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關羽在後人的眼中是非常崇高的,他是忠義的化身。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也被過度神話,成為三國時代標誌性的人物。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率軍攻打佔領徐州的劉備,關羽戰敗被生擒。《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圍攻關羽時,關羽堅守不出,謀士程昱獻計引誘關羽出戰,將關羽圍於屯土山中,並派與關羽熟識的張遼前去勸降關羽。關羽提出了三個條件:1.降漢不降曹;2.贍養劉備兩個夫人;3.得知劉備的消息後立即投奔劉備。曹操愛才心切,答應了關羽的條件,關羽也投降了曹操。這就是《三國演義》中著名橋段的“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不過,據歷史記載,關羽屯兵下邳,曹操圍困時,關羽自知希望斷絕,沒那麼多廢話,直接就投降了曹操。曹操拜關羽為偏將軍,對關羽較為禮遇。後來,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真的離開曹操,帶著劉備的妻妾去投劉備。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關羽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三國演義》為什麼會編出這麼個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的故事,其實也反映了作者羅貫中對這段歷史的看法:歷史上的關羽或許並不會這麼簡單就投降了。否則的話很難解釋幾個問題:1.關羽向來得到劉備的信任,且對曹操有偏見,怎麼會投降曹操?2.既然投降,為什麼後來還可以去找劉備呢?3.既然已投降過曹操,為何劉備還是這麼信任關羽呢?4.投降曹操又背叛曹操,關羽就成了不忠不義之人,如何會成為後代人人稱頌的忠義之人?《三國演義》對關羽的神話固然使得很多人都很崇拜關羽,但這種對關羽的神話自三國時代以後就已經有了,並非到明朝才會有。後人之所以認為關羽忠義,就是因為他被在曹操抓住之後仍然保持著對劉備的忠誠。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關羽拜見曹操

  所以有理由相信,關羽當時投靠曹操可能確實是有條件投降的。曹操答應了關羽的這些條件,使得關羽在投降曹操後再離開曹操時,仍然能保持聲譽無毀,甚至仍然得到劉備的信任。那麼關羽究竟會不會提出“屯土山關公約三事”的故事中的三個條件呢?

  1.降漢不降曹;劉備自起兵以來一直打著漢室宗親的身份,曹操卻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劉備在根本上是對立的。降漢和降曹的結果是一樣的,都是投降曹操,只是名義卻不同。古人向來講究名義,降漢不降曹讓關羽站在大義之上,使得他的名譽並不受損。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關羽

  2.贍養劉備兩個夫人;這個條件並不是重點,不管關羽提不提,曹操都會好好對待劉備的家眷。漢朝時素有“禍不及父母,罪不及妻兒”的思想,劉備多次戰敗,家眷也經常呂布和曹操抓獲,呂布和曹操也從未對劉備看的家眷下手。況且,曹操正打算拉攏關羽,那就更會好好對待劉備的家眷,以博取關羽的好感。

  3.得知劉備的下落後,立即投奔劉備。對於曹操來講,這個條件是非常過分的,曹操當然希望關羽是真心投誠,而不是在他這裡打醬油。對於關羽來講,這個條件是最重要的,一旦曹操答應,關羽的好處就多了:1).關羽有了日後離開曹操的理由,曹操也不能阻攔;2).關羽保住了名譽,世人只會認為關羽對劉備念念不忘,這是忠義;3).投靠劉備後,劉備不會計較他曾經投靠過曹操,仍然會信任他;4).給自己留了條後路,有劉備的消息就投劉備,劉備下落不明或身死,他就投曹操。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關羽

  所以,我相信關羽被曹操俘虜時,至少提了兩個條件:即“屯土山關公約三事”中的第1個和第3個條件。關羽之所以有條件地投降曹操,其根本原因是對劉備的忠義,只要劉備還在,他就不可能背叛劉備、投靠曹操。關羽希望自己能夠保全性命和名譽,日後還能回到劉備身邊。

