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

戶外旅遊源於19世紀國外興起的登山運動,是參與者依託原生自然環境遠離城市喧囂、舒緩身心壓力、適度挑戰自我以及發掘興趣圈子的特殊旅旅遊活動,具有自主性、包容性、參與性與代入感強等特徵,正日益成為國人一種新興而健康的時尚休閒生活方式,備受都市年輕白領的追捧。

我國山嶽旅遊發展由來已久,是國民最主要的旅遊形式之一,是開展戶外旅遊的重要空間載體。隨著人們體育消費方式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消費轉變,發展山地戶外旅遊是滿足市場多樣化體育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對釋放消費潛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意義重大。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發佈《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是健身休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利好為山地戶外旅遊發展提供了時代契機。

上饒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

雄奇險秀聚靈山

上饒靈山旅遊資源獨特,在上饒“旅遊強市”戰略目標的驅動下,2015年靈山左溪景區實現深度開發。蔣加龍(2017)提出借力上饒空港優勢,提升靈山旅遊服務接待力,增強靈山旅遊的競爭力,擴大靈山旅遊市場的傳播,加快靈山戶外旅遊的發展,將靈山打造為城郊山地戶外旅遊發展典範。

本篇從梳理上饒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及其問題著手,構建一套系統性的戶外旅遊提升策略,探究靈山戶外旅遊規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方案,並試圖探尋山嶽型戶外旅遊發展與提升的一般路徑。

上饒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

靈山俯瞰視野開闊

一、靈山概況及其戶外旅遊發展歷程

(一)靈山概況

靈山位於江西省上饒縣西北部,《信州府志》稱其為“信之鎮山”,是道、佛二教聖地,道教列之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靈山山體高大雄偉,堪稱天下第一大靈山,在全國各地名山大川中享有不可動搖的獨特地位。天梯峰作為內最高峰,海拔1496 米。上饒靈山在三清山、武夷山、黃山、龍虎山等全國著名景區的交接點上,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戶外旅遊資源賦存獨特,總體可概括為“雄、奇、幽、幻、秀、靈”,是集戶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避暑、宗教朝覲、教學科考為一體的城郊山嶽型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上饒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

靈山縹緲勝境

(二)靈山戶外旅遊發展歷程

上饒靈山,一直以來就不乏戶外旅遊者的身影,尤其是在華東地區的戶外登山圈子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景區還未正式開發的時候,戶外線路夾層靈山大環線、天梯峰登頂、水晶山小環線等名盛一時。靈山戶外作為上饒靈山最優質的戶外地接團隊,從2016年開始,在上饒縣清水鄉靈山戶外地接阿亮的帶領下,陸陸續續開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驢爬線路。比如靈山西線的中臺峰環線、龍頭峰--圓墩峰--西臺峰三峰連穿大環線、靈山東線的貓咪峰—中華龍脊環線,以及聚講峰—靈鷲峰穿越、大屏峰—鵝頭峰穿越等若干條線路。靈山戶外旅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自發式、散客式發展階段

2008年以前,靈山戶外旅遊遊客呈零散狀態。此時,靈山剛被授予“江西省省級風景名勝區”,處於未正式開發階段。當地戶外活動主要圍繞夾層靈山大環線、天梯峰登頂、水晶山小環線進行,戶外徒步行程不足8 公里,全程約需5小時。戶外組織以自助散客為主,選擇自由度大是該形式一個其最重要的特徵。這個時期,靈山戶外旅遊產品相對缺乏,戶外經營比較初級。同時,景區道路彎曲狹窄,步道破舊,山體滑坡,懸崖峭壁,戶外樹林中行走的各種蛇蟲獸,給戶外旅遊帶來不少安全隱患。2009年,當地社區居民利用QQ,論壇等多種形式進行戶外旅遊的宣傳,組建地接隊伍。作為靈山戶外地接團隊的帶頭人阿亮,獨具經營開拓意識,先期瞄準靈山戶外市場,組織隊伍經過實地調研開線,再經優化推出戶外線路,開始小規模接待戶外驢友,提供戶外領隊、住宿以及餐飲等服務,然後陸續有當地社區居民、導遊效仿。當地接待的戶外驢友來自天南海北,絕大多數來自華東戶外旅遊圈,靈山戶外因此在華東戶外旅遊圈中擁有很好的口碑。

