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當辨虛實,請慎用清熱瀉火藥

作者/羅嶽良


“上火”是我們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事,很多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有的人表現為口腔潰瘍、牙疼齦腫,有的人表現為咽喉幹癢、疼痛,有的人表現為目赤耳腫,雖然它們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中國人往往能敏銳地發現這是“上火”,並且很多人條件反射地選擇清熱瀉火藥來“滅火”,然而很多時候這種看似合乎邏輯的選擇是錯誤的


有人可能會感到驚訝疑惑——為什麼呢?


因為中醫所說的“上火”分為“虛火”和“實火”兩大類,“虛火”和“實火”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們不但發病機制不同、臨床表現迥異,而且治療原則截然相反。當我們“上火”時,不加辨別地使用清熱瀉火藥,若為“實火”,瀉火藥自然表現出色,滅火於無形,還病人以清涼;若為“虛火”,往往沒有效果或者短期獲效,而且之後“上火”會更加頻繁和嚴重。

因為“虛火”的病因不是體內的火太亢盛,而是體內火不足(中醫稱之為“陽氣不足”)導致陽氣浮越於外,其本質是陽氣不足(民間稱之為“火不足或者生氣不足”),陽氣不足時服用清熱瀉火藥,猶如雪上加霜,只會加劇陽氣的損傷和衰敗,使“虛火”發作更加頻繁和嚴重。


那“上火”的人,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呢?


筆者認為首先要認識到上火分為由陽氣太亢盛引起的“實火”症和陽氣太虛衰引起的“虛火”症,並且知道如何辨別它們;其次,明確上火的虛實之後,對症用藥。


上火當辨虛實,請慎用清熱瀉火藥


一、著眼整體辨虛實

臨床上經常有病人跑來跟我說:“羅醫生,我上火了,給我開點瀉火藥吧”。這個時候我並不會立即給他開藥,而是會關注一些看似和“上火”並不相關的細節,比如觀察患者的神態、舉止、面色;辨別患者的聲音、氣息;詢問患者平素怕冷還是怕熱,是否容易口渴,口渴時喜歡飲用冷水還是熱水以及飲水量的多少,並且瞭解患者飲食、睡眠、大小便情況;最後查看患者的脈象和舌象。根據這些整體情況判定患者的“上火”屬於“虛火”還是“實火”。具體詳述如下:


“實火”的整體表現:上火的具體部位紅腫熱痛較為明顯,病灶顏色偏紅豔,精神充沛,不知疲倦,甚至張目不眠,感覺身輕有力,喜動不喜臥,面色唇口偏紅,聲音響亮,言語不休,口臭氣粗,口渴飲冷,煩躁飲冷不休,惡熱貪涼,脈象大而有力,舌象幹黃少津,舌面可見紅色芒刺。以上陳述只是一些常見的症狀,實際上我們可以對患者方方面面的表現進行觀察分析,目的就是分辨出患者是處於“不足”的狀態,還是“有餘”的狀態,若整體本質為“有餘”,則為“實火”。


“虛火”的整體表現:上火的具體部位並沒有明顯的紅腫,顏色偏青白或者稍淡紅,神態偏不足、疲倦、甚至萎靡不振,感覺身重乏力,懶動喜臥,面色唇口青白,喜歡安靜,不喜熱鬧,語聲低弱,甚至懶得說話,平素四肢偏涼、畏寒喜暖,口不幹,滿口津液,不喜喝水,即使喝水也要喝熱水,或者口乾時只想溼潤舌頭並不想多喝,飲食無味,小便偏清,大便偏稀。脈搏細微無力或浮空,舌象潤滑(或白滑,或青滑,或黃滑,或暗滑等)。以上列舉的僅僅是一些常見症狀,實際上我們可以對患者方方面面的信息進行觀察整理,目的就是分辨出患者是處於“有餘”的狀態,還是“不足”的狀態,若整體本質為“不足”,則為“虛火”。


