风险意识、攀爬技能等。应健全专业管理,积极提高灵山户外旅游安全,保障户外爱好者平安出行。一方面,灵山户外从业者应该树立户外安全观,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应急救援电话,并对线路风险进行提示说明,让队员自我评估后谨慎参加;另一方面,应加强从业者户外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积极引进第三方资源,与专业协会或者培训机构对接,对社区户外从业者,尤其是户外向导进行急救、绳索、山地救援、气象气候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对专职领队进行资格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