2.有組織、成規模發展階段

2012年靈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是靈山風景名勝區發展的一小步,更是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的一大步。此時,靈山專職做戶外旅遊的團隊陸續成立,當地從事嚮導的社區居民數量劇增,並在周邊省域戶外旅遊圈(包括華東戶外旅遊圈,華南戶外旅遊圈以及本省戶外旅遊圈)中小有名氣,戶外驢友團隊增速迅猛。靈山社區從事戶外旅遊的嚮導抓住這個時機,因地制宜,在以往積累的基礎之上,對最初的也是被公認的主要戶外遊覽路線(石人殿—水晶山—夾層靈山—天梯峰—茗洋湖)加以升級優化,對未開發或者未完全開發的靈山戶外旅遊線路進行開拓、更新。2015年,為響應上饒市委市政府關於“把上饒從旅遊大市建設成為旅遊強市”的號召,靈山旅遊深度開發基本全面實現,陡峭石壁上的環形棧道和玻璃棧道修築完成,帶給遊客暢爽難忘的體驗。2015年12月靈山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對靈山戶外旅遊發展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

3.穩定型、創新型發展階段

從2016年開始,在靈山地接阿亮的帶領下,先後開拓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戶外線路。2016年12月開線推出靈山西線的中臺峰環線,2017年12月經過2次開線優化的龍頭峰—圓墩峰—西臺峰3峰連穿大環線以及2018年3月靈山東線的貓咪峰—龍脊環線。2017-2018年靈山當地社區居民自主招募宣傳,諸多江浙滬的戶外群體湧入,多數偏好體驗未開發路線。尋求刺激與體驗是該旅遊群體的主要需求特徵,另闢蹊徑既可省去門票,更可欣賞沿途未開發的風景,接受天然氧吧和道佛文化的洗禮。後續通過回頭客和圈友傳播,華北地區、華南地區的遊客慕名前來。從2018年開始,靈山當地戶外旅遊嚮導升級設備,購買相關戶外裝備:如戶外紅外線探索儀,用來應對未開發線路產生的安全風險,同時無人機開始投入使用,戶外旅遊者可體驗靈山航拍風景的魅力。

上饒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

靈山雄霸天下

二、靈山戶外旅遊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一)發展現狀

縱觀上饒靈山戶外旅遊十餘年發展態勢,其基本現狀如下:

1.景區基礎設施配套現狀

靈山景區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落後,缺乏完整的戶外旅遊交通保障,可進入性不強。首先,靈山景區主要以兩天一夜戶外旅遊為主,景區旅遊酒店極其缺乏,戶外旅遊者沒有舒適住宿的選擇,影響戶外遊的發展。其次,各子景區內沒有正規的旅遊用餐地點。戶外旅遊者遊靈山的用餐選擇,主要以自帶乾糧路餐,或者前往周邊的農家樂用餐為主。再次,靈山地形不方便露營,野外水資源匱乏,社區戶外旅遊輔助設施亦未跟上:如旅遊停車場、日用品超市、洗手間等旅遊基本配套設施都比較欠缺。

2.戶外遊客相關屬性現狀

通過隨團參與、組織者訪談等調研形式,發現靈山戶外旅遊客源主要來自華東地區,尤以江浙滬地區居多,主要組織形式為俱樂部組團、自助散客拼團,活動形式以徒步登山,戶外攀巖為主。在中臺峰環線的線路途中,一路上隔幾步就可見掛在樹上的先前踩線的戶外俱樂部的小橫條,上面寫著俱樂部的名稱,QQ微信群。

多數戶外遊客以兩天一夜遊為主,住宿、餐飲報價相比於傳統酒店或農家樂更便宜實惠:提前一天抵達左溪人家農家樂,用餐、住宿;第二天早上天不完全亮就出發,下午天黑之前下山。根據隨團訪談結果,超八成的遊客對靈山戶外旅遊持滿意態度。