  那麼曹操會怎麼看待關羽提出的條件呢?關羽被俘後既想對劉備保持忠義,又想保全性命,還要給自己留條後路,這種小心思哪能瞞得住曹操呢?但曹操是身居高位之人,自然也有容人之量,這些曹操並不會介意。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關羽投降曹操

  在這兩個條件中,降漢不降曹對於曹操來講只是個名義而已,反正都是為曹操效力,但另外一個條件曹操就不得不認真考慮了。答應關羽的條件的話,劉備雖下落不明,但一向都很頑強,萬一哪天有了劉備的消息,曹操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不答應關羽的條件,曹操理應立即斬殺關羽或將關羽囚於大牢之中,日後也不可能再招攬關羽。

  曹操對關羽確實是很欣賞的,對關羽起了愛才之心,即便關羽不投降曹操,曹操也不忍心殺死關羽,這也是關羽敢向曹操提條件的原因。通過一番考慮,曹操決定答應關羽的要求,我認為曹操應該是這麼考慮的:先答應關羽的條件,讓關羽暫時歸附,再慢慢說服關羽真心投誠。曹操心裡應該是這麼想的: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袁紹關羽殺顏良

  1.曹操自恃自己要比劉備要好很多,足以讓關羽真心歸附。曹操當時已佔據兗州、豫州、徐州等地區,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已是天下第二大諸侯,實力僅次於袁紹。劉備沒有根基,戰敗之後,四處逃竄,狼狽至極。相比之下,曹操能夠為關羽提供更大的舞臺,讓關羽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贏得功績和榮譽。

  2.曹操認為自己只要真心對待關羽,必定會贏得關羽的忠誠。這點從關羽投降之後的情況即可看出,曹操經常找機會宴請關羽,並贈送很多禮物,還上奏朝廷,給關羽升官,甚至封侯,這些都是曹操示好關羽的手段。曹操就是對關羽太好,甚至還引起自己的部下不服。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曹操給關羽送美女

  3.有機會讓關羽為自己效力,造成關羽投靠曹操的事實。曹操北上與袁紹相持於官渡之時,也曾帶關羽一起同往,使得關羽得以在戰場上斬殺顏良,並擊敗文丑的軍隊。

  不過,曹操忽略了關羽的想法,結果曹操失敗了。關羽心中根本就不想投靠曹操,只是暫時呆一陣子,然後去找劉備。朝廷給關羽升官升爵,那是朝廷的好意,跟曹操沒有關係,關羽掛印而走,不必承曹操的情。曹操送給關羽的財物,關羽一概不動,原物歸還。在戰場上,關羽所立下的功勞,正好作為曹操暫時收留關羽的補償。這麼一來,關羽認為自己並不欠曹操的人情。在得知劉備的消息後,關羽立即離開曹操,前往投奔劉備。當關羽離去之時,曹操手下都很不滿,建議曹操追回關羽,曹操卻認為關羽不歸心,追回又有什麼意義呢?最終,曹操還是放關羽離去。

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的大胸懷與關羽的小心思,盡顯兩人的忠與誠

劉備

  其實曹操為讓關羽歸心,所採取的措施並沒有錯,只是曹操操之過急,得到了反效果。曹操答應關羽的條件,給關羽升官長爵,又賞賜那麼多財物,關羽始終承他的情。關羽是個高傲之人,既然欠了曹操的人情,即便想走,也應該把人情還了才走吧?所以,關羽就算知道劉備的下落,也不大可能立即離開曹操投奔劉備。曹操要做的就是要繼續厚待關羽,卻不需要讓關羽為其效力,不讓關羽有還人情的機會。這麼一來,關羽的人情越欠越多,也自然不好意思離開曹操。

  當初,關羽兵敗被俘,本不願意投降曹操,面對曹操的招攬,最終無奈有條件暫時投降,體現了關羽對劉備的忠義。曹操明知關羽的要求無理,卻仍然答應,也體現了曹操對關羽是非常真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