總之,虛火的病人雖然有上火的局部症狀,比如口腔潰瘍、牙疼齦腫、咽喉疼癢、目赤耳腫、面生紅痘等等,這些局部症狀有點像“火症”(中醫稱之為“陽症”),但是當你全面瞭解患者情況後便會發現,這類病人很多地方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系列的虛症(中醫稱之為“陰症”),筆者將這種“虛火”的病理狀態歸納為

“萬陰叢中一點陽”


二、調和陰陽火自平


“實火”的病理機制是體內邪火亢盛,若不把亢盛邪火撲滅,那機體津液有被邪火灼耗之憂,故治療“實火”的基本原則是清熱瀉火。邪火平,陰陽才能恢復正常的平和狀態。


若患者整體表現為“實火”,且以舌尖紅、舌生潰瘍為主症,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則提示心火亢盛,可選用導赤散隨證化裁以瀉心火。


若患者整體表現為“實火”,且以目赤腫痛、耳聾耳腫為主症,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膽經繞行於耳朵周圍,則提示肝膽邪火亢盛,可選用龍膽瀉肝湯隨證化裁以瀉肝膽之火。


若患者整體表現為“實火”,且以上下牙痛、滿面發熱、牙喜寒惡熱、牙齦紅腫潰爛、牙周出血、口氣熱臭、唇口腫痛為主症,中醫認為胃經繞行於唇口、牙周、面部等部位,則提示胃火亢盛,可選用清胃散隨證化裁以瀉胃火。


若患者整體表現為“實火”,且以咽喉紅腫疼痛為主症,可選用銀翹馬勃散隨證化裁以瀉肺咽之火。


若患者整體表現為“實火”,且有大便閉塞、痰瘀阻鬱等鬱堵指徵時,陽氣鬱而不通引起邪火亢盛,火鬱盛極必然要尋求發洩之路(即“火鬱發之”),有的患者就以“上火”的方式發洩出來,此類“上火”雖屬於“實火”,但治療關鍵決不在“清”,而在於“通”。只有堵塞之邪得以祛除,陽氣之鬱才能得以解除,機體陽氣才能恢復流暢無阻的狀態,亢盛邪火也就無法形成,自然無需通過“上火”的方式來發洩亢盛之火,“上火”之症自然告愈。


上火當辨虛實,請慎用清熱瀉火藥


“虛火”的病理機制是陽氣衰弱,固攝無權,導致腎中元陽浮越於外。生理狀態下,腎中元陽宜藏不宜露,而“虛火”正是腎中本該藏起來的元陽跑出來了,因此治療“虛火”的關鍵在於一個“藏”字。腎中元陽跑出來形成“虛火”之症的原因是陽氣衰弱導致固攝無權,所以把從腎中跑出來的元陽藏起來的具體方法為“溫陽收納”。若為輕症可選用封髓丹、甘草乾薑湯,重症當選《傷寒論》中四逆、白通、通脈四逆等方。


筆者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虛火”是陽氣衰弱後腎中元陽浮越於外的陽虛症,大家不可被“上火”這一名字中的“火”字干擾,更不可誤認為是“實火”病症而使用清熱瀉火藥來治療。因為清熱瀉火藥會使體內陽氣進一步衰敗,使陽氣的固攝之力更加不足,導致腎中元陽更加浮越於外,從而使“虛火”發作更加頻繁和嚴重。


以上就是筆者對“上火”病症的部分見解,若有不當,高明諒之。


最後,筆者希望本文能讓閱讀者明白“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尚可用瀉火藥,“虛火”決不可用瀉火藥。若能讓閱讀者知曉這一基本原則,那麼筆者的這篇文章也是意義非凡的。


備註:

1、本文所論的心、肺、肝、腎、胃、膽等名詞屬於中醫學中臟腑的概念,和西醫學中器官有別;

2、診病用藥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本篇文章更多的意義在於科普,糾正生活中一些錯誤的認識,閱讀者不可僅憑藉文章所述來診病用藥;

3、中醫學博大精深,一篇文章是無法使“上火”這一病症得到全方位無死角的論述。中醫沒有標準答案,本文只是記述了筆者對“上火”病症的部分看法,若有不同看法請友善交流。


2020年3月27日

庚子年三月初四

湖南·衡陽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