3.戶外線路開發經營現狀

戶外旅遊者希望能夠經歷不走尋常路的戶外深度遊,因此,不同特色與強度的戶外旅遊線路被靈山地接團隊開發以滿足市場個性化的需求。如靈山西線的中臺峰環線,龍頭峰—圓墩峰—西臺峰3峰連穿大環線以及靈山東線的貓咪峰—中華龍脊環線,聚講峰—靈鷲峰穿越,大屏峰—鵝頭峰穿越等。其中,靈山西線的中臺峰環線是2016年由靈山戶外地接阿亮實地勘測開通的一條最經典的西線路線:左溪人家農莊—史家龍井—馬腳跡—飛巖瀑布—牛脊背—千丈崖—懸命石—中臺峰—大烏鴉弄—龍井—左溪人家農莊。而東線的貓咪峰—中華龍脊環線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深受戶外驢友的喜愛。

4.戶外旅遊扶貧現狀

“山高,田少,路險,民貧”是上饒縣清水鄉前汪村的切實寫照。位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靈山腳下,是江西省“十三五”扶貧重點村之一。4年的時間,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山村如今已煥然一新、華麗轉身,鄉村變美了,產業興旺了,村民致富了,前汪村還一躍成為全縣建設秀美鄉村示範村。

上饒縣清水鄉左溪村是靈山戶外旅遊扶貧的典型代表。左溪村獲得江西中煙集團和上饒縣政府援建基金共850萬元,編制了全縣首個村級旅遊扶貧規劃,積極打造靈湖花海,特產小吃和民俗演藝一條街。村民創建靈山戶外旅遊宣傳網站,推出“靈山旅遊”微信公眾號,興建起千餘人的QQ旅遊群,通過農家樂、民宿、旅行導覽的途徑獲益。旅遊扶貧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增加了貧困地區農戶的收入,拓寬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渠道,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工作機會。靈山旅遊開發後,戶外遊客絡繹不絕,年接待遊客人數達到32萬人,旅遊綜合收入500餘萬元,旅遊從業人員60餘人。村民依靠景區售賣農產品、特產、食物、飲料,發展民宿。左溪村還興建了農村E遊村淘服務站,打造特色白水小吃一條街,使更多的貧困農戶成為旅遊商品的直接提供者。相比過去種植葛根、葛粉等土特產,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實現戶外旅遊脫貧。

(二)問題分析

1.景區收票與遊客逃票之間的利益衝突

靈山在左溪遊客中心開設售票點,前往靈山旅遊的遊客可以憑門票在快速、便捷、安全的線路上游覽風景。追求探險體驗的戶外旅遊者另闢蹊徑,繞過左溪景區,跟著由當地地接領隊沿著未開發景區戶外旅遊線路進入景區。除省去一筆不小的開支以外,自由度大和戶外探險的刺激感也是重要因素。靈山建立官方景區收票是對景區旅遊的一種管理,而戶外遊客逃票省去門票費,造成了景區收益漏損,引發了景區與社區居民之間的利益衝突。

2.戶外旅遊活動引發各種安全隱患

戶外旅遊走的不是景區路線,路上存在很多艱難險阻。同時,安全問題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容忽視的。景區道路彎曲狹窄,步道破舊,山體滑坡,隱坑,懸崖峭壁,樹林中的蛇蟲獸,以及沒有安全護欄,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信息不暢,一旦發生險情,救援實施困難。靈山周邊森林環境龐雜,森林防護工作難度較大。社區居民,戶外旅遊者這裡隨便點燃篝火的現象凸顯了防火工作的不足。

3.社區嚮導專業技能亟待提升

由當地嚮導組成的戶外向導團是整個靈山戶外旅遊圈的中堅力量,為全國戶外旅遊者提供戶外旅遊接待服務。因此,社區嚮導是否具備專業知識技能是當地戶外旅遊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戶外旅遊是一種參與性很強的體驗型旅遊方式,首先要求領隊人員有著強健的身體素質,還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能力。靈山風景秀麗天成,配上地接導遊的深刻而又生動真實的講解,才能讓戶外旅遊者留下難以忘卻的記憶。戶外地接還應具備講解繩索使用方法、野外生存技能,確保旅遊者安全地享受整個戶外旅遊過程。

4.村民經營宣傳力度不足

靈山戶外旅遊市場宣傳開拓不夠完善,客源市場的開發存在較大的缺陷。上饒人都知道靈山,對靈山也有一定程度的瞭解,但來靈山參與戶外旅遊的市民卻屈指可數。自從2006年上饒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以來,全國各地來上饒市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但靈山作為距離上饒市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吸引的外省遊客十分不足,大多數遊客直奔三清山、婺源等景區。可見旅遊者並未將其作為短期停留的旅遊首選地,且遊客多來自江、浙、滬的香客,並沒有形成全方位的旅遊市場。戶外旅遊不僅需要經營者的廣而告之的宣傳,更應該通過戶外旅遊者在圈內的口口相傳傳播開,兩者有效結合才能讓戶外旅遊深入人心。

三、靈山戶外旅遊發展提升策略

為進一步發掘、提升和改善靈山戶外旅遊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更好地滿足靈山戶外旅遊者的出行需求,從五個方面構建了靈山戶外旅遊發展提升策略。

(一)建立靈山戶外旅遊體系,加強景區戶外管理

戶外旅遊者偏好深入未開發的景區路線,逃票現象嚴重,景區治理困難。一方面,可通過收編清水鄉戶外經營者,充分考慮景區和戶外經營兩者的角色和利益關係,由戶外經營者專門為戶外遊客提供包括食、宿等接待服務。另一方面,景區可為清水鄉社區提供相應公益服務,如為戶外經營戶設計與製作統一的標識標牌。同時,可以通過公眾號、論壇等做有關戶外的統一宣傳平臺,完善景區戶外規範體系的同時,達到景區與戶外競合聯動,互利共贏。

(二)增強靈山戶外宣傳力度,樹立戶外特色形象

靈山應以“地靈”造勢,以“人傑”渲染,增強戶外宣傳力度,打響“戶外靈山”強勢品牌。靈山連綿起伏,宛若一位側躺著入睡的江南美女,被譽為“睡美人”,可深入挖掘和包裝這一IP,通過QQ、微信、公眾號、微博、微電影、網紅直播、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在驢友圈廣泛傳播,吸引戶外客源一睹靈山“睡美人”風采,讓戶外圈人士可以真切感受靈山戶外景觀與體驗的獨特魅力,以提升靈山戶外旅遊知名度。

(三)促進靈山戶外觀光融合,實現協同創新發展

左溪景區走的是觀光路線,戶外走的是體驗路線。靈山旅遊,包括戶外和其他形式的發展要走的更遠,需要多種旅遊方式的融合,應注重開發休閒體驗觀光遊相結合,從而滿足顧客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旅遊需求,從而帶動與實現全域旅遊發展。如可舉辦靈山棧道馬拉松,靈山轉山節,靈山帳篷音樂節,靈山戶外山地影視文化節等創意戶外活動,實現戶外與觀光的融合創新,實現景區與社區的協同發展。

(四)保護靈山戶外生態平衡,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旅遊業(包括戶外旅遊)的核心是旅遊資源,正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才讓旅遊者前來進行旅遊。對於戶外旅遊的開展,維護生態平衡是重中之重,需要強化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利用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充分延長靈山戶外活動開展的生命週期。

(五)提高靈山戶外安全係數,健全戶外專業管理

安全問題一直是影響戶外旅遊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靈山戶外旅遊線路險峻,路途中需要穿越岩石陡坡,考驗戶外參與者體魄體能、風險意識、攀爬技能等。應健全專業管理,積極提高靈山戶外旅遊安全,保障戶外愛好者平安出行。一方面,靈山戶外從業者應該樹立戶外安全觀,在危險區域設置安全警示標識、應急救援電話,並對線路風險進行提示說明,讓隊員自我評估後謹慎參加;另一方面,應加強從業者戶外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積極引進第三方資源,與專業協會或者培訓機構對接,對社區戶外從業者,尤其是戶外向導進行急救、繩索、山地救援、氣象氣候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並對專職領隊進行